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芬 徐青
摘 要:桑樹的病蟲害是影響蠶桑生產以及桑農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該文總結了海安縣桑樹病蟲害的發生情況,分析了桑樹病蟲害防治存在的問題,并從建立完善桑樹病蟲預測預報網絡、改變桑樹病蟲防治觀念和加強培訓宣傳3個方面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海安縣;桑樹病蟲害;發生情況;防治對策
中圖分類號 S888.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18-78-02
近年來,隨著環境污染以及氣候條件的變化等因素的影響,桑樹的病蟲害也隨著發生了變化,對桑樹種植者造成了重大損失。桑樹的病蟲害是影響蠶桑生產以及桑農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高度重視桑樹病蟲害防治技術,但是由于桑樹病蟲害發生變化,主要表現為蟲害的種類增多、害蟲的抗藥性增強、發生量激增以及發生期延長等特點。如何更好的對桑樹病蟲害進行防治,海安縣相關部門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病蟲害防治措施,降低了桑樹病蟲害對蠶桑生產的影響,提高了蠶桑生產的經濟效益,大大促進了我縣蠶桑產業的發展。筆者在海安縣蠶種場工作多年,多次參與桑樹病蟲害防治工作,具有豐富的桑樹病蟲害防治經驗,現將我縣桑樹病蟲害發生情況和防治對策總結如下,希望能為廣大工作者提供幫助。
1 桑樹主要病蟲害的發生情況
1.1 桑螟 桑螟危害桑樹的主要害蟲之一,常對桑樹造成重大危害。桑螟的幼蟲主要通過啃食桑葉的下表皮而對其造成損傷,經桑螟啃食后的桑葉往往只殘留上表皮和葉脈,進而形成灰褐色的半透明狀薄膜,這是桑螟蟲害的主要特征之一。桑螟蟲害主要發生在中秋或者晚秋,一般在每年的9、10月份病害較為嚴重,嚴重時可導致桑園內桑葉全被啃食完,且其排泄物會污染桑葉,進而出現交叉感染,嚴重影響蠶的養殖。桑螟1a內一般發生5代,以第4代危害最大。由桑螟的生物特性可知,3齡后桑螟幼蟲有吐絲卷葉的習性,所以在桑螟2齡是進行防治,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1.2 尺蠖類 桑尺蠖類害蟲主要包括桑尺蠖和艾尺蠖這2種害蟲。桑尺蠖在我縣各地均有發生,該害蟲主要通過啃食桑樹在春季新萌發的嫩芽對桑樹造成危害。由于海安縣地理位置特殊,決定我縣長期出現暖冬的現象,這就導致了越冬的幼蟲均有較高的成活率,進而對桑樹造成嚴重的危害。該蟲害一般發生3~4代,其中1代和2代害蟲數量較少,對桑樹的危害較輕,但是3代害蟲數量較多,往往對桑樹造成重大危害。有研究表明,桑尺蠖在1代、2代和3代的最高峰時,其數量分別可達到1 500~3 750頭/hm2、1 725~37 000頭/hm2、17 500~200 000頭/hm2。其每年的發生期比往年推遲5~6d,比如,我縣在2012年8月6~10日桑尺蠖2代幼蟲危害達到高峰期,而在2013年8月11~15日為桑尺蠖幼蟲的高峰期。
1.3 其他害蟲 對海安縣蠶桑養殖業造成損害的害蟲還有桑毛蟲、桑橙癭蚊、桑天牛、桑葉蟠、桑薊馬等。桑毛蟲是一種食害桑葉的重要害蟲,在江蘇、浙江1a發生3代,間有不完全的4代。桑橙癭蚊一般發生在第5或者6代,該害蟲在幼蟲時通過侵入嫩芽的內部,并在嫩芽內吸取葉汁,影響桑樹新梢的生長,進而影響桑樹的正常生長,影響桑葉的產量和質量。桑薊馬、桑葉蠟屬等微體昆蟲,主要通過吸食葉汁影響桑葉的產量和質量,其受天氣影響較為明顯,多發生在干旱的季節,對一些套作的桑園和退耕田危害較大。
1.4 桑樹病害 桑樹病害的種類較多,有資料顯示,海安縣曾發生過褐斑病、桑膏藥病、紫紋羽病、干枯病、葉枯病、赤銹病以及桑疫病等等,其中以桑疫病和褐斑病為易發生病,其他病害發生較少。桑疫病一般發生在春季降雨量少,5月份降雨量多的天氣,該病的發生主要以縮葉形為主,部分以黑枯型發生,根據以往我縣桑疫病發生情況可知,該病的平均病株率為3.5%。褐斑病在海安縣也較為常見,該病在發病初期常見桑葉正面和反面有芝麻大小的水漬暗色病斑,隨著病情不斷的發展,病斑逐漸增大,且斑點的中部逐漸變為淡褐色;在陰雨天氣病斑常吸水膨脹,呈爛葉狀;在干旱天氣,病斑常從中部裂開。
2 桑樹病蟲害防治存在的問題
2.1 過度重視農藥防治,忽視綜合防治 由于農藥防治較為簡單,加上桑農知識水平有限,桑農對桑樹常發生的病蟲害多采用噴灑農藥的方式進行防治,過度重視農藥防治,忽略了綜合防治。另外,近年來大量的農村勞動力逐漸向城市轉移,農村勞動力減少,勞動成本相對提高,一些簡單、效果好的綜合防治措施,如修剪枯枝、除草松土、束草誘殺以及開溝理墑等農業措施,因這些措施具有見效慢、費時費工等缺點,逐漸被桑農所拋棄,最終導致桑農過度依賴農藥防治,忽視了綜合防治。
2.2 農藥品種單一 因為桑農種植桑樹的主要目的是采集桑葉用于蠶養殖。蠶也是一種昆蟲,如果使用劇毒的農藥對桑樹進行病蟲害防治,往往會對蠶造成一定的傷害,所以桑樹病蟲害防治所用的農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蠶桑業及時將桑樹的種植業與蠶養殖業有機的結合和統一起來,桑蟲防治和家蠶養殖兩者具有一定的矛盾性,如何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農藥的選擇是關鍵。對于桑樹病蟲害防治的農藥有2個要求:一是對桑樹的害蟲具有高效、光譜;二是對家蠶安全、易降解,對環境無污染。這是因為對桑樹防治農藥的選擇具有以上2個限制條件,所以用于桑樹防治的農藥較少。
2.3 技術不到位 桑樹病蟲害防治中技術不到位主要體現在:一是桑農缺乏統防統治、適時防治的觀念??吹缴渖嫌泻οx就噴灑農藥進行防治,并錯誤的認為殺蟲越多,防治效果越好,具有較大的隨意性,這就導致了在晚秋時桑螟等害蟲發生量大,與家蠶爭葉。二是防治靶標不到位。由于桑農受教育水平有限,其對害蟲的生長習性了解不足,這就導致其在選擇農藥的種類和噴灑的部位具有一定的錯誤性,進而影響防治效果。三是防治濃度隨意提高。許多桑農錯誤的認為噴灑農藥的濃度越高,防治效果越高,但是他們沒有考慮到隨著農藥使用濃度的增大,害蟲產生的抗藥性也逐漸增大,加上可用于桑樹病蟲害防治的種類較少,這就為以后病蟲害的防治帶來了困難。
2.4 防治觀念片面 相關管理部門和桑農對桑樹病蟲害的防治觀念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主要體現為重視短期防治,忽視長期防治,如重視春夏季的病蟲害防治,忽視冬季病蟲防治的重要性;錯誤的認為殺蟲越多越好,忽視了桑樹林生物多樣性和家蠶的安全性,忽視了病蟲害天敵對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性,同時破壞了桑園的生態系統,降低了生物多樣性,增加了桑園病蟲害發生的幾率;缺乏統防統治觀念,對害蟲遷移、交叉危害認識不全面,常對因害蟲遷移導致的交叉病蟲害預測不到位。
3 防治桑樹病蟲對策
3.1 建立桑樹病蟲預測預報網絡 相關管理部門應該成立桑樹病蟲害防治小組,并指定相關領導負責,做到責任到人,并搭建相應的桑樹病蟲信息平臺,將桑樹的病蟲信息進行共享,用于服務實際生產。及時對桑樹林內病蟲進行調查和檢測,對桑樹病蟲害事件進行實時監測,當爆發桑樹病蟲害時應該快速反應,并進行處理。建立相應的病蟲害發生預警機制,認真做好防治工作。分析當地氣候情況,并調查桑樹中害蟲的種類和基數,定期對桑樹林中害蟲進行觀察、跟蹤,并將害蟲的種類與數量與當地天氣情況進行結合,把握桑樹林中害蟲的發展情況,確定防治的主要對象。
3.2 改變桑樹病蟲防治觀念,控制用藥次數 改變過分重視和依賴農藥防治的觀念,要充分認識到桑蟲是桑園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充分利用桑蟲天敵進行生物防治等綜合防治方法,如利用桑毛蟲的天敵是桑毛蟲絨繭蜂等,在桑園內適當的放養桑毛蟲絨繭蜂,可達預防和控制桑毛蟲蟲害的目的。在對桑樹進行病蟲害防治時,要充分考慮到桑園的平衡性和桑樹的補償能力,杜絕“見蟲用藥、殺蟲越多、害蟲越少、效果越好”的現象,嚴格控制用藥次數,并根據桑園內優勢害蟲種類,選擇安全、有效的農藥進行防治。在使用農藥進行防治前,應該充分調查害蟲的發生基數,掌握害蟲的發生趨勢,確定防治時間;在進行化學防治時,應該交替使用化學農藥,減緩害蟲產生抗藥性,努力做到“統一藥劑、統一濃度、統一時間、統一方法”。
3.3 加強培訓宣傳,提高防治效果 相關管理部門應該狠抓技術培訓,對桑農開展各種形式的病蟲害防治培訓。各鄉鎮等也應該根據當地病蟲害的發生情況進行相應的培訓,并將各種病蟲防治方法和資料印成手冊發放到各村的桑農手中。在害蟲發生前幾天召開各蠶桑站長會議或舉行培訓班,落實各桑園病蟲害防治措施,強化治蟲的組織保障。加大宣傳力度,相關管理部門應該根據病害蟲爆發的情況,采用電視新聞、專題、流動字幕、廣播、報紙以及網絡和手機短信等媒體,向桑農發布害蟲的爆發情況及防治辦法,宣傳桑園治蟲的重要性??萍际痉稁?。對各鄉鎮的蠶??萍际痉稇暨M行集中培訓,并發放技術資料,然后通過科技示范戶示范輻射到每個小組的蠶農,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提高桑園治蟲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建新.桑樹病蟲災害的環境制約機制探討[J].蠶桑通報,2006(1):50,69.
[2]戎世芳.海安縣桑樹病蟲害綜合防治示范區的主要做法[J].北方蠶業,2011,32(3):62-63.
[3]韋紅群,馮奔,藍必忠等.桑樹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園藝,2014(10):63-64.
[4]仲春梅.海安縣城東鎮桑樹病蟲害發生特點及防治策略[J].江蘇蠶業,2014,36(2):29-32.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