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慧娟
如果把班級比作一支隊伍的話,那班主任無疑是這支隊伍的司令員。我們知道,如果一支隊伍光有司令員,沒有各級指戰員,那么司令員充其量只是個“光桿司令”,是不可能充分發揮作用的,也不可能帶領隊伍走向勝利。而班主任對班級的有效管理,同樣需要各級指戰員即班干部的配合。因此,建設一支得心應手的班干部隊伍就顯得尤為重要,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選拔班干部
剛接手一個班級,盡快組建班干部隊伍非常重要,盡管對學生都還不太熟悉,采用“望、聞、問、切”的辦法卻可以幫助我們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
“望”即觀察學生,不僅要“觀其言”,更要“察其行”,借此來發現學生身上的不同特點。班主任要有一雙慧眼,善于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學生的優缺點,尤其要善于發現并發掘學生身上所具備的當班干部的特質。比如當班長的學生,身上要有一種正氣,遇事要有魄力,敢說,敢干;當衛生委員的學生,應該細心,做事要考慮周密,有條理;當體育委員的學生,應該喜歡運動,同時有較強的組織能力……無論哪個班干部,身上都應該具備一種特質,即做事認真。班主任通過觀察,發現具有這樣潛質的學生,可以作為班干部的候選人。
“聞”即聽聽同學們對班干部工作的看法,征求他們的意見,因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本人愿意從事班干部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把本職工作做好。
“問”即廣泛征求代課教師和同學們的意見,從不同的角度全面了解這些學生,如性格、品質、為人、處事等。通過“聞”“問”兩關,大致可以確定哪些學生可以擔任班干部工作。
“切”即把這些學生安排在不同的崗位上進行試用,看他們具體的工作能力,通過實踐來驗證之前對他們的了解是否準確。通過了實踐檢驗的學生,就可以正式任用為班干部。
二、培養班干部
一個學生有當班干部的潛質,并不意味著他就是一個合格的班干部,還需要班主任有計劃地對他們進行培養。在培養班干部方面,要努力做到四個字:厲、歷、立、勵。
“厲”即對班干部的要求要嚴格,讓他們明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的道理,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到,使他們嚴格要求自己,成為班里的行為典范。
“歷”即逐步放手讓班干部開展工作,在工作中歷練。起始階段,班主任要對班干部的工作進行指導,明確不同崗位的班干部的職責,告訴他們工作的方法。然后引導他們去做,剛開始免不了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時,班主任要及時地對他們進行指導。讓他們明白,首先,同一件事可以有不同的處理辦法,遇事要不急不慌,盡可能地采用更好的辦法;其次,各個工作不是完全割裂開的,而是相互聯系的,只有團結協作才能有更好的管理效果;最后,辦法總比困難多,而且辦法可能不止一個,遇事不能等,也不能靠,而應該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經過一段時間歷練后,相信學生可以自己總結出工作的規律、方法,自覺自愿地開展各項工作。
“立”即要在學生中樹立班干部的威信。班干部的威信除了靠他自己以身作則之外,也需要班主任來幫助樹立。班干部在班級管理中做出成績時,班主任要及時給予肯定,讓同學們知道班干部為集體付出的辛勞;班干部工作有失誤時,班主任應主動承擔責任,幫助班干部減輕壓力。以此樹立班干部在同學們心目中的威信,讓同學們能信任他。比如,我們班的衛生委員把班級的衛生值日區域詳細劃分,責任到人,列表貼在墻上,使同學們對自己的責任一目了然;每天到校后,她會在學校組織檢查之前,先到我班的各個衛生區進行檢查,一方面檢查值日生的到位情況,一方面檢查衛生打掃情況。存在問題的,她會及時指出,并和值日生一起打掃衛生。她還會把每天的打掃情況清楚地記錄在本上,在每周的班會課上對本周的衛生打掃情況進行總結,好的地方進行表揚,不好的地方進行批評。她的行為我看在眼里,贊在心里。在班委會及全班班會上對她的工作方法、認真態度提出表揚,充分肯定她的工作,也希望其他班委向她學習,尋找自己的工作方法,使自己的工作更有效。現在,她在同學們心目中的威信很高,多次被大家選為優秀班干部。
“勵”即鼓勵,班干部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時,班主任除了給予指導,還要給他們鼓足信心。班干部在工作中取得成績時,班主任要及時給予表揚肯定,使他們再接再厲,干勁十足。如我們班的班長,因為之前并沒有擔任過此項職務,所以在接手班長工作時,信心并不是很足。但是,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做事認真、遇事肯動腦、對班級管理有自己的想法、能與同學融洽相處等優秀品質。在我的支持和鼓勵下,他與其他班委一起進行了一場班級管理改革,實行小組輪值制,每位同學都有機會以“班委助委”的身份參與到班級管理中,既協助班委搞好班級管理工作,又增強了同學們的班級責任感。從而徹底改變了之前同學們認為班級管理僅是班主任和幾個班委的事的觀念,使班級每個成員都意識到班級管理的不易,意識到一個人的行為對整個班級的影響,使人人自律,班級秩序井然有序。
三、激活班干部隊伍
我們都聽說過“鯰魚效應”,以前,沙丁魚在運輸過程中因缺氧成活率很低,后來有人發現,若在沙丁魚中放一條鯰魚,沙丁魚會緊張起來,加速游動,沙丁魚的缺氧問題迎刃而解,成活率就會大大提高。
在班級管理中,如果巧妙運用“鯰魚效應”,也可以不斷激發班干部的活力。比如,我在班級中準備一個《班干部征求意見簿》,學生可以隨時在意見簿上寫下對班干部的建議和意見;每個月,我都會讓小組長在意見簿上寫下每位班委的優點、缺點以及對每位班委工作的建議,然后讓班委認真閱讀,揚長補短,進一步完善自己的工作。再如,我設立“值周班長”一職,挑選那些一周內表現突出,愿為班級服務的學生參與班級管理,既為班干部隊伍補充新鮮mL液,又培養了大家的主人翁意識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我們班現在進行的班級管理改革,更是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到班級的管理之中,使班級人人皆是管理者,班級管理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在對班干部的培訓中,不斷地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面對不同的學生,我會不斷地進行創新;我也希望每一位班干部都能在自己的工作中進行創新。因而,在平時的班級管理中,班干部有什么新的想法都會及時與我交流。合理的我會大力支持,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不太成熟的想法,我會與班委一起討論,使其更具可行性。
總之,班干部的選拔與任用是一門學問,班主任只有選拔好班干部,充分調動起班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使班干部真正地成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才能使班級管理獲得成功,以達到“教是為了不用教”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