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颋



大家好,很高興在這里和大家有見面的機會,我本身很少參與跟大家互動的場合,我覺得,我們整個行業缺少一些有態度的交流活動的平臺,這也是我大部分時間不太愿意出來的原因。這次我覺得索尼、《數碼影像時代》雜志,它們關注到這個行業,那么對于這個行業來講,有這樣的大廠商,和有這樣的平臺出現,無論是從技術層面,還是從精神層面上,都是能夠鼓勵我們行業向前推進的,對這個行業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所以我覺得這次跟大家見面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我演講之前,我想先跟大家分享一段片子(即《新兩蘭之夢》)。這是我們在新西蘭旅拍時一個項目中的一個宣傳片,請大家觀賞。
這個影片就在前不久剛制作完成,我跟大家分享一下這部影片中的些東西吧。
高幀攝影下不忘構圖
我這部影片有幾點需要介紹的。第一,大家很明顯的看到了高幀的鏡頭。現在很多設備都開始支持高幀了,也就是高速拍攝或叫作慢動作。在拍攝這些畫面的時候,雖然它拍攝的高速畫面非常震撼,但你更多的還是應該關注到構圖,比如背景、前景和環境的關系。高幀的鏡頭,還是得在構圖的基礎上才能發揮優勢。比如說,現在需要拍攝 個女人的發絲飄動的畫面。如果把整張臉全都放在畫面中間,那么,當發絲在飄動的時候,反而不一定能達到理想的表現狀態。所以,我要強調的是,當有機會用到支持高幀拍攝的機器時,我們還是應該冷靜的去考慮如何運用好高幀這個事情。
色彩需要和諧與靈動
第二部分是色彩。你需要在拍攝時對畫面中元素的顏色做個設計。比如說,在黃色的部分中,有些紅色,或者其他的顏色出現,都是不錯的。這實際上是你對于一部影片調子的整體設計,也就是你覺得這個影片是傾向什么方向走的。你要很冷靜地去思考這個問題,比如說,在一片新西蘭的黃草之間,你給主人公穿了一件亮藍色的衣服,那么這個人必定就是這片黃草當中的 顆明珠,觀眾會將注意力更多的放到這個人身上。你要關注到周圍的顏色和主人公衣著顏色上的 些變化,同時也包括光線上的一些變化。另外還有調色的部分。調色并不只是說為了把顏色調得看上去像電影而調色,它更重要的還是需要你去理解你這部影片,其中包括OS,包括配的音樂,它能不能夠同向輸出給觀眾一個相同的感受,這是很重要的。如果說你把它調成冷色調,也可以,也會有很好看的效果,但是是否和你想耍表達的一樣,就需要進一步定奪了。另外一部分,從技術上來說,我看到很多調色的朋友,他們把層次壓得太過了。在畫面當中,如果沒有出現豐富的層次感,那么這個畫面看起來就會比較干,甚至可能產生臟的質感。這次,我們用到索尼的機器,在這方面表現的會更好。在調色的過程中,你會發現寬容度很高,在調色上顯得更加容易,同時,得益于這點,你也會更加的關注天空的顏色和人物的膚色是不是都能兼顧,暗部和明部的細節是不是都可以修飾這些問題。再部分,是關于顏色傾向性的問題。其實整個影片做完,或者是剪輯師按照導演的風格把影片剪完,配上OS后,你的顏色傾向性就已經很清晰了。實際上拍的時候,我要求我們公司所有的拍攝人員需要1OO%拍準,我不需要他在前期拍攝出他認為我需要的那個方向,因為在現場你是沒有辦法冷靜的思考這部影片的顏色傾向性的,所以在現場只要拍準就可以了。顏色傾向是后期和導演商量出來的。只有這樣,大家才有更多的余地來制作。
有始有終更顯意猶未盡
關于整個影片的結構部分,我希望在一開始能夠讓觀眾有種代入感,然后,把先期的部分凸顯一下,把空靈的感覺加強下。這時如果繼續往下走的話,有可能會產生視覺疲勞,或者是對旋律感到疲勞,這時,我把它接入到一個旅行的狀態,給人一個總是向往旅行,向往自由的感覺。然后,在影片的最后,你一定要收住,大家通常都會忽略這點。收住的方式有很多,包括通過Os,通過轉折,通過音樂,通過旁白等。存看了這么長時間的影片后,我們要計觀眾醒一醒,提示觀眾,這個影片快要結束了。這樣的話,這部影片存結構上才能給大家種完整感,而不是說,開頭挺好,結束時就無味的淡下去了。你的開頭一定要降起來,接著中間像波浪似的走一走,最后定要再隆一隆,然后再往下走,這樣才是一個完整的過程。
Q觀眾提問
請教—下湯老師,如何溝通,引導,調動新人的情緒?
這個問題困擾了很多人,怎樣能夠讓新人,順著你的感覺,可以在你面前能夠有很自然的表現其實在引導新人的過程當中,你不能給她一個框架,比如你不能跟她說,我現在要你一個回頭的動作,因為作為她來講,她根本不知道為什么要回頭,回頭之后該給你什么樣的笑容。即使她給了你你想要的東西,那也是你運氣好。你得給他設定情境,在這種狀態下,她才會自然而然表現出應有的狀態,雖然這和你想象中的狀態可能不是完全的吻合,但是她的自然度是很重要的。比如,你可以給她描述,現在你眼前有一個很藍的湖,天空泛著淡淡的白光,你和你的老公走在沙灘上,烏兒不斷地在你們身邊飛過,小兔子在你們身邊跑過,所有的花都在你們身邊綻放,你和你的老公牽著手在花叢中,此時在最遠的地方,太陽正慢慢升起,一艘漁船正在湖中撒網捕魚。設定好情境后,你首先要把自己沉浸進去,然后,你再把她帶到你的情境中來,這樣的話,才更容易讓她走進你營造的這樣一個氛圍中,她才能知道,你想表現的是一種小浪漫、興奮的感覺。她作為非專業演員,這樣可能會進入情境更快點。我通常是用這樣的方式跟客戶交流的。
想問一下湯老師如何確定一場婚禮的拍攝主題?
列于婚禮來講,大家都會覺得,婚禮必須有一個主題,因為,在婚禮影片的最后,你總得把婚禮做成一個有傾向性的片子,或者是更親情化一點,或者是更happy一點。在這之前,誰都沒有辦法確定這個主題。很多人都會抱怨說,在最后婚禮儀式的時候,她爸爸反而說了一段很有哲理的話,或者說了段她小時候呀呀學語的故事。這個時候你就后悔了,為什么白天我不跟父親多交流下,多拍一點她跟父親之間的一些東西,這樣,整個片子就有很重的傾向性了。很多人經常會有這樣的司題出現。
其實問題在于,如果你一開始就想找方向,這其實相當于在大海里面撈針,是不可能找到的,所以,在你能力所及的倩況下,你應該抓住所有能夠融化開的情節。比如有可能你在白天拍了四個方向,有可能跟母親有一段,跟伴娘有段,跟他老公之間有一段,還跟整個家族有一段,你都得拍,有可能在這些素材里,剪輯師最后只用了你1段或者1.5段,但一般只能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彌補你剛才說的后悔。當然,在婚禮開始之前,你跟她的溝通和聊天,是會給你一定方向的。你可以知道,她大致是一個什么性格的人,她是想在婚禮上有眼淚的部分.還是只要happy的部分等等,這些東西是可以給你一些輔助的。但是,在婚禮現場,如果你一旦發現了值得渲染的畫面,就必須立馬想出一組鏡頭.來豐富你的這些內容。我一般至少有一個一分鐘或者一分半左右的題材,讓整部片子往那個地方傾向。
可通常情況下,在你拍這個情景的時候,你認為,這部片子就應該是往這個方向走的。但是一會兒,你到了新郎面前卻發現,他又有一段不一樣的東西,你就又去拍這個部分了。最后,這兩段都存在,剪輯師看哪一段拍的好,你的素材量更傾向哪一段,就用哪一段。這就是你最后能夠確定下來的婚禮主題。否則,如果說你覺得今天就賭拍攝這個主題了但是如果你沒拍到,你就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