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風書
成長在人民政協
文/王風書

王風書
我1986年畢業于臨城縣師范學校,先后從事教師和共青團工作。在團縣委工作時,團委書記是臨城縣政協委員,每年縣政協開全委會議,團委書記必參加,會議結束后給我們傳達會議精神。當時雖然對政協工作有點兒認識,但是政協到底是做什么的,職能作用如何,是一個什么樣的組織,心里很模糊。
1991年,我參加了縣委組織部的統一考試,被錄用后分配到縣政協辦公室工作,至今已經走過了20多個春秋,經歷了五任縣政協領導,自己也從一個科員走上辦公室主任的崗位,我的工作得到領導認可,感到很欣慰。曾有人問我咋不換個地方去“新鮮”一下,我的回答是:政協工作太適合我了,我喜歡這個大家庭。
記得剛到政協工作,領導安排我在辦公室,負責上傳下達,把每天的報紙、文件分送給政協領導,還分管機關的檔案管理。過了一段時間,工作漸漸熟悉了,覺得自己的工作都是舉手之勞,拿拿放放,于是向領導說明了我的要求,愿意承擔一些文字性的工作。
爭強好勝的思想促使我盡快進入角色,向辦公室主任索要了點兒和政協有關的資料學習。時逢中秋佳節,縣政協召開各界人士中秋節座談會,會后編發《政協簡訊》。我主動承擔了座談會的會務工作,目的是全程負責便于掌握情況,從開始簽到到每一個參加會議同志的發言我都一字不落地記錄下來。
萬事開頭難,下午翻閱了縣政協近幾年的檔案,仔細閱讀了前幾期《政協簡訊》寫作格式和寫作方法,心里有了認識,掌握了基本框架,當天晚上開夜車加班加點,把材料整理出來,第二天剛上班我懷著忐忑的心情,交給辦公室主任審閱。我在辦公室靜等領導叫我修改,誰知不到九點鐘通知我打印。旗開得勝,勝利的喜悅使我對今后的工作充滿信心。
回想在政協工作的日子,我從事過的工作還真不少,調研視察、走訪委員等機關大大小小的活動都積極參與,說起走訪委員活動,這20多年我不但每年都參加,而且每次都積極整理委員意見和建議,及時向領導反映。2012年新一屆臨城縣政協領導班子,為提高委員履職質量,經主席辦公會議研究確定,對全縣政協委員一個不落進行走訪。隨后召開機關全體會議,明確了走訪的目的意義和完成時限,兩組人員分工合作,分頭行動。
接受任務后,我把所要走訪的85名委員仔細慮了一遍,把委員按照居住或工作單位的區域分成四個小組,每個組都明確了一名負責人,讓新任委員和老委員在一起見見面,交流座談,生意經營上有什么好的信息相互溝通、工作方法上有什么好的經驗相互交流學習,效果會更好。
用了3天時間全部走訪完畢,委員們興致高昂,有很強參政意識和責任心,從發展大局出發,圍繞民生改善、教育事業、生態保護、法制建設等多個領域提出了許多好的意見和建議。按領導的要求我把所有意見、建議進行梳理,又把兩個走訪組的進行歸納整理,經領導同意后分別報縣委、縣政府??h委、縣政府對委員建議非常重視,責成有關部門以政協提案的形式對委員建議進行了答復。如:米麗宏、谷獻生委員建議進一步治理西部山區私挖亂采行為,臨城縣制定出臺了《集中治理整頓超貧磁鐵礦專項行動工作方案》,相關部門多次聯合行動,非法開采得到了有效遏制,對生態環境破壞嚴重區域實行了土地綜合治理,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恢復。
2006年“六一”兒童節,我跟隨政協領導到臨城西部深山區的雙石鋪鄉慰問,山區孩子的生活條件和學習環境對我觸動很大,回來后寫了一篇《貧困山區觸動了我們的心》一文,發到《鄉音》編輯部,沒過多久,不但在《鄉音》刊發了,當年還獲得二等獎。多年來,相繼在“政協主席近鏡頭”“委員天地”“有獎征文”“信息窗”等欄目刊發稿件多篇,2010年被《鄉音》雜志社評為政協宣傳工作先進個人。
政協委員點多面廣,是各行各業的精英和骨干,通過和委員的接觸交流,學到了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使我在各方面都有了一個大的提高,政協這個大熔爐鍛煉了我,在人生的不惑之年,我還將一如既往地認真做好每一項工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