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剛,豆康寧,魏永義,尚新彬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漯河 462002)
我校學生膳食營養及飲食行為調查
王富剛,豆康寧,魏永義,尚新彬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漯河 462002)
目的 了解學生營養知識掌握情況及飲食行為,為學校營養干預提供科學依據。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與24 h回顧法,對在校生進行營養知識、飲食習慣和飲食行為調查。結果 我校學生對營養知識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每日三餐營養素攝入量分布不均,營養失衡,早餐問題突出,飲食習慣不合理,能量攝入不足。結論 加強營養知識教育,改變不良飲食習慣,是改善學生營養現狀的有效措施。
膳食營養;飲食行為;營養知識
大學階段是學生體格和智力發育的重要階段,這個時期的膳食結構是否合理、營養素攝入是否充足與均衡,直接關系其身體健康狀況。有資料顯示,大學生營養狀況、飲食結構和習慣不容樂觀,存在如食物消費結構不合理、多數營養素攝入量不足以及三餐熱能分配不合理等問題,同時缺乏必要的營養知識和良好的飲食習慣[1]。因此,提高大學生營養知識水平,尤其是醫學類大學生營養知識水平,一方面可以對病人進行營養指導和營養治療,另一方面將有利于全社會營養知識的普及,對提高我國居民的身體健康水平有重大意義。為此,筆者針對我校部分學生進行了膳食營養知識和飲食行為調查。
1.1 對象
隨機抽取我校一、二年級400名學生作為調查對象,其中男生170人,女生230人,年齡17~23歲。
1.2 方法
1.2.1 問卷調查 以選擇題形式自行設計調查表,問卷內容包括一般營養知識、飲食習慣、飲食行為等[2~4]。共發放調查問卷400份,回收389份,其中男生165份,女生224份,回收率為97.3%。
1.2.2 24 h回顧法 采用24 h回顧法對調查對象進行連續3 d的膳食調查,詳細記錄各種食物的攝入量和進食時間,包括一日三餐主食、副食與零食、水果等。查閱《食物成分表》[5]計算每人每日能量和各種營養素的攝入量,參照中國營養學會2004年修訂的《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6](DRIs)中的中等體力勞動標準進行評價。同時了解學生膳食結構,并與《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7]進行比較,分析其是否合理。
1.3 分析
用EpiData 3.0建立數據庫進行數據錄入,利用SPSS 13.0進行數據統計與分析。
2.1 獲取營養知識的途徑(見表1)
結果顯示,大學生獲取營養知識的途徑較多,均占有一定比例,不論男生還是女生,通過網絡獲取營養知識的學生較多,其次為電視節目,而從學校宣傳欄獲取營養知識的比例較少,這說明學校營養宣傳教育工作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表1 獲取營養知識的途徑[n(%)]
2.2 營養知識了解情況(見表2)

表2 學生對幾個主要營養知識問題的回答正確率[n(%)]
由表2可知,大學生營養知識普遍欠缺。被調查的大學生中,只有28.3%的學生了解《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對《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知曉率僅為38.8%,對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營養知識誤區如熱水煮飯了解偏少。
2.3 飲食行為習慣
2.3.1 膳食結構(見表3)調查表明,我校學生膳食結構以糧谷類和蔬菜類為主,食物種類比較齊全,各種食物的攝入均低于膳食平衡寶塔推薦攝入量,特別是主要供給優質蛋白的肉類、蛋類、奶類和豆類的攝入量較少,男生水果攝入量明顯低于女生。

表3 學生人均每日各類食物攝入量(g)
2.3.2 能量及營養素攝入量(見表4) 調查顯示,我校男生、女生能量攝入量均不足;男生鐵、煙酸攝入量超過RNI,蛋白質、鈣、鋅、視黃醇當量、維生素C攝入量占RNI的60%~80%,維生素B1、維生素B2攝入量偏低。女生多種營養素基本能夠滿足需要,但維生素B1、維生素B2攝入量不足。原因有學生雜糧類、谷物攝入量偏少,食堂采用精粉、精米,食物烹調方法不合理,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提供不足等。

表4 學生人均每日能量及各種營養素攝入量比較
2.3.3 一日三餐的熱量分配比(見表5)調查結果表明,男、女生早餐的熱量攝入均偏低,特別是男生。在夜宵、水果和零食方面,男生偏重于吃夜宵,而女生則偏重于水果和零食。

表5 學生一日三餐熱量分配(%)
2.3.4 早餐進食情況(見表6)在飲食習慣上,大多數學生經常因為時間緊而不吃早餐。在被調查的大學生中,只有25.2%的人能堅持每天吃早餐。

表6 學生一周早餐進食情況(n=389)
調查結果表明,一方面,我校大學生營養知識水平不高,對營養知識了解不深入;另一方面,存在能量攝入不足、膳食營養素不足且不平衡、飲食習慣不合理、營養知識缺乏等情況。調查顯示,不良飲食行為是造成學生能量和膳食營養素攝入不足且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醫學院校要加強學生臨床營養方面的教育,如一些慢性疾病的營養預防、治療等[8]。同時加強對學生的健康教育,通過講座、板報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營養膳食知識,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合理均衡的飲食對于維持正常生理機能和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性,從而合理飲食,改變不良飲食習慣。
[1]劉真美,劉蕓蕓.貴州部分大學生營養知識、態度及飲食行為[J].中國學校衛生,2005,26(6):475-476.
[2]陳觀進,陳新妹.醫科院校大學生營養知識、態度及飲食行為的調查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07,34(4):794-797.
[3]張久亮,梁棟.華中農業大學學生營養狀況調查分析[J].九江學院學報,2011,30(2):103-105.
[4]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M].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2010.
[5]王光亞.中國食物成分表[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6]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
[7]中國營養學會.中國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寶塔[J].營養學報,1998,20 (4):387-397.
[8]武頌文,楊年紅,王重建,等.醫學生營養知識及飲食行為對營養狀況的影響[J].中國學校衛生,2006,27(2):103-104.
G455
A
1671-1246(2015)11-00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