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恩銀 楊二波 產焰坤
摘 要:該文介紹了玉米新品種華皖267的主要征特性及其抗性、品質和產量表現,高產栽培技術。主要包括:適時播種、合理密植、科學施肥、及時除草、病蟲害防治等。為華皖267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夏播玉米;華皖267;高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18-54-02
華皖267是安徽隆平高科種業有限公司2014年審定的玉米新品種。該品種以自交系LH993(來源于以先玉335玉米雜交種為基礎材料,經過7代連續自交而成)×L239(美國雜交種為基礎材料經連續自交8代選育而成)雜交而成[1]。品種審定號:皖玉2014004,適宜淮北地區種植。該品種成熟期較早,比隆平206早4~5d,適合機械化收獲。
1 品種主要特征特性
幼苗葉色淡綠,葉鞘紫色,葉片緊湊。成株株型半緊湊,果穗以上葉片較窄,莖葉夾角小,葉片分布稀疏,雄穗分枝中,穎殼為綠色,花藥為黃色,花絲為粉紅色,成株葉片數為19~20片。籽粒黃色,馬齒型,穗軸紅色。平均株高282cm,穗位109cm,穗長16.2cm,穗粗4.8cm,禿頂0.9cm,穗行數15.6,行粒數30.4粒,出籽率89.7%,千粒重347.5g。抗高溫熱害2級(相對空稈率平均1.55%)。全生育期101d左右,比對照品種(鄭單958)早熟1d。
2 抗性表現
經安徽農業大學植保學院接種鑒定,2011年中抗小斑病(病級5級),抗南方銹病(病級3級),高感紋枯病(病指87),中抗莖腐病(發病率25%);2011年感小斑病(病級7級),中抗南方銹病(病級5級),感紋枯病(病指53),高感莖腐病(發病率50%)。
3 品質表現
2013年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檢驗,粗蛋白(干基)11.32%,粗脂肪(干基)3.20%,粗淀粉(干基)71.68%。
4 產量表現
在一般栽培條件下,安徽省夏玉米區域試驗結果,2011年產量:535.60kg/667m2,較對照品種鄭單958增產10.02%(極顯著);2012年產量:626.80kg/667m2,較對照品種鄭單958增產3.53%(極顯著)。2013年安徽省夏玉米生產試驗產量結果,538.50kg/667m2,較對照品種鄭單958增產8.19%。
5 栽培技術
5.1 適時播種 春播時間在土壤溫度穩定在10℃以上就可播種。淮北地區夏播區在麥收后至6月25號之前播種較好,最佳播期在6月5~15日。播種前若遇干旱,要求造墑播種。不能在播種后進行漫灌。適宜的播種深度,根據土質、土壤墑情,一般以4~6cm為宜[2]。
5.2 合理密植 華皖267春播、夏播的適宜密度為4 200~4 600株/667m2,以4 500株/667m2為最好。密度超過4 800株/667m2時可能會發生倒伏現象。播種量及基本苗數受天氣、整地質量、土壤墑情、播種機械,機手素質等因素影響較大。要嚴把播種關,做到適量播種,確保基本苗數。根據筆者在阜陽、宿縣2地的試驗,該品種最佳播種量為:2.0kg/667m2,基本苗確保4 500株/667m2左右。種植方式:60cm等行距播種,也可以采用寬窄行種植,寬行70cm左右,窄行50cm左右。株距根據密度確定。
5.3 科學施肥 華皖267要取得高產,要求施底肥,每667m2施尿素10kg,磷二銨20kg、氯化鉀20kg,鋅肥1kg,有條件的可施有機肥2 000kg/667m2。追肥分別在玉米7~8片葉時結合澆水,每667m2施磷二銨20kg、尿素10kg;玉米大喇叭口期結合澆水每667m2施尿素25~30kg。華皖267也可采取“一炮轟”的施肥方法。方法是在玉米播種之前每667m2施控釋肥35~40kg加1kg鋅肥作底肥施用,但控釋肥宜深施不宜淺施,蓋土深度以10~15cm為宜。在玉米抽雄前7d左右結合澆水每667m2再追施25kg尿素。這樣也可獲得較好的產量,且減少了施肥次數,節約了用工成本[3]。
5.4 及時除草 在播種前或苗期使用除草劑進行除草。播種后667m2立即用40%的乙莠水懸浮乳劑200~300mL兌水40~50kg噴霧或出苗后用40%的莠去津懸浮劑200~250mL在4葉期兌水40kg噴霧。
5.5 防治病蟲害 苗期注意防治蚜蟲、灰飛虱、薊馬等害蟲傳播病毒引起的粗縮病,667m2用40%的樂果乳油或10%的吡蟲啉10~15g兌水40kg噴霧。大喇叭口期應注意防治玉米螟。667m2用0.3%的辛硫磷顆粒劑丟心或用1.8%阿維菌素100mL兌水40kg噴霧[4]。
5.6 適時收獲 該品種適當晚收可以提高產量。一般在玉米苞葉變白,籽粒乳線消失時,籽粒充分成熟收獲較好。特別是采取機械采收時,要求玉米籽粒水分在30%以下,這樣可以減少機械采收損失[5]。
參考文獻
[1]陳恩銀,產焰坤.玉米隆平206高產制種技術[J].安徽農業科學,2013,41(25):10246-10247,10274.
[2]夏瑩,劉亞玲,申廣立,等.內蒙古通遼市玉米分期播種試驗分析[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2,33(4):21.
[3]卓越.濉溪縣玉米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5(6):32.
[4]孫鋒.2015年蒙城縣夏玉米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5(12):33.
[5]譚福忠,劉興焱,楊耿斌,等.中國北部地區極早熟玉米的生產及發展方向[J].中國種業,2007(7):35-37.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