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雯 王瑜
【摘 要】隨著人類對水利工作的深入研究,新時代的水利工作也邁向健康、綠色、環保的新階段。水利建設也從原始傳統的水利基礎設施發展到現代追求綠色健康多樣的新局面。開發新型水利,建設綠色水利風景,成為當今水利工作者及景區規劃者致力研究的新課題。本文結合國內先進水利工程實例,對水庫型水利風景區規劃思路進行梳理,探討水庫型水利風景區的發展要點。
【關鍵詞】水庫型 水利風景區 規劃要點
伴隨經濟的飛速發展,現代水利兼具眾多領域的先進科技,涵蓋了防水、生態、旅游等多個功能,水利風景區的概念應運而生[1]。
1 水利風景區的含義和意義
水利風景區,依托水體、水域、水利設施,選取質量高,位置好的風景資源,經過建筑單位的重點開發,形成一個集觀光、旅游、娛樂、科研為一體的活動區域。水利風景區是組成國家經濟建設體系的重要部分,是開展環境建設工程的主要途徑,對于開發利用水源,釋放景區自然魅力,滿足居民消費需求,實現水利可持續發展有著全面拉動作用,也是保持生態多樣化,實現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現代水利事業的必然要求。
2 水庫型水利風景區發展現狀
2.1 水庫資源現狀
眾所周知,我國幅員遼闊,眾多江河貫穿其中,大小河流星羅密布,加上大量可利用的湖泊、冰川,水資源比較豐富充裕。古代人們就重視水利建設,如著名的都江堰工程,現如今,我國水庫數量多以萬計。悠長的水利建設歷程,和富饒的水庫資源,使得水庫風景區的建設有著高度的成熟性,可行性。
2.2 水庫利用概況
水庫利用,根據基本功能,不外乎以單純利用水源的天然屬性,發展漁業養殖,適度開發建設這三種方式,全面深耕開發的力度小,水庫利用率效益不高。在適合建設水庫型水利風景區的規劃范圍內,與旅游同步開發建設的水庫資源占比偏低。同時在已適度及建設的水庫資源中,雷同度過高,缺少與當地資源的匹配開發意識。加上水庫開發中出現一些水源利用不當,項目建設不合理的情況,惡化了水生態,出現了一系列亟需解決的水環境問題。
2.3 水庫水利風景區建設項目
隨著水利技術的發展,水庫在功用上也發生了一些嬗變,成為從單一化的蓄水儲備發展到以發電、供能、旅游集一身的綠色工程。如我國著力建造的三峽大壩工程,通過合理雜糅各種資源,已經成為世界水利工程的范例。此外,水資源豐富的貴州,浙江等地都開發建造了不同規模的水庫水利風景項目,在資源就近開發上,探索出了一條經濟快車道[2]。從總量上看,我國水庫建設數量逐年增多,水庫利用趨向于保持水文生態穩定的前提下,綜合地區人文景觀,旅游熱點,進行深度精開發。
3 水庫型水利風景區規劃要點
在進行水庫型水利風景區規劃前,要全面考慮當地的生態環境特點,驗證是否存在明顯的脆弱性,在不破壞水利生態的前提下進行規劃研究。建設過程中,將水利作為媒介,連接本地的特色資源,在風景區建成后的運轉,維護等方面要有著清晰的前瞻和條理的步驟。
3.1 堅持原則
(1)全面可持續;在進行水庫型水利風景區的建設上,首要原則就是遵循可持續發展。在全面合理的設計思想指導下,對水庫型水利風景區進行資源配置及開發,具備統籌兼顧的眼光,以不損害區域群眾利益為主線。建設中協調各方關系,避免產生糾紛,為以后水利風景區良性循環發展奠定基礎。(2)因地制宜;在進行風景區規劃時,拋棄照搬主義和拿來主義,根據本地資源的特殊性,因地制宜,合理開發。風景區的獨特性,也是景區規劃是否奏效,利用率能否到位,效益能否提高的重要衡量標準。(3)安全、高效;景區的安全性是決定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前提,要依托科學技術,確保景區各部位安全運行,同時,在設施設備的安裝使用上,也要以安全為第一保障,用優質的景區服務拉動地區經濟發展。
水庫型水利風景區規劃是開發、利用、維護、管理高度統一的結合體,需要以高效化的運營為原則,側重水利設施的高效,服務的高效以及景區項目的高效,根據國內外先進技術及發展趨勢,適時加深景區內容,形成品牌化的景區形象。
3.2 工程規劃
水利工程本身繁復駁雜,但具體到景區規劃來講,可以適度從簡,工程側重點在于景區大壩和庫岸工程兩部分。
(1)景區大壩;景區大壩是水利景區的主體,主要有擋水壩區,水塔、水閘等有關設施。基本功能在于分流水源,洪澇時調控水量。景區大壩追求壩體的磅礴大氣,因此在保留原有基礎功能上,要著重設計壩體外觀,使之簡潔美觀實用。在色彩運用上,根據地區特色,可以靈活變通,營造或莊重,或輕盈,或明亮的壩體外表[3]。三峽大壩作為世界上綜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樞紐,具備恢弘壯觀的外表,被國外媒體評為世界最美大壩之一,在口碑效益、實用性能、旅游價值等方面都是突出典范。除了色彩、外觀之外,在規劃水利景區時,還要注意選擇大壩的最佳落點。找出觀察欣賞大壩的最佳位置,吸引人群關注,產生重復消費欲望。(2)庫岸設施;庫岸設施是連接主壩和地面景觀的通道,呈現形式以帶狀,塊狀為主,是分割水區與景觀的紐帶。在庫岸設施建設中,要以庫岸的穩定為首位,按照其自身地質規律進行開發。在景區的用地范圍,拓展圓周上科學劃分,盡量或不讓景區建設造成庫區居民的遷建,以免人為因素影響庫岸的地質穩定,從而破壞景區生態系統[4]。在庫岸設施的建設中,根據庫岸區地質敏感程度,合理用力,避免大修大建,與景區大壩一樣,庫岸設施也要在安全實用的基礎上,增強設施的吸引力,規劃時注重駁岸線性的美觀、大氣、自然。
3.3 景區分區
在規劃水利風景區時可以按照景區的功能及需求,對景區進行細化歸類,以免游客被過多過密的內容搞得不明所以。具體分區一般包含以下幾方面:
(1)文化展示區;在水利景區開辟水利知識普及及當地民俗文化展覽。可以根據當地水利發展歷史及景觀沿襲,讓游客領略景區的獨特韻味。如都江堰景區,就具備了厚重的歷史色彩。(2)娛樂休閑區;主要指與自然水利景觀相匹配的商業配套設施,如賓館,別墅,飯莊等,是景區增值的主要項目,現代大部分水利風景區都在這方面投入較大精力,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3)大壩,水體景觀區;大壩與水體是水利風景區的最大優勢,也是吸引游客的第一因素,可以結合當地水勢,開展水景欣賞,水上運動等形式各樣的游覽項目。(4)綠地,公園及森林景觀區;將水利風景區聯合當地周圍自然風貌獨特的綠地,公園或森林,構成一體化的景區系統,既能供游客游覽觀賞,也可作為保護景區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生態良性循環。(5)景區設備管理區;一個完整運轉的水利風景區,必然擁有龐大的設備予以支撐,需要開辟專門區域儲存,保管這類基礎設備,另外,景區管理人員也需要專門區域用以運營安排景區總體事宜。(6)生態隔離保護區;側重指風景區與外界相連的中間地帶(道路,岸區等),是水利風景區提高景區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防護區域,需要細致建設,合理綠化,起到維持生態平衡的緩沖作用。
4 結語
水利事業的深入發展,提示我們需要重視水資源的多樣功能。建設水庫型水利風景區,既做到了對水資源本身的有效利用,也是探索水資源產業模式精細化的重要步驟。要明確規劃重點,確保水區自然生態與人力建設的相互平衡,適配,在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利用水資源,同時,規劃配套相應的增值設施,將水利風景區發展成生態綠色,穩定和諧的新型產業。
參考文獻:
[1] 劉娟.水庫型水利風景區項目社會效益評價研究[J].項目管理技術,2014(8):40-43.
[2] 邵婷,童紀新.浙江省水庫型水利風景區旅游開發現狀及發展對策[J].水利經濟,2014(3):71-74.
[3] 牛崗.水庫型水利風景區景觀規劃分析[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3(9):98-100.
[4] 張學儉.對水庫型風景區過度開發現象的幾點思考[J].水利發展研究,2013(9):33-3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