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軼瑩 霍明明 陳偉強



【摘 要】根據基準地價評估的特點,以商丘市為例,對人工神經網絡在基準地價評估中的應用進行了探索。以商業定級因子分值為自變量,以修正后的樣點地價為因變量,通過學習樣本訓練,建立了商丘市商服基準地價神經網絡模型。經驗證,神經網絡模型的預測平均誤差為5.54%。根據商丘市6個商業服務用地級別的定級因子平均值,預測了各級別基準地價,結果與實際地價結果基本一致,平均誤差僅為1.66%,與傳統方法——多元回歸分析法相比預測精度提高了4.72個百分點。說明基于人工神經網絡的城市基準地價評估簡便可行,比傳統方法更客觀。
【關鍵詞】基準地價 人工神經網絡 土地定級 估價模型
基準地價是指在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對現狀利用條件下不同級別或不同均質地域的土地,按照商業、居住、工業等用途,分別評估確定的某一估價期日土地使用權區域的平均價格[1]。常用的基準地價評估方法有市場比較法、收益還原法、剩余法、成本法。常用的方法雖然在城鎮基準地價的評估中占據主導地位,但其過程比較復雜,數據涉及的領域較多,所需要采集的地價樣本量大,造成效率不高,不僅費時費力,而且也增加了評估成本。為了提高評估效率,降低評估成本,因此,需要引入一種更好的方法來準確預測城市基準地價。基準地價作為政府宏觀調控土地需求的主要手段之一,如何在快速、準確、高效地進行基準地價的更新評估的同時,保證基準地價評估的精度,已成為當今國土管理部門十分關注的問題。
1 理論基礎[2-8]
人工神經網絡(Artificial Neural Net Work,簡稱ANN)是一種信息處理系統,其模型是由多個基本單元以某種規則連接而成的層次網絡結構。它以基本單元模擬生物大腦中的神經元,通過單元間信息的相互傳遞來模擬大腦神經網絡的學習、記憶、推理、歸納等功能。其優點在于不需要設計任何數學模型,只需靠過去的經驗來學習,具較強的容錯性,對不完全信息、帶噪音的信息具良好的適應性,對非線性關系的模擬更具優越性。目前神經網絡已廣泛應用于智能識別、自動控制、圖像與語言處理等方面, 而預測評估也是其重要的應用領域之一。人工神經網絡的種類很多,BP神經網絡就是最具代表性、應用最廣泛、效果最好的方法之一。因為BP神經網絡能夠調整權值,使網絡總誤差最小,同時網絡學習過程也是一種誤差邊向后傳播邊修正權系數的過程。
BP神經網絡又稱誤差反向神經網絡,屬于向前多層傳播、有導學習的神經網絡,由大量簡單的處理單元(神經元)廣泛互連形成的復雜的非線性系統。BP神經網絡模型通常由輸入層、包含一層或多層的隱含層和輸出層組成,同層各神經元互不連接,相鄰層的神經元通過權連接。
針對含有m個樣本的訓練集,BP網絡學習訓練的基本步驟,如圖1所示:
(1)初始化。設置各個權值 和閾值 的初始值,并保證這些值在(0,1)范圍內,同時設置最大迭代次數M(M>m)和目標誤差;
(2)提供訓練樣本。隨機取出一個樣本,設定其輸入向量 和對應期望輸出向量 ;
(3)計算網絡的實際輸出及隱含層。 ,其中: 表示第 個樣本在第 層的輸入, 表示第 層和第 層的連接權值, 表示第 個樣本在第 層的輸出, 為第 層的閾值;
(4)計算訓練誤差。 , 表示第 個樣本在第 層的輸入, ,當 為輸出層時;
(5)修正權值和閾值。 ,當 為輸出層時, ;
(6)樣本經過反復訓練,當達到最大迭代次數M時,網絡不收斂;或者訓練誤差小于等于目標誤差時,網絡收斂時,就達到期望效果,得到輸出向量,則訓練結束。
2 研究思路
本文利用人工神經網絡研究基準地價的基本思路:首先,根據地價樣點圖與各定級因子圖之間的空間關系,得到地價與定級因子間的關系表,抽取商業地價記錄作為神經網格學習樣本;其次,以各定級因子的作用分值為自變量,修正后的地價為因變量,訓練神經網絡模型;第三,利用未進入學習樣本的地價樣點,驗證網絡模型精度;最后,利用神經網絡模型評估不同級別的基準地價。
3實例驗證——以商丘市為例
3.1 數據來源
(1)商丘市2013年城鎮商業定級數據。具體包括商服繁華影響度分值圖、道路通達度分值圖、公交便捷度分值圖、對外交通便利度分值圖、作用分值完備度分值圖和人口密度分值圖,數據格式為10m×10m的ArcGIS軟件的柵格數據。
(2)商丘市2013年城鎮商業地價樣點數據。主要包括土地出讓、出租、轉讓等地價調查樣點。地價樣點按照基準地價內涵進行修正,即估價基準日為2013年1月1日,通路、通電、通訊、通上水、通下水、通氣及土地平整的六通一平開發標準,土地容積率為2.2,土地出讓年限為40年。地價樣點數據格式為ArcGIS的Shape點數據圖層。
3.2 選取學習樣本
影響樣本的因素包括一般因素、區域因素和個別因素。由于預測的宗地都位于商丘市,一般因素都相同,不需要考慮;土地級別綜合反映了土地的自然條件和區位條件,能反映出土地的區域差異,因此可以用土地級別來區分區域因素[9]。由于土地用于商業,商服繁華度和交通便捷度對商業的影響較大,同時設施完善度和對外便捷度對商業的開發成本影響較大,進而影響價格,綜合以上分析這里選取的個別因素主要有:商服繁華度、公交便捷度、基礎設施完善度、對外交通便利度、道路通達度、人口密度。
將地價與定級因子關系表中數據導入MATLAB軟件中,從200多個樣本中剔除存在明顯錯誤的數據,隨機選取了61個商業地價樣本,用于BP神經網絡建模。將學習樣本分為訓練樣本和測試樣本兩類,前55個樣本點為訓練樣本,后6個樣本點為測試樣本。為了充分發揮BP神經網絡的預測功能,提高其輸出精度,需將輸入數據作歸一化處理,一般將輸入量歸一化到[0,1]區間[10]。
式中: 為標準化后商丘市某因素的指標值, 為標準化前商丘市某因素 的指標值, 為標準化前商丘市某因素指標的最小值, 為標準化前某因素指標的最大值。其具體情況如表l所示:
3.3 建立神經網絡模型
MATLAB軟件提供了強大的神經網絡工具箱,本研究利用MATLAB2012軟件系統進行建模。理論上已經證明,具有一個隱含層的三層網格可以逼近任意非線性函數,因此將網絡設置為三層。將6個影響因子的作用分值作為輸人層神經元,即自變量,將樣點地價作為輸出層神經元,即因變量。隱含層神經元數的選取是比較重要的,也是比較困難的問題,神經元太少,則網絡學習效果較差,且網絡訓練次數增加;神經元個數太多,則訓練時間較長,且可能出現網絡不收斂的情況,在本模型建立過程中經過多次調試對比,當選取4個隱含層神經元時,網絡的收斂速度比較快,因此隱含層神經元數設置為4。隱含層中的神經元采用S型激發函數,輸出層傳遞函數采用Purelin線性傳遞函數,其參數設置為0.9,最小訓練速率為0.05,動態參數0.8,訓練的目標誤差為0.005,訓練步長為500。經過55個訓練樣本的訓練,并由系統不斷地自動調節網絡權值和閾值,最后得到誤差滿足精度要求的估價神經網絡,網絡訓練誤差曲線如圖3所示。
3.4 網格模型驗證
將這6個測試樣本的基準地價定級因子輸入神經網絡模型,由神經網絡預測出地價,通過與實際地價比較,判斷神經網絡是否具有推廣能力。結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用BP神經網絡模型模擬的基準地價和驗證樣本點的結果是比較吻合的,其中最大誤差為8.99%,最小誤差為2.84%,平均誤差為5.62%,預測精度在90%以上。
3.5 基準地價評估
商丘市商服用地定級工作中,將城市用地劃分為6個級別,利用ArcGIS系統的分區統計功能,分別統計6個商服用地級別的商服繁華影響度、公交便捷度、基礎設施完善度、對外交通便利度、道路通達度、人口密度等6個定級因子的平均值,如表3所示,隨商服用地級別從高到低變化,各級定因子分值均呈逐步減少的趨勢。
將表3中各級別的因子平均分值代入神經網絡模型,進行基準地價模擬預測,并將預測結果與商丘市用傳統方法——多元回歸分析法確定的基準地價結果對比分析,結果如表4所示。從表4可以看出,神經網絡預測的基準地價隨土地級別降低而下降,對傳統方法計算的結果基本一致,誤差百分比最大的為六級用地,達到3.76%,最小的為二級用地,僅為0.30%,整體平均值為1.66%,誤差百分比整體呈現二、三、四級小,一、五、六大的趨勢,這與神經網絡建模的學習樣本有關,神經網絡建模的學習樣本主要分布在二、三、四級用地區域中。神經網絡預測值整體比傳統方法計算值偏小,經調查分析發現,商丘市基準地價在進行區域地價平衡時,進行了人為的上調。經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基于BP神經網絡的基準地價評估達到了較高的精度,該方法在基準地價評估中,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4結論及分析
本文以商丘市商服用地為例,開展了人工神經網絡建模與應用研究,結果表明:
(1)利用3層神經網絡,4個隱含層神經元時,網絡可以快速收斂,通過地價樣點驗證,模型平均誤差為5.54%,達到了較高的精度。
(2)將建立的神經網絡模型應用于商服基準地價評估,與實際地價結果基本一致,平均誤差僅為1.66%。多元回歸分析法預測的結果與實際值的相對誤差為5.54%,預測精度提高了4.72個百分點。
本文的研究實例充分說明,將人工神經網絡運用于基準地價評估的實踐中,是切實可行的。隨著人工神經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可以預見其應用將會得到實現和推廣。
本文僅選取城市商業用地中部分樣本進行了建模分析和研究,存在樣本量小、土地區域或地價范圍有限等局限性,對于大樣本、多級別、大范圍的土地估價模型的建立和應用,還有待進一步深入探討和研究。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城鎮土地估價規程(GB/T18508-2001)[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2.
[2] 葛哲學,孫志強.神經網絡理論與MATLAB R2007實現[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8,269~311.
[3] 王小川,史風.MATLAB神經網絡43個案例分析[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13,1~32.
[4] 張威.MATLAB基礎與編程入門[M].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3,48~132.
[5] 袁曾任.人工神經元網絡及其應用[M].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88.
[6] 夏建國,申文金.基于BP神經網絡的征地區片綜合地價評估[J].經濟地理,2007,27(6).
[7] 王勝武,鄭新奇.基于神經網絡的宗地地價評估探析[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1(4).
[8] 吳明發,陳美球.基于GIS的神經網絡法在宗地地價評估中的應用[J].華南熱帶農業大學學報,2007,13(1).
[9] 孫曉,劉文鍇.基于人工神經網絡的地價評估系統[J].焦作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22(2).
[10] 吳迪軍,劉耀林,黃全義.城鎮基準地價評估的人工神經網絡模型研究[J].測繪科學技術學報,2007,4.
作者簡介:張軼瑩(1988—),女,河南鄭州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土地估價與地理信息系統。
通訊作者:霍明明(1989—),女,河南鄭州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土地估價與土地利用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