閻文
2010年底起,浙江省全面啟動農家書屋建設工程。這項服務基層群眾的公共文化惠民工程的作用正在進一步發揮。如今,越來越多的農民把農家書屋當成了“科技知識的充電站”“致富路上的加油站”。
讀書熱情因農家書屋而喚起
閑暇時分、炎夏夜晚,或是下雨天,舟山市普陀區展茅街道沙井社區的漁民農民有了一個新去處,那就是農家書屋。圖書管理員柴國定每看到幾十名愛書者低頭靜讀,在數千冊各類書籍中徜徉,心中著實欣喜。這里書籍豐富,借閱方便,閱讀氣氛濃郁,并且專門針對漁民農民特有的作息安排,及時調整開放時間、增設服務。
“學用結合,資源整合”是嘉興市嘉善縣大云鎮繆家村農家書屋的服務特色。書屋組織村民開展實用農技講座、知識競賽、書謎競猜等一系列既強調實用又不乏趣味的科技、文娛活動,把讀書與農業、生活充分結合起來,使農家書屋成為全村村民的文化中心。“我們十分注重對村民的鼓勵引導,傾聽村民的意見建議,讓村民覺得讀書有趣、讀書有用。”繆家村黨委書記王四根介紹說。
在寧波市北侖區白峰鎮雙岙村,為了切實培養村民的讀書熱情,村農家書屋采取了看書獎勵的辦法,即村民在農家書屋每看完一本書、每參加一次讀書活動或學習培訓活動都會有記錄,到了年終就有一系列精神和物質獎勵。這樣一來,雙岙村的村民都來此讀書,每個村民都是農家書屋的讀者,全年書籍借閱者達到1500人次左右。
農家書屋喚起農民兄弟的讀書熱情,其主要原因,除了上述符合需求、服務周到等因素,圖書數量多、品種齊全、設施完善等特點也不可忽視。據浙江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印刷發行處介紹,全省每處農家書屋都能按照國家規定標準進行建設,杭州、紹興、寧波、嘉興等市還予以高標準建設,在配置1200種1500冊圖書、30種報刊、100張光盤等標準基礎上,專門配置少兒讀物、老年健樂和經濟實用型書籍,還配備了電腦、空調、電視機等設施,書屋的圖書數量甚至超過1萬冊。為此,省財政專門安排了近億元專項資金,加上各市、縣(市、區)的配套資金,這一年半時間里,在基礎建設上即累計投入了4億多元。
“書中自有黃金屋”成了現實
農家書屋豐富農村的文化資源,使廣大村民在家門口學到更多新知識,這當然是最直接的作用,但它給村民生產、生活所帶來的巨大變化更超出預想。杭州富陽市大源鎮稠溪村原本山鄉封閉,自從村里出現了農家書屋,它便成了幫助村民改變習俗、愛上科技、追求現代生活的引領者。青年董貴梁、董建新依靠閱讀科技圖書,前者的生豬養殖場越辦越好、遠近聞名,后者的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所養的“五黑雞”年年熱銷;愛讀書的農婦楊愛娟養蜈蚣也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書中自有黃金屋”在這里成為了現實。
麗水市縉云縣大源鎮小章村地處山區,以前村民常常以喝酒打牌消磨閑時。村里辦起農家書屋后,很多人來這里讀書看報、當作第二個家,連86歲的老人陳金侃也成了常客。他說:“我愛看書,有了這個農家書屋,老年生活豐富多彩,做夢都想不到。”可喜的是,現在有了這一好去處,很多村民的言行舉止更顯文明,人際之間也更和睦友善。
農家書屋是鞏固農村思想文化的有效陣地,這一點,不少農村基層干部深有體會。溫州市永嘉縣有十幾家農家書屋專門設置了廉政書架及廉政閱覽專區,從而推動了社區和村級的黨風廉政建設。
為充分發揮農家書屋作用,拓展功能,促進廣大農民以書會友,與技結伴,浙江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先后組織了“全省農民讀書征文比賽”“全省農民講書大賽”,并在春節、學生寒暑假等農村人氣較旺的時間節點,以農家書屋為平臺,經常性地開展各種文化活動。近幾年來,麗水縉云、景寧、云和等地農家書屋開展了“寫春聯迎新春”活動;溫州永嘉、文成等地舉辦了“農家書屋,我的元宵”活動;紹興柯橋、諸暨,杭州桐廬、富陽等地農家書屋開展了為村民放電影、猜謎語等活動;嘉興海寧、海鹽,臺州仙居等地由老人為中小學生講村史等活動,使農家書屋更顯其獨特作用。
樂于奉獻的數萬名圖書管理員
自2009年利用家庭多余場地辦起農家書屋以來,舟山市普陀區展茅街道沙井社區的柴國定就把它當作了一門事業來做。他從教師崗位退休后,主動承擔起農家書屋管理員一職。這幾年來,他堅持書屋正常開放,若需外出,就把管理之事托付給老伴;他發現書籍出現損壞,便動手修補;他發覺有人久借圖書未還,就打電話詢問;他甚至還把自己的一部分藏書充實到書屋里;他看到新書、好書,就立即推薦給需要的漁民農民……由此,柴國定先后獲得省、市、區頒獎。
柴國定僅是我省數萬名農家書屋管理員之一。讓素質高、善服務的大學生村官、退休干部和教師擔任專職兼職管理員,是提高農家書屋日常管理水平的重要一環。各地管理部門經常請圖書館專業人員對他們進行業務培訓,而他們自覺提高業務能力、堅守基層文化陣地的奉獻之心,也著實令人感動。
事實上,多年來,農家書屋圖書管理員長期處于無償服務狀態,盡管他們每天都得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可至今尚無統一、規范的報酬規定和經費渠道。目前,除蕭山、鄞州等區縣部分村安排了不等的補貼,永嘉、永康、磐安等市縣以考核評優的方式發放若干補貼外,大部分農家書屋管理員的報酬仍未解決。
令人欣慰的是,鑒于農家書屋的不可或缺和發展壯大,保持一支穩定的管理員隊伍、管理員的合理報酬等問題已列入議事日程,浙江省有關部門正在采取相關措施解決。
在“農”字“家”字上求實效下功夫
秋日的一天,安吉圖書館又把一批新書送往全縣各處農家書屋。作為農村圖書事業的核心,安吉圖書館嘗試性地把農家書屋納入縣級圖書館管理體系,擔負起業務指導之責,而舉措之一,是建立圖書流動機制,劃出一定圖書量,定期向農家書屋流動,以推進圖書資源共享,提高圖書資源社會效益。據了解,如今杭州、嘉興、寧波、紹興等市已基本實現了“一卡通”服務,做到了縣、鄉(鎮)、村三級圖書館、文化站與農家書屋圖書的通借通還,實現了資源共享。
浙江人文底蘊厚重,民間至今仍葆有“耕讀傳家”的傳統,包括全國“書香之家”評選等與藏書相關的活動,浙江省總能攬獎入懷。鼓勵社會力量關注農家書屋,也是農家書屋今后的發展方向之一。麗水市有45處農家書屋建在農戶家中。此舉無疑提升了農家書屋的作用和意義。
為保障活力,近年來各地在建設農村文化禮堂時,整合農家書屋于其中。磐安縣新建農村文化禮堂25家,整合進來的農家書屋有16家;安吉縣新建26個農村文化禮堂,都增設了農家書屋。讀書活動與其他文化活動緊密結合,人氣更旺。目前,全省各地都在進行這項建設和整合工作,與此同時,農家書屋“四統一”管理模式(統一歸口管理、統一設計落實、統一補充更新、統一隊伍建設)也在積極推行中。
寧波奉化市一位從事果木種植的村民,因讀書而得益匪淺。他深有感慨地說:農家書屋好就好在“農”字上,好就好在家門口。的確,在“農”字上求實效,在“家”字上下功夫,把農家書屋辦得更貼近農民,使其成為農民兄弟的閱讀天堂,是這一文化建設工程不變的方向。
(本文照片由省新聞出版廣電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