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大鍋
二戰時期,在北非和歐洲等戰區,英美等盟國部隊在遠離國土的異鄉作戰,鼓舞他們精神的,主要是以口袋書形式出現的經典小說和愛情歌曲。
美軍士兵在殘酷的戰場上所聽所唱的歌曲中,比較有名的有《上帝護佑美國》《贊美上帝,運送彈藥》《夜鶯在伯克利廣場歌唱》《我將回家過圣誕》《你我會重逢》。《上帝護佑美國》是二戰時期美國第一首廣為傳唱的愛國歌曲。此外,美軍士兵哼唱更多的是美國各時期、各地區的愛情歌曲。這些歌曲懷人懷鄉,婉轉紓解情感,與中國、蘇聯直白抒發愛國主義的高亢雄壯的進行曲之類的歌曲一樣,鼓舞戰士們奮勇戰斗。
美國二戰歌曲有一些是在國內演唱、鼓舞后方人民的,像《普通人的開場曲》和《林肯肖像》,現在已成為總統就職儀式上演奏的曲目。當然,在正式場合,更多地用莊嚴、威武、響亮的歌曲來壯聲威、振軍容。美國政府為盟國勝利日制定的特殊音樂節目播放單上,就有美國的《美麗的美利堅》、法國的《馬賽曲》、中國的《義勇軍進行曲》等。
有一些幽默歌曲,很體現英美等國獨特的文化特質。比如,英國士兵唱《吻我告別,軍士長》,專門嘲諷長官。而美國的《瓊斯先生,這里是陸軍》,諷刺中產階級家庭背景的士兵在適應兵營生活時的各種窘態。這些歌所起的作用,大致相當于批評和自我批評,調節氣氛,解決問題。二戰期間,在英國有一首很流行的歌曲叫《快逃吧,兔子》。歌曲內容與戰爭無關,是寫某人每周五去打兔子改善伙食。但倫敦人改了部分歌詞,結果就變成了《快逃吧,希特勒》,用來諷刺德國空軍的無能,為飽受轟炸的倫敦人堅持勝利信念提供了樂觀的支柱。這首歌在戰后回復原樣,作為童謠一直流傳至今,并且以各種變化形式出現在眾多影視歌曲作品中。
《卡西諾山上的紅罌粟》是一首深受盟軍的波蘭西線武裝力量士兵歡迎的歌。1944年初,盟軍從意大利向北推進,在卡西諾山受阻。盟軍各國軍隊輪流參戰進攻。5月18日,波蘭軍隊攻下要塞。當天晚些時候,這首剛被創作出來的歌在慶功會上演唱,受到各國士兵的一致喜愛。不久,紐約的波蘭人在自己的報紙上發表了這首歌,于是廣為流傳。
波蘭被納粹占領期間,最為流行的愛國歌曲是《斧子,鋤頭》。歌曲講述被占領期間人民的悲苦生活,號召大家起來反抗。后來,這首歌出現了各種歌詞版本。波蘭地下抵抗組織將這首歌秘密印行、傳唱。
盟軍歌曲隨美軍軍樂團在部隊的各種場合演奏,包括到碼頭迎接傷兵,到醫院慰問傷兵,這被認為是開創了音樂療法的先河。美軍軍樂團此際出現了女性和非洲裔樂手。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女子樂團是比較著名的一支。女性樂手和非洲裔樂手加入美軍軍樂團,不僅將美國音樂帶到世界各地,而且還打破了美國當時的性別歧視和種族歧視。
二戰時期,盟軍士兵喜歡的各種歌曲在北非和歐洲戰場廣為傳唱,有一大原因是無線電廣播技術的普及。據統計,1940年,在美國城市中,幾乎家家都有收音機,而在鄉村,則有一半家庭擁有收音機。而前線部隊裝備有大量的無線電設備,可以用作收音機收聽新聞和歌曲,也為歌曲走入戰場打開了大門。
在北非和歐洲戰場最為傳奇的二戰歌曲,非《莉莉瑪蓮》莫屬。這本是一首德語詩歌《年輕哨兵之歌》,描寫一個哨兵站崗時想念自己的姑娘。詩寫于1915年,1938年被譜曲。1939年,德國歌手拉拉·安德森為這首歌錄制了德語版本,1942年,她又錄制了英文版本。1941年納粹軍隊入侵南斯拉夫后,貝爾格萊德廣播電臺經常為德軍士兵播放這首歌。這首歌漸漸流傳,竟然在整個歐洲和地中海周圍地區被交戰雙方的士兵所喜愛。
擔任納粹宣傳部長的戈貝爾非常討厭《莉莉瑪蓮》。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遭受慘重失敗,戈貝爾下令禁止播放這首歌,甚至將演唱這首歌的拉拉·安德森逮捕入獄。德軍士兵紛紛給貝爾格萊德廣播電臺寫信,要求播放《莉莉瑪蓮》,戈貝爾只得收回成命。貝爾格萊德廣播電臺每晚9點55分播放這首歌,作為全天廣播結束的最后一個節目。德國的非洲軍團和英國第八軍的士兵,每晚準時收聽這首歌。二戰時期《莉莉瑪蓮》以傳單形式在南非印行。該傳單稱,這首歌是“英國第八軍和第六裝甲師的主題歌”。
蘇格蘭人菲茨羅伊·麥克萊恩在二戰時期以普通士兵身份加入英國軍隊,是二戰中兩個從士兵成長為將軍的人之一。他在二戰回憶錄中詳細記載了收聽《莉莉瑪蓮》的經歷,生動描述他自己對這首歌的感受:他每天夜里把收音機天線對準貝爾格萊德方向,收聽這首歌,并遐想盟軍什么時候能夠進入歐洲大陸,什么時候能抵達貝爾格萊德。
英軍中有些指揮官不那么喜歡《莉莉瑪蓮》,他們覺得靡靡之音會瓦解己方斗志,更何況還是一首德語歌曲。美國政府顯然不那么想為打擊德軍士氣,專門推出一個音樂項目,聘請歌唱家錄制歌曲,其中就有《莉莉瑪蓮》的德語版,演唱者是德裔美國歌星瑪麗娜·狄德里克。這首歌由盟軍在歐洲前線播放后,引發巨大反響。瑪麗娜·狄德里克后來加入美軍,三年中遍訪前線,演唱這首歌。戰后20多年,這首歌一直是她演藝的保留節目。她常常在演唱前告訴觀眾,自己當年如何隨著盟軍在歐洲戰場節節推進,將《莉莉瑪蓮》從非洲、英國唱到法國、比利時、德國和捷克斯洛伐克。
聽過《莉莉瑪蓮》的交戰雙方士兵,有很多死在戰場上。隨著這首歌曲的流傳,人們更應當珍惜和平、警示未來。
(本文照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