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妍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及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對職業技術人才與勞動者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要求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設置、專業教學及教師隊伍建設必須與教學目標、社會發展相適應,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計算機教育教學的質量,才能推動職業技術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本文主要對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特點、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職業技術院校 計算機教學 問題 對策 特點
職業技術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具有綜合職業能力與素質的高質量人才,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但現階段,大多數職業技術院校在計算機教育教學中還存在諸多弊端。如教學模式與結構無法適應社會市場的需求,為此,教師在計算機教學中必須提升計算機教學的應用性、實踐性,在加大計算機教學力度的同時,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為學生就業提供技術支持。
1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特點
作為我國計算機教育體系的主要內容,計算機基礎教育在培養學生計算機知識及能力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并影響著我國信息技術的應用與發展。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計算機基礎教學在職業技術院校教育教學中占據的位置也越來越重要,為有效提升學生計算機操作能力,教師應在分析計算機基礎教學特點的基礎上,選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率。
1.1覆蓋面廣
在內容上計算機基礎課完全覆蓋了計算機科學中最重要的基本知識及基本理論,包括:操作系統計算機軟硬件、計算機網絡技術、信息系統安全、多媒體基本知識與原理等,同時還還涵蓋了Windows操作系統、office辦公軟件等操作方面的實用技能。由此可見,必須從理論與實踐方面,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計算機教學,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還可以滿足社會需求。
1.2實踐操作量大
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是計算機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之間必須緊密連接、有機結合,實現學生由理論知識向動手能力轉化。大量實驗實踐活動是這一過程實現及轉化的重要依據,通過不斷應用與操作練習,可以對計算機基本操作技能進行有效提升。
2職業技術院校計算機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教材內容滯后
作為高新技術,計算機專業實用性較強,在實際工作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教材作為計算機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其教學中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具有關鍵性的作用。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教材無法跟上時代的腳步迅速更換,這種情況的長期存在,導致教材無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最終無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為此,教師在教材選用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計算機技術發展應用的現狀,將新知識點融入到教學內,為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可靠的保障。
2.2基礎設施落后
計算機作為計算機教學的重要載體,只有及時更新其程序、軟硬件,才能保證學生操作技能水平的提升。作為一個以應用為主的專業,計算機教學必須完善其基礎設施,如不斷更新其校園網絡等。但具體教學過程中,往往存在諸多問題,如學校資金不足,導致無法更新計算機基礎設備,這種情況下,無法確保基礎設備符合新的系統軟件與使用的圖形操作界面。同時,如果安裝、調試及維護計算機的能力不足時,將對計算機教學造成極大的影響。
2.3教學方式老舊
為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目前大部分教師在教學中都選用配圖、動畫等方式來達到良好的效果,但這種方式只是傳統教學模式的延伸,并沒有將計算機教學的特色及教學理念體現出來。也就是說在現階段計算機教學中僅對教師的“教”加以強調,嚴重忽視了學生的“學”,在教學設計中,學生如何“學”的問題很少涉及。這種情況下,學生很少參與教學活動,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其學習積極性與能動性就很難發揮出來,嚴重制約了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2.4師資力量及水平受限
在各行各業發展中計算機技術得到了廣泛地應用,目前計算機專業已經成為各大院校的熱門專業,在職業技術院校教育教學中計算機課程地位也越來越高,在此基礎上,計算機專業招生規模也得到擴大。這種情況下,學校師資力量已經存在嚴重不足的現狀,師生比例嚴重失調情況的出現致使辦學特色無法體現,更無法保證學生知識水平的提升。
3應對職業技術院校計算機教育教學對策的分析
在職業技術院校教學活動中計算機教育占有關鍵性的位置。在學生素質提高及創新能力提升等方面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學校是人才培養的基礎,其計算機教學目標為大眾教育與素質教育。對學生積極探索、獨立思考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可靠地保障。在計算機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已經成為擺在計算機教師面前的重要問題,為此,必須對計算機教學加以重視,在提升教學質量的同時,實現學生實訓技能的提高。
(1)作為職工技術院校教學基礎建設的重要內容,計算機課程建設是專業建設的基礎,是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手段,計算機課程改革可以對學校教學水平進行直接反映,并對培養人才起到關鍵性作用。為進一步推進計算機課程改革力度,必須完善課程管理方式,明確課程指導思想,并進行相應激勵機制的建設。在計算機課程改革中必須遵循技術特點及學生所學專業,教師調整教學內容,以此提升教學質量。
在教學質量提升的同時,應選用合理的教學方式,在計算機教學中教師可以進行小班化教學與項目教學法。首先,小班化教學。將班級人數在25到30人之間進行控制,計算機課程應確保每個學生人手一臺電腦,以此提升計算機操作水平。
其次,項目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應用的目的就是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在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中,應用到項目教學法的內容主要包括:OFFICE辦公軟件、網頁設計、網站建設等課程。通過項目教學法的實施,才能提升學生的操作能力、問題分析能力。
(2)進行計算機課外興趣額培訓活動的開展,進而對學生健康上網加以指導。遵循學生專業學習特點,進行計算機課外興趣小組的組建,這對學生計算機興趣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根據活動類別,常用的興趣培訓如表1所示。
(3)加強實訓教學管理。實訓是計算機專業教學的主要環節,為提升實訓教學效果,就必須提高實訓教學管理水平。為此,在計算機實訓教學中學校必須對其資金投入力度不斷提升,這樣才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才能確保實訓設備滿足教學內容的要求。在實訓設備投入中,學校不能只對計算機數量、機房大小加以重視,更要建設真正意義上的功能齊全的組裝維修實訓教室及網絡實訓教室。同時進行多媒體教學及監控管理軟件的合理配置。只有確保設備完善,才能為計算機教學提供可靠的保障。作為計算機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師在具體教學中利用合理的教學的方式,可以為學生進行良好教學氛圍的創建。在計算機教學中讓學生增加動手能力,對學生計算機操作能力的提升十分有利。利用計算機課程能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及積極性進行充分調動,并能將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計算機教學活動中,并對其實際操作能力及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有效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4)加強師資培訓。計算機專業的改革應加強專業教師隊伍的培養,建設一支思想素質好、專業水平高、實踐能力強、結構合理,具有“雙師型”素質的師資隊伍。避免計算機教師在教室中進行單純理論化的講解,引導教師利用各種渠道,了解IT最新動態,告訴學生和引導學生,指導教師多花點時間做更有實際意義的備課活動和自我學習。鼓勵中青年教師參加技師、高級技師等職業資格考試和思科、微軟、CEAC等IT行業考證,并在政策上對獲取證書的教師給予支持。
4結語
綜上所述,長期以來,教師在計算機教學中普遍將學生當作知識的承載體,為了將更多的知識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向學生傳遞,往往無限制地增大知識容量,要求學生長時間進行枯燥的技能訓練及理論知識記憶。這種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為此,職業技能院校計算機教學中必須轉變傳統教學模式,在提高學生實際操作技能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的長遠發展提供可靠地保障。
參考文獻:
[1] 陳浩論.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現代商貿工業》,2011年第18期.
[2] 雷泓霈.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學模式探析.《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第4期.
[3] 齊愛朋.淺談新形勢下中職學校的計算機教學.《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第12期.
[4] 楊國強.技工學校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職業技能培訓教學,1998(04).
[5] 李世滿.技工學校計算機專業一體化教學實踐與反思[D].華東師范大學,2009.
[6] 肖書巒.新形勢下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時代教育,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