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吉換 賀大丹 劉曉靜
(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河南鄭州 450000)
急性心肌梗死的護理要點
姚吉換 賀大丹 劉曉靜
(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河南鄭州 450000)
目的通過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護理,盡最大限度減少并發癥的發生,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預后的生活質量,方法通過對我科自2014年收治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細心、嚴謹的病情觀察,制定及時、完善的護理方案,實行相應的護理措施。結果護理人員掌握了溶栓治療的相關知識,制定科學的護理方案理,取得患者的積極配合;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提高疾病治愈成功率。結論急性心肌梗死的護理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 護理 溶栓治療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急性狹窄或閉塞,所產生的心肌嚴重缺血和壞死。其主要病理生理機制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由于某些機械原因誘發了斑塊破裂和繼發血栓形成,產生了冠脈急性狹窄或閉塞。常伴有持久的胸骨后劇烈疼痛以及心電圖進行性改變,可發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屬急性冠脈綜合癥的嚴重類型,且病情急、變化快、并發癥多、死亡率高,臨床上采用靜脈溶栓法和介入治療,在治療過程中正確的護理對挽救壞死的心臟,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有重要意義。同時溶栓技術在臨床中的廣泛應用,護理人員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知識的認識和掌握越來越重要;細致的病情觀察,完善的護理計劃,提高了患者康復的成功率,取的了滿意的效果
我科自2014年以來收治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中,男25例女5例,治愈率97%;死亡率2℅,病死率1℅,現將護理要點總結如下。
2.1 溶栓治療護理
溶栓治療是通過靜脈注入溶栓溶解梗死相應冠狀動脈內的新鮮血栓,要求發病<12小時,年齡≤70歲又無禁忌癥者,(1)早期靜臥休息,給予持續心電監護和血壓監測,吸氧,建立靜脈通路,立即給予腸溶阿司匹林300mg爵服和氯吡格雷mg口服,(2)溶栓治療時給予尿激酶150萬u溶于100ml生理鹽水或5%葡糖糖30分鐘內靜脈滴注,溶栓后90分冠脈再通率為50%~60%;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AMI,約11%患者出現出血并發癥[2],因此需要護理工作人員觀察患者的牙齦,口腔黏膜和皮膚穿刺部位有無出血及尿中有無大量紅細胞,如有可密切觀察,不必處理;若出現消化道或腹膜后出血則應給止血藥和輸血治療。(3)溶栓后嚴密觀察患者的心率、血壓、呼吸等生命體征變化,同時詢問患者胸痛減輕的程度,嚴密觀察心電圖ST段的變化及時反饋給醫師,為患者血管再灌注提供依據,對患者的后期康復有重要意義。
2.2 休息與活動
早期臥床休息可減輕心臟負荷、減少心肌耗氧量、限制或縮小梗死范圍,第一周絕對臥床休息,同時病室保持安靜,舒適,限制探視,避免病人情緒激動保證患者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第二周可在室內活動,第三周可上下樓梯,病情嚴重或有并發癥者可適當延長臥床時間;急性心肌梗病人的活動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操之過急,同時根據病情的變化逐漸的增加活動可促進側支循環的形成,降低血小板聚集率,避免再發AMI。
2.3 飲食與大便護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起病后4~12小時內給予流質飲食,以減輕胃擴張。隨后可以半流質、軟食,然后恢復至低熱量,低膽固醇清淡飲食,同時少量多餐。飲食中可適當增加富含纖維素的食物,無糖尿病的患者飲蜂蜜,適當按摩腹部以促進腸蠕動;必要的時候遵醫囑使用緩瀉劑,以防止排便時用力導致病情加重。
2.4 疼痛護理
急性心肌梗死臨床表現有胸骨后劇烈的壓榨樣、窒息或燒灼樣劇烈疼痛,伴有大汗、煩躁不安,嚴密觀察患者的疼痛程度,遵醫囑給予杜冷丁或嗎啡皮下注射,疼痛較輕者可給予硝酸甘油或硝酸異山梨酯靜脈滴注;保持病房安靜,限制探視;告知患者和家屬發病12小時內病人應絕對臥床休息,休息可以降低心肌的耗氧量和迷走神經興奮性,有利于緩解疼痛,遵醫囑正確使用止疼藥的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有無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同時給予硝酸脂類藥物時隨時監測患者的血壓變化,維持收縮壓在100mmHg以上。
2.5 心理護理
急性心肌梗死時疼痛程度劇烈,患者可有瀕死感,或行急性溶栓治療由此產生恐懼心理,發病后活動耐力和自理能力下降,對預后的擔心,對工作與生活的顧慮,易產生焦慮[1];因此患者疼痛發作時有專人陪護,允許患者表達內心的感受,向患者講明有醫護人員嚴密觀察病情的進展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緩解患者的恐懼心理,護理人員操作時要緊張有序,給患者帶來信任感和安全感,醫療器械的報警聲盡量調低以免影響患者的休息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簡明扼要的講解疾病的過程和治療的配合,講解是護理人員要語言的體,語氣溫和體貼和關心患者已取得患者的配合,促進其病情早日康復。
2.6 并發癥的護理
血管再灌注前后注意觀察患者的心電的動態演變和心肌損傷標志物濃度的改變以此確定患者壞死心肌的恢復情況,溶栓治療后24小時患者易出現再灌注心律失常,需設專人床旁心電監護[4],發生室速等心電圖異常應立即通知醫生,注意監測患者的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狀況,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的異常更容引發心律失常,觀察患者呼吸、咳嗽、咳痰、尿量,及雙肺有無濕羅音等情況,AMI起病最初幾天和梗死演變期易發生急性左心衰,患者旁邊急救藥品和搶救設備處于備用狀態以備隨時搶救。
2.7 出院指導
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藥物治療,指導患者按醫囑服藥,告知病人服用藥物的用法、作用和不良反映,教會病人定時測脈搏、血壓,定期電話隨訪;告知病人調節飲食即低飽,低脂肪,低膽固醇飲食,同時要求其戒煙,向患者講解AMI后繼續吸煙在梗死和死亡危險可增高22%~47%[3],指導患者出院后的運動康復訓練,根據自身的情況酌情恢復工作,并告知患者定期復查,若胸痛頻繁發作,且服用藥物療效較差時,及時就醫;指導病人保持樂觀、平和的心態,正確的對待自己的病情。
早期的及時治療決定患者以后的康復狀況,護理人員對急性性心肌梗死病情進展的及時觀察和溶栓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護理工作,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后期康復,還可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以后的生活質量。
[1]胡大一,劉春萍.焦慮抑郁障礙與心血管疾病[J].中國醫刊,2006(03).
[2]張霞,蔡秋桂.尿激酶溶栓治療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監測及護理[J].當代護士,2007(01).
[3]丁秀欣.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健康指導[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4(11).
[4]盧志堅.心肌梗死病人的搶救及護理[J].醫學文選,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