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晨亮 路瑜
(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河北石家莊 050091)
協作模式下大學計算機課程改革途徑探索
張晨亮 路瑜
(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河北石家莊 050091)
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點和難點,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高職院校課程改革獲得了很大的發展。作為高職院校教學的基礎性課程計算機課程,也應該根據人才市場需要和就業需求確定教學目的和任務,積極開展教學課程改革。本文針對現階段高職計算機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基礎參差不齊,計算機課程教學內容很難設置,理論大于實踐,缺少實際內容等問題,分析了在當前形勢下進行課程改革的重要性,闡述了協作教學模式較傳統教學模式優越的觀點,著重從采取互補學習分組方式、設定訓練目標并對總體目標進行評價兩個途徑,探討了協作模式下,進行高職院校計算機課程改革新途徑。
計算機課程改革 協作模式 改革途徑
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就是為社會培養實用型技術應用人才,因此,在高職院校計算機課程教學中,應突出高職教育的特色,根據人才市場需要和就業需求確定教學目的和任務,積極開展教學課程改革,為學生的就業提供有利條件。目前,在高職院校計算機課程教學中,協作模式的教學應當成為一種發展趨向,促進計算機課程改革不斷深化。
1.1 學生計算機基礎參差不齊,計算機課程教學內容很難設置
隨著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計算機已經成為人們日常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計算機教學已經成為高職院校教學的基礎性課程。但是,由于地域性差別以及學生家庭經濟狀況的差別,導致在計算的使用上,學生能夠的計算機基礎參差不齊。這就給計算機教學帶來很大的難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很難有效地開展教學工作。例如:來自一些偏遠山區以及農村的學生,由于家鄉的學校師資力量薄弱,教學資金有限,計算機教學設備短缺,導致計算機課程教學很難,這就影響了偏遠山區以及農村學生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提升。另外,受應試教育影響,許多農村學生更是將升學作為首要的學習目標,覺得只有考入大學,才能夠擺脫貧窮的帽子,才能有機會學習更多先進知識,所以,在學習過程中,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和教學條件限制,重點學習高考必考科目,這就影響了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學習效果。導致學生之間計算機基礎參差不齊。這種情況下,就給教師帶來了計算機課程教學內容很難設置的難題,如果在教學過程中,處理不好這一問題,就會影響教學效果。
1.2 計算機教學理論大于實踐,缺少實際的內容
計算機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學生要想熟練掌握教學內容,必須親自操作,通過實踐提升自己的計算機水平。然而,在許多高職院計算機教學中,教學方式往往是理論課教學為主,實踐教學比較少。尤其是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更是理論大于實踐,這就導致了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對計算機課程不重視,同時,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計算機考試也是也很寬松,筆試和機試對于學生來說都不難,這就更影響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積極性。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偏重于對課本的講解,機房實踐課程較少,導致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理論大于實踐的教學模式比較普遍。目前,高職院校計算機課程教學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學生通過計算機等級考試,因此,導致計算機教學缺少實際內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能夠真正掌握計算機知識。例如:對于非計算機專業學生來說,學習常見的應用軟件知識和程序主要是為了應付考試,他們覺得計算機課程能夠應用的知識不多,基本維護知識也相對較少,對于計算機課程學習不能夠產生興趣,這些,都影響了計算機課程的教學效果。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狀況令人擔憂,因此,我們要尋找有效的教學模式,開展計算機課程教學改革。對于計算機課程教學來說,協作模式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協作模式教學不僅能夠滿足計算機課程教學需求,還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效果,對于完成教學任務具有重要意義。
2.1 采取互補學習的分組方式
在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中,協作學習模式應屬于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模式。協作學習模式不僅有利于教師計算機知識的講解,同時,也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提升。在協作模式下,計算機課程改革可以采取以下學習模式。首先,是采取互補學習的分組方式。計算機課程教學前,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征、計算機能力水平高低,采取互補學習的分組方式,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發揮小組優勢,提升學習效果。這樣,計算機學習比較吃力的學生,就可以在學習好的學生幫助下熟練掌握知識,協作學習模式下,增強獨立應用能力。以小組的方式進行,還有利于科學的布置訓練任務。對學生布置任務,要充分考慮小組成員性別、人際溝通能力、技術水平、思維活躍程度等因素合理的分工。可根據小組成員自身特點確定階段性的訓練目標,訓練過程中,每個學生都要盡量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同時,要互相幫助,在協作模式下,幫助同學學生完成相關工作。
2.2 設定訓練目標,并對總體目標進行評價
設定訓練目標不僅有利于明確要達到的訓練效果,同時,也有利于評價訓練成果,順利的開展教學活動。在開展課程教學之前,教師首先要設定訓練目標,然后,根據訓練目標設置教學內容。當然,設定訓練目標,要結合學生的技能基礎,要做到因材施教,有選擇的設置內容。設定階段目標,不僅要設定總體訓練目標,還要設定分階段學習訓練目標。一般情況下,可以針對一個軟件或軟件包確定分階段學習訓練目標,分步訓練要有重點。在布置訓練任務時,首先,教師要,講解相關聯的知識點,并給學生做演示。在訓練任務中,為了挖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還要給學生保留自主探索的空間。一般情況下,計算機課程教學主要在計算機實驗室進行。在課程教學時,一定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來操作,同時,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實現訓練目標,在課后也可以為學生準備上機操作。最后,在協作模式下,還要對學生總體目標進行評價,同時,評述協作學習模式的效果。另外,每個小組成員都要反思小組的整體表現,反思自己在小組中的表現,客觀的評述自己的表現。教師也要評價每個小組的訓練成果。
在協作模式下,大學計算機課程改革要不斷創新教學模式,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采用協作學習模式,為社會培養更多實用型技術應用人才。
[1]琳莉.計算機基礎課程分組教學探討[J].計算機時代,2008,8:42~43.
[2]羅瓊.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高專教學管理模式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09,(24):272.
[3]李利娜.以全面質量管理為導向的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初探[J].世紀橋,2011,(9):106-107.
[4]朱士高.淺談高職院校計算機類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J].高教論聯單壇,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