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波
(黑龍江省大慶石化公司腈綸廠毛條二車間,黑龍江大慶 163714)
腈綸毛條產生毛片的原因分析及對策
李麗波
(黑龍江省大慶石化公司腈綸廠毛條二車間,黑龍江大慶 163714)
腈綸纖維分為干法腈綸纖維以及濕法腈綸纖維,其中干法腈綸纖維的結構較之其他材質而言比較致密,市場當中因為干法腈綸纖維具有較強的膨松性、覆蓋性以及柔軟性和透氣性,對干法腈綸纖維的使用則比較多。但是,無論是干法腈綸纖維或是濕法腈綸纖維,其在使用的過程當中均會產生不同的毛片程度。本文根據毛片的基本形態特征對毛片產生的原因以及對策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對腈綸毛條進行更加廣泛以及合理的利用。
腈綸 毛條 毛片
干發腈綸雖然色彩比較鮮亮,顯得極為高貴典雅,但是其分子量較之濕法腈綸相比則比較低,只有大約3萬的分子量,該特點使得干法腈綸在使用過程當中,若遇到水洗、卷曲以及拉斷的制造方法,常常會產生一種比較嚴重的卷曲損傷絲以及大量的硬餅毛片現象,雖然濕法腈綸在該制造過程當中亦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損傷,但是較之干法腈綸而言,其損傷則比較低。由于上述問題的發生,使得廣大用戶均對腈綸毛條的質量產生了不滿。因此,目前急需要探討腈綸毛條當中毛片產生的原因,并尋找相應的解決對策,提高腈綸毛條的質量,從而提高腈綸毛條的市場使用率。
1.1 硬餅形態大毛片
硬餅形態的大毛片一般存在于整個腈綸毛條的表面上,大概有10mm或者10mm以上長。硬餅形態的大毛片擁有雙層的結構,其中一層為比較正常的腈綸毛條,而另一層則為已經經過熔融而擠并在一起的、無法通過有效手段進行分離成為單根獨立存在的硬餅形態大毛片。在該硬餅形態的大毛片當中往往可以通過分析而發現存在著數量極多的、長度在200mm以上的較長毛絲[1]。
1.2 鉤結形態的小毛片
鉤結形態的小毛片在腈綸毛條當中出現時,基本上數量均比較多,但是體積卻比較小,常常其長度在5mm以內,同時,鉤結形態的小毛片是在眾多腈綸毛條未進行梳理或者未梳理開的情況下產生了大量纏結情況而形成的。如果對鉤結形態的小毛片向兩端用力的拉扯,則會加劇該毛片中心的密集度,更不利于對該毛片的解開。但是,經過有效處理手段的運用,可以將整個鉤結形態的小毛片進行分解,使其成為單根獨立的腈綸毛條。
1.3 松散形態的小毛片
松散形態的小毛片擁有兩種不同的存在形式,其一為極短的腈綸粉末絲積壓而形成,其二為極短的腈綸粉末絲與較長的腈綸毛條相互糾結而形成[2]。另外,松散形態的小毛片與鉤結形態的小毛片均特點相同,均能夠通過運用有效的分離手法,將該毛片分了成為單根獨立的腈綸毛條。
對于上述的三種毛片基本形態,硬餅形態的大毛片以及鉤結形態的小毛片在生產的過程當中出現的幾率比較高,能夠嚴重影響生產設備以及產品的質量,更加影響企業的生產效益。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對上述兩種毛片的產生進行控制或者杜絕,保證腈綸毛條的質量。而松散形態的小毛片可以在生產的過程當中通過相應規范的操作、有效的清潔以及設備管理的加強進行控制。
腈綸毛條當真毛片形成的原因比較復雜,但是其中兩相比較重要的方面為:其一,腈綸纖維在拉斷機的預拉區形成了大束的斷裂,生產毛條的過程當中便會出現數量極大的長毛束,超出設備的輸出范圍,加之設備在生產的過程當中會產生一定較高的熱量,長毛束在遇到高溫的情況下便形成了擠并絲現象,即產生了硬餅形態的大毛片。其二,在整個拉斷機的預拉位置,腈綸毛絲突然出現了數根一齊斷裂,從而由于韌性進行回彈成卷,加之針梳機在樹立過程當中不能夠對該纖維卷進行很好的梳理,使得更多的毛絲進行鉤結,便形成了鉤結形態的小毛片。
該兩種產生毛片的主要原因均是將拉斷機最為了問題產生最初的背景,由于毛絲斷裂的方式以及時間不同,其產生的毛片形態亦不相同。
3.1 穩定控制長絲的強伸度
在對腈綸毛條長絲的強伸度進行分析之前,可以先參考腈綸毛條的斷裂情況與腈綸纖維強伸度之間的關系。在腈綸毛條成束斷裂嚴重的情況下,腈綸纖維的強度為2.9cN/dtex,其伸度為35%;在腈綸小束纖維突然斷裂并回縮的情況下,腈綸纖維的強度為2.5cN/ dtex,其伸度為38%;在腈綸數根纖維突然回斷并回縮的情況下,腈綸纖維的強度為2.7cN/dtex,其伸度為32%;在腈綸腈綸數根纖維突然回斷并回縮(數量少)的情況下,腈綸纖維的強度為2.6cN/dtex,其伸度為34%;在腈綸隨即斷裂,可以與日本絲進行比較的情況下,腈綸纖維的強度為2.6cN/dtex,其伸度為36%[3]。
由此可見,強度過高的情況下,腈綸纖維成束斷裂的現象比較嚴重。在伸度過高的情況下,小束纖維突然斷裂并回縮的現象比較嚴重。在強度高、延伸低的情況下,數根纖維突然回斷并回縮的現象比較容易出現。因此,應該良好的穩定控制長絲的強伸度。
3.2 延長絲束的平衡時間
首先,需要分析斷裂狀況與平衡時間之間的關系。在隨機斷裂的狀況下,絲束能夠存放6個月以上;在極少數的數根纖維斷裂回縮情況下,絲束能夠存放1.5個月以上;在較多的數根纖維斷裂并回縮的情況下,絲束可以存放15天以上;在大量的小束斷裂并伴有成束斷裂的情況下,絲束存放則少于7天。由此可見,若想提高長絲的可紡性以及整個腈綸毛條的質量,則需要延長相應的絲束平衡時間。
在腈綸毛條的生產當中,若向提高腈綸毛條的生產質量,首先并應該認識到產生各形態毛片的原因,從而穩定并且改善相應的絲束內在質量。過穩定控制長絲的強伸度和延長絲束的平衡時間,使得腈綸毛條能夠在生產的過程當中處于隨機的斷裂狀態,避免大量各種形態的毛片的產生,從而提高整個腈綸生產的質量,增加相應的經濟效益。
[1]徐秀忠.改進腈綸膨體毛條纖維長度分布的探討[J].合成纖維,2014,07(06):13-14.
[2]孫洪濤.腈綸化工生產工藝對毛條產品質量的影響[J].化工管理,2014,16(29):204-205.
[3]王萬春.控制腈綸產品絲束含油均勻穩定的方法——提高腈綸產品的質量穩定性[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04(3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