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倩
(作者單位:吉林省電視臺)
全球視野下的“數據新聞”:理念與實踐
楊 倩
(作者單位:吉林省電視臺)
“數據新聞”是在大數據時代變革下應運而生的一個新興領域,被稱為新聞業未來的發展模式。隨著“大數據”在新聞行業的活躍,“數據新聞”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本文通過對數據新聞的相關數據進行探討與研究,解析“數據新聞”的內涵以及其基本特征,并對其進行總結,以此將關于數據新聞的最新實踐結果展示出來。
大數據時代;數據新聞;競爭
在大數據時代,如何對數據進行分析顯得尤為重要。數據新聞作為新聞生產中的一股新生力量,已在央視等相關頻道及各大網站中彰顯出其獨特的優勢。數據新聞受到了全球新聞媒體、新興網站及一些獨立新聞機構的關注,并被普遍所接受。因此,對數據新聞進行一系列相關的實踐嘗試非常重要。
1.1對“數據新聞”的呈現形態進行分析
大多數從事數據新聞的記者認為,數據新聞與傳統的新聞報道不同,它是以一種全新的報道形態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荷蘭的數據記者亨克·范艾斯認為,數據新聞使記者能夠通過發現、制作、呈現大量數據這一套工作流程來展現沒有報道過的新聞故事,并找到新的報道角度[1]。新聞數據成果有多個層面,要對其進行深刻探討與分析,試著把握整體情況。
《數據新聞手冊》是時下較為流行的對于“數據新聞”進行研究的小冊子,也是全球第一本對數據新聞進行專門探討的著作。該書由歐洲新聞學中心和開放知識基金會倡導,2011年在倫敦大會上的48小時工作坊初步成型,并通過幾十位來自BBC、德國之聲、衛報、紐約時報、美國在線新聞等機構的數據新聞倡導者與操作專家以網絡協作的方式編寫而成,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協議”下在線免費閱讀[2]。這本書在對數據新聞進行解釋的同時,還著重展示了國際上的主流媒體對數據新聞的運營案例。
數據新聞使記者可以通過運用互動式的圖表信息來對復雜的新聞故事進行報道,探討新聞與每個人之間存在的聯系。數據新聞還能將新聞的獲取過程向受眾公開,與受眾分享成功的經驗。
1.2對“數據新聞”的生產流程進行分析
作為精確新聞學理論奠基人的菲利普·梅耶教授認為,在信息時代,記者要著重關注對信息的尋找與獲取,而現階段,信息資源豐富,記者則要把關注點移向對信息進行處理的過程。信息的處理過程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不斷變動的數據進行分析與探討,找出其中的存在意義;另一方面,是為了讓用戶充分了解信息對他們的重要程度而對信息進行公開展示。這兩方面要求數據新聞要做到嚴謹細微,并經得起時間的檢驗。
1.3對“數據新聞”的行業發展進行分析
越來越多的新聞相關工作人員對“數據新聞”感興趣,并逐漸認可。“數據新聞”在新聞發展行業中所占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記者可以利用工具分析數據、鉆研數據,找到受眾需要且感興趣的部分;同時,要正視數據,對零散的數據進行整合,對受眾無暇處理的相關信息進行挖掘,并核實,待理清后向公眾發布。數據新聞在未來的新聞業發展中具有極大的發展潛能,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對其感興趣,而數據新聞自身也將充分發揮其自身獨有的優勢,在信息社會占有一席之地。
數據新聞所彰顯的新聞要點,可以廣泛吸引讀者,引導讀者進行更好的閱讀;同時,對人物的刻畫更加形象,人物與事件之間的脈絡更加清晰,充分彌補了小數據條件下進行新聞報道的困難之處。數據新聞具有交互性,并以直觀性優勢見長,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對新聞生產敘事的形式進行創新,可以使其更加形象化。
但數據新聞作為一種新興力量勢必會有不完善的地方,在缺少正確的價值判斷條件下,如果對大數據過分的依賴,可能會使傳播者和受傳者產生錯覺,造成誤導。另外,數據新聞因其較理性分析的優點,因此,在對故事進行生動或有趣的講述方面并不擅長,缺少趣味性,而且一旦變成完全是由數據組成的新聞后,將變成一種全新的程序化的報道[3]。
因此,數據新聞在生產中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例如,在數據的收集階段要注意核對數據,對數據樣本進行檢查,防止出現偏差;在對數據進行處理的方式上,要注重理論支撐,避免發生道德危機;在對圖表信息的處理中,要注意處理能力的有限性,避免造成數據良莠不齊等現象。
現階段,中國數據新聞的發展依然存在著不足,國內的許多新聞工作者對在新聞實踐中運用數據報道的方法雖然熱衷,但是很少有學者對其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究。對于新聞編輯來說,在新聞中添加數據和圖表比較容易受到讀者的關注,并以此來獲得更高的關注度,進而在競爭激烈的新聞媒體行業取得一席之地。因此,更傾向理論研究,使吸引力不高[4]。而四大門戶網站雖然在這一模式中占據領先地位,但缺少原創性內容。目前,中國的數據新聞工作者大多來自沒有采編權利的網媒,對信息的獲取渠道較少,活動空間較為狹小,選題受到限制,容易造成網站對數據的采用存在雷同現象。不加分析地進行轉載容易造成內容的重復,使國內的數據新聞在原創性上產量不高,看似新穎實則是對傳統報道的加工,報道的靈活還有待加強。
部分國內新聞編輯是在時代潮流的推動下不得已而進行的新嘗試,內在動力還有待提高,計算機專業相關的數據處理能力不強,不能快速地將新聞事件中的復雜關系和事實充分地提煉出來,以更直觀的模式進行報道,基本上多為單一的圖解模式,以靜態文字配之圖表為代表,并且新聞的科學性和流暢性不強

在信息時代下,怎樣增強數據新聞的實踐能力,提升其競爭力是當下學者普遍關注的問題。針對數據的獲取階段來說,一定要有新聞敏感性,能夠迅速地挖掘在大數據中的有價值的新聞事故,并且要利用好社交媒體這一手段,專業媒體可通過社會化媒體來使傳播的影響力更為廣泛。
在對數據進行處理時,要能夠辨別真偽。數據并不意味著客觀,新聞工作者應該避免社會化的思維模式,要以受眾為核心,挖掘對受眾有吸引力的內容,使受眾對信息的接受更為有效。同時,要有敏銳的思維,能夠快速地在數據整理過程中發現新的新聞,使提供給受眾的新聞更加具有時新性。另外,在對數據進行表達的同時,要注意創新,要學會采用創新的藝術表達手法,使受眾的視覺層次得到擴展,并在表達中配有一定的文字說明、交互式設計,加強與受眾之間的互動交流,避免二次傳播帶來的信息重復。
雖然在大數據時代,我國的數據新聞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網易、新浪、騰訊及搜狐這四大門戶網站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是仍有不足。我國的數據新聞從業者應根據不同情形采取不同對策,多思考多反思,并積極學習相關優秀的實踐經驗,不斷創新思維,培養實踐能力,并進行持之以恒的探索,充分利用好新媒體的優勢,推動媒體數據化大轉型。并對數據理念進行創新,對新聞的傳播結構進行重組,以此來保證大數據時代下數據新聞的核心競爭力。
[1]蘇宏元,陳娟.從計算到數據新聞:計算機輔助報道的起源、發展、現狀[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4,1(10).
[2]周婷婷.大數據時代數據運用的理念與實踐研究——以英國《衛報》為例[J].江漢學術,2015,02(1).
[3]張冰清,周彤.“數據新聞”理論與實踐研究綜述[J].傳播與版權,2015,2(3).
[4]張冰清,周彤.“數據新聞”理論與實踐研究綜述[J].傳播與版權,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