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晶
老張自從退休之后,原來的生活習慣、節律、內容發生了改變,總覺得失去了什么。漸漸地,他的脾氣變得很暴躁,不停地說話,什么閑事都喜歡管,注意力還不集中,說些大家聽不懂的話語。后經醫生診斷,患上了老年焦慮癥。
老年焦慮癥是老年人較常見的心理疾病之一,就疾病本身而言,是比較容易治療的,但因識別率低,不易察覺,所以往往發展為其他嚴重精神類疾病,導致治療困難。尤其是老年慢性焦慮,其焦慮情緒可以持續較長時間,程度也時有波動,臨床上表現為精神性、軀體性的焦慮,并伴有睡眠障礙和過分醒覺。其中,精神性焦慮是指患者常處在憂心忡忡、惶恐不安、心煩意亂的狀態中,注意力不集中,比較敏感、易激惹,平時生活稍有不如意就會生悶氣、發脾氣等。軀體性焦慮主要指患者在軀體上所表現出來的焦慮癥狀,比如坐立不安、來回走動、眼瞼或四肢微顫,或是心慌心跳、口干、頭痛、耳鳴等。
焦慮癥和焦慮情緒不同,它會導致老年人身體免疫力下降,抑郁心境,嚴重影響老年人的正常生活,所以一旦發現老年焦慮前兆最好及時治療,防止病情惡化。
作為老人,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適應退休后的生活,不要老是追憶過去,同時多培養自己的業余愛好。家屬也要多陪老人外出散步、郊游,當看到老人有上述焦慮癥的表現時,應及時帶其到醫院就診,以免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