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梅 李慧霞



【摘 要】 礦產資源是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基礎,但由于礦山事故頻發,不僅給企業帶來了經濟損失,而且嚴重影響了礦工的工作和生活,并帶來經濟和身體上的傷害。所以,礦業投資者有必要評估礦山事故風險,同時進行必要的安全投資。文章選取非煤礦山作為樣本,根據歷史數據評估非煤礦山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并計算事故損失,嘗試提出評估事故風險的模型。同時,依據成本效益原則建立安全投資模型,權衡安全投資的成本與效益,追求特定安全度下的最優安全投資量,實現更佳的安全管理。
【關鍵詞】 非煤礦山; 風險評估; 安全投資; 投資模型
中圖分類號:F406.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37(2015)20-0040-04
一、引言
礦業作為一個能源類的行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其他行業發展的支撐,礦業的發展對我國經濟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然而,礦山事故頻發給礦山造成了不容忽視的經濟損失,也給礦山員工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傷害和不安,盡管我國礦山的安全生產狀況在不斷好轉,但安全生產形勢仍不容樂觀,較大礦山事故仍不斷發生,死亡人數居高不下。據統計,我國礦山事故死亡人數位居各行業之首,礦山安全已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因此,有效地識別風險,評估風險,以及正確地應對管理風險成為投資者更為關心的問題。
在分析、評估礦山風險的基礎上,便要進行安全投資,實現有效的安全風險管理。但企業不可能為追求最大限度的安全而進行無止境的投入,因為資源是有限的,投資者要考慮投資的效益,遵循成本效益原則,權衡投資成本和安全效益。如何合理地配置資源,就需要對礦山事故風險進行評估,確定合適的安全投資時機和安全投資規模,以較低的投資成本實現較大的安全投資效益,因此對礦山事故風險評估和安全投資效益進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本文選取非煤礦山作為研究對象,收集了十幾年的事故資料進行風險評估研究,嘗試建立非煤礦山事故風險評估模型和安全投資決策模型,對礦山企業的事故風險管理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二、主要概念界定
(一)事故風險
風險的基本含義是損失的不確定性。目前,在經濟學家、統計學家、決策理論家和保險學者之間對風險尚沒有統一的定義。常見的關于風險定義主要有以下幾種:損失機會和損失可能性;損失不確定性;實際與預期結果的離差; 實際結果偏離預期結果的概率。
礦山安全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如礦山環境、安全生產條件及工人安全意識等。事故風險的存在是客觀的、確定的,但風險的發生是不確定的。風險的不確定性包括是否發生的不確定、發生時間的不確定、發生狀況及其結果的不確定。本文將非煤礦山事故風險定義為事故損失的不確定性,即事故造成的損失與事故發生可能性的乘積。通用的公式為:
風險(R)=傷害的程度(H)×發生的可能性(P)
(二)非煤礦山事故成本和安全投資
對于礦山事故成本的核算,我國目前尚沒有一個統一的核算體系。姚慶國(2001)在《論安全成本與安全成本核算》中提出“安全成本”概念及“安全成本核算”問題,在定義安全成本的基礎上,對安全成本的構成進行了系統分析和論述,提出了安全成本核算的分步核算法和同步核算法。朱(2004)在《關于企業安全成本與核算的探討》中探討了企業安全成本的構成,安全成本核算的組織形式及方法,從理論上提出了安全成本的設置原則和計算方法,但是作者并沒有把企業的安全成本核算與會計核算結合,也沒有具體地分析出企業安全成本的構成。
本文將非煤礦山事故成本定義為安全事故帶來的經濟損失,分為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直接損失包括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賠償,設備、工具等固定資產的損失,以及事后處理費用等。間接損失包括停工、停產損失,事故對自然資源、社會環境、員工心理的不良影響,事故后補充新員工的培訓費用等。
本文將安全投資定義為保障安全生產、減小安全事故損失而采取安全措施時所投入的資金,包括構筑安全設施等投入的工程資金、運營支出以及企業進行安全管理的投入。
由于非煤礦山必然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非煤礦山事故的損失也不可能減少為零,所以把非煤礦山事故成本和安全投資之和定義為非煤礦山安全總投入。即:
非煤礦山安全總投入=非煤礦山事故成本+安全投資
建構安全投資模型所追求的就是在增加安全投資后的安全總投入要小于增加安全投資前的安全總投入,即:
安全投資效益=增加安全投資前的安全總投入-增加安全投資后的安全總投入
當安全投資效益大于零時,則安全投資可行。
(三)安全投資模型
前人對安全投資模型進行了很多的相關研究,如:白文元(2005)在《煤礦企業安全投入分析與對策》中分析了我國煤炭行業安全投入不足的原因,闡述了安全投入產生的效益,并簡述了加強安全投入的對策。韓志麗等(2008)在《安全經濟效益及優化模型研究》中對安全效益從定量和定性兩方面進行了評價,并運用模型對安全投資進行了優化分配。有的學者運用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建立了安全經濟效益的優化模型,計算出取得最大經濟效益下的各項安全要素的最佳投入額,并用灰色關聯分析方法對安全投資與安全效益進行了關聯分析,從而為安全投資決策的制定提供了可靠依據。還有的學者運用系統動力學方法研究安全投資決策,從安全技術投資、安全管理投資和安全教育投資三個角度進行分析,建立了安全投資決策的系統動力學模型。并運用動力學建模軟件進行模擬,對企業在不同方案下的投資效果進行分析。
本文希望在非煤礦山事故風險評估的基礎上,嘗試計算事故帶來的損失,并根據成本效益原則建立安全投資模型,幫助企業確定何時進行安全投資效益最佳。
三、非煤礦山事故風險評估
(一)樣本選取
本文以我國非煤礦山發生的安全事故為研究對象,選取2001年至2011年之間發生的較大事故為樣本,按事故的類型將事故分為七大類進行研究,即坍塌、中毒和窒息、冒頂片幫、放炮、透水、火藥爆炸和其他,這里其他事故包括發生次數相對較少的事故,如物體打擊、車輛傷害、觸電、高處墜落等。
選取的樣本為較大事故,此類事故常造成較多的人員傷亡,給非煤礦山帶來的損失也來自于相應的傷亡賠償,因此,本文用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來衡量事故的損失。
(二)事故次數概率分布
根據非煤礦山事故統計資料,將事故分為七大類,各類事故各年發生次數統計如表1所示。
非煤礦山事故的發生具有隨機性,從而每年的發生次數是隨機的,且各年之間互不影響,有一定的獨立性,因此,各年的非煤礦山事故發生次數是一種特殊的計數過程,通過matlab程序檢驗,得到各年各事故的發生次數服從泊松分布。
(三)事故風險評估
本文選取的事故均為較大事故,事故發生時造成較多的人員傷亡,對非煤礦山的經濟影響主要來自相應的經濟賠償,因此,用事故所造成的人員傷亡來衡量事故發生時帶來的損失,本文用各年每發生一次事故造成的傷亡人數的平均數來衡量各類事故的風險。表3為2001—2011年非煤礦山較大事故傷亡人數統計。
由表4可得每類事故發生時的平均傷亡人數,用Ni表示,其中i=1,2,3,4,5,6,7,表示七種事故類型。假設非煤礦山對每位傷亡人員的平均賠償為C,則每發生一起事故給非煤礦山帶來的經濟損失為CNi,記為Ci。
四、非煤礦山安全投資模型構建
對非煤礦山事故帶來的風險進行了定量化的評估之后,減少事故的發生、有效地管理風險是投資者或經營者更為關注的問題,當面臨較多管理風險的選擇時,如何作出最有效最經濟的決策是關鍵。非煤礦山事故頻頻發生,不但給企業造成了一定的經濟損失,更讓不少家庭陷入了無限的悲痛之中,也給員工的工作帶來了不安。從企業到個人,從眼前到長遠,事故的發生都有著很不利的影響,因此,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進行安全投資成為必然,而每一種投資都需要考慮投資效益,權衡收益和成本。
當已知了非煤礦山事故帶來的經濟損失后,投資者或經營者進行安全投資時,需要在投入和效益之間進行權衡,使效益大于投入。在投資時必須構建安全投資模型,使安全投資產生的效益大于事故發生帶來的損失,也即安全投入小于由于安全投資而減少的非煤礦山事故發生帶來的損失。
五、結論
礦業是經濟發展的支柱,非煤礦山能否安全生產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社會的發展。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非煤礦山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政府、企業的重視。對于非煤礦山所有者而言,其經營的最終目標是利潤最大化,為追求更大的利益,非煤礦山經營者往往會忽視非煤礦山的安全投資,對安全的認識不夠,有些經營者甚至認為安全投資是一種浪費,對礦山事故的發生存在僥幸心理,而一旦發生礦山事故時,便會給非煤礦山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給社會環境、自然資源及礦工生活造成負面的影響。因此,非煤礦山投資者需要未雨綢繆,定量化評估非煤礦山的事故風險,進行必要的安全投資。
當然,非煤礦山的安全投資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投資效益必須大于投資成本。因此,對于非煤礦山投資者,在進行安全投資時,要根據歷史數據估算事故發生的可能性,計量非煤礦山事故的損失,評估非煤礦山安全投資的風險。依據成本效益原則建立安全投資模型,權衡安全投資的成本與效益,追求特定安全度下的最優安全投資量,實現更佳的安全管理。
【主要參考文獻】
[1] Duzgun.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roof fall risks in underground coal mines[J]. Safety Science,2004,42(1):23-41.
[2] Liu Yajing,Mao Shanjun,Li Mei,et al. Study of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Method for Coal Mine Safety Based on a Hierarchical Grey Analysis[J].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2007,17(1):6-10.
[3] Su Tongying,Sun Zhiqiang,Yang Ning. The Analysis of Coal Mine Safety Management Evaluation System[C]. Proceedings of 2011 IEEE the 1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2011.
[4] Tong Lei,Ding Rijia. Efficiency assessment of coal mine safety input by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2008(18),88-92.
[5] 白文元,趙云勝.煤礦企業安全投入分析與對策[J].煤礦安全,2005(5):49-51.
[6] 韓志麗,吳景泰,丁志峰.安全經濟效益及優化模型研究[J].沈陽航空工業學院學報,2008(2):79-81.
[7] 趙廣金.基于熵理論的礦山企業安全風險管理水平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2(3):73-78.
[8] 王大龍.煤礦安全投資決策的經濟學分析[J].煤炭經濟研究,2013(9):63-66.
[9] 吳慧香,梁美健.煤礦安全投資效率評價的DEA模型構建[J].會計之友,2012(6上),34-36.
[10] 姚慶國.論安全成本與安全成本核算[J].山東社會科學,2001(1):87-89.
[11] 朱.關于企業安全成本與核算的探討[J].中國煤炭,2004(11):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