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恩萍
摘 要:高職英語專業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目標決定了在英語教學中應更加注重培養學生職場英語的能力。面對小學英語教師崗位,英語口語組織能力的扎實與否顯得尤為重要。針對崗位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準確、流暢地表達教師的思想和意圖。但目前多數高職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口語組織能力并不能很好地滿足崗位需求。當前的英語教學模式也不足以達成預期培養目標。該文通過對一所高職院校英語教育專業即將入職學生進行問卷調查,通過統計分析找出學生在英語口語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即將入職后對口語課程的看法與要求,提出提高英語口語組織能力的學習策略,讓學生在未來入職后能夠更快更好地融入小學英語教學工作。
關鍵詞:高職英語教育 口語組織能力 口語學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5(b)-0129-02
1 問題的提出
高職英語專業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目標決定了在英語教學中應更加注重培養學生職場英語的能力。多年來,高職院校英語口語課堂大多受本科英語口語教學的影響,注重英語專業讀寫和分析能力,口語教學內容上很多教材話題較為統一和單調,或者與綜合英語類課程重復。針對高職院校小學英語教師的培養,高職英語專業的學生不應只停留在提高口語的詞匯量和專業學習的深度上,而應該在專業知識扎實的基礎上,口語學習的方向應該與新的小學英語課程標準和教學要求靠攏,以期達到高職院校以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目標。因此對于如何縮短高職英語教育專業畢業生到小學作為英語教師入職后的適應期,加強在校學習和入職后崗位專業要求的銜接,就成為高職英語口語教學的努力方向。
2 學生對小學英語教學教師口語能力認知的問卷調查
為了調查高職院校英語教育專業的英語口語教學與小學英語教師口語教學能力的銜接現狀,該課題組選取了河北省一所高職院校作為實施調查問卷的對象。接受調查的對象是高職二年級學生214名。其中大多數學生有在培訓機構和小學校學習和聽課的經歷,對于即將入職后的教學需求有一定的了解,屬于實習與入職的過渡期,調查對象符合課題組最初設定的銜接期的調查目標。
2.1 調查問卷設計
針對在校英語教育學生的調查問卷共設計12個問題,涉及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口語的運用及準確表達程度,在校英語口語課程的學習情況等問題,發放問卷214份,回收214份,問卷調查有效。
調查問卷部分問題選取:
教學中是否全英教學?
英語組織課堂是否容易?
能否準確在教學中用英語表達?
學校英語口語課的參與率?
口語最難的部分?
口語課程應注意提高哪方面?
2.2 調查問卷結果統計分析
通過對調查問卷的統計分析,占比比較高的問題集中在:
(1)教學中組織課堂活動能夠做到的學生并不容易,占調查總人數的49%。
(2)能夠用英語準確表達自己意圖或指令方面的表現一般,占比57%。
(3)關于在校學習時英語口語課堂參與率,大部分學生選擇小于1/3的課堂時間。
(4)英語口語課程最難部分,46%的學生選擇了口語組織能力。
(5)79%的學生認為語音的提高在口語學習中非常重要,有必要加強。
(6)73%的學生認為語音中語調的掌握相對較難。
(7)關于口語課建議方面基本集中于內容上,應該重視口語組織能力;聽說讀寫應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貼近全真課堂;口語話題注重學生參與交流、教師指導;注重提供話題思路;加強語音、語調訓練。形式上,課堂教學應多樣化、兒童化,易于接受;采用情景教學,加強練習;通過口語演講比賽活動提高口語組織能力和演練水平;外教課程應加強實際個體間交流,采用多種活動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為培養口語的學習興趣,加入英語表演課的學習等等。
3 關于基礎英語教育教師口語能力提高途徑的文獻概述
外語教學課堂互動研究應用的理論主要包括反饋原理、行為主義理論、認知主義理論和建構主義理論、社會交換理論等。關于口語學習策略的實證研究Huang和Van Naerssen研究得出功能操練策略在多元回歸中對口語表現有預測力。高海虹認為不同英語水平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對交際策略的認識和使用頻率。王立非研究交際策略培訓的有效性,他認為課堂交際策略的訓練可以提高學生使用該策略的頻度和效度。Cohen等專家以策略訓練為基礎的外語教學實驗,得出策略的運用會明顯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
對于外語學習策略的研究學術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在高職高專英語教育的課程中,我們更關注口語表達、組織等相對外在的技能提高。這就要求學生認清學習的目標,學習策略指向工作需要,由此便能夠確定學習策略的偏好傾向;除了平時的口語考試,在學習中也要從聽力、閱讀、詞匯的積累學習、口語課程從基礎到高一級學習內容的逐步加深等方面制定學習的計劃、步驟,逐步形成從微觀到宏觀的學習視角和全面的學習策略。
4 高職英語教育專業學生教師口語組織能力提高策略
北京外國語大學劉潤清教授與英語自學者談到學習策略時這樣說,“如何提高口語能力?沒有竅門,只有多說,多練習。復述課文,復述聽力材料就是練習口語的一種好方法。”文秋芳在研究時也表明,成功的英語學習者喜歡自己對自己說英語。因此,多聽、多復述和自說自話講英語等這樣的練習策略對于提高口語能力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上海外國語大學束定芳教授在《外語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與若干研究課題》一文中指出,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很多教師課堂上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往往把教材內容作為教學目標,在有限的技能訓練中課堂語言實踐活動往往脫離真實生活,脫離學生的認知特點。
綜合調查問卷和依據學習策略的分析研究,高職英語專業學生職場英語口語能力的培養提高,應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進行。微觀方面便是從學生個體學習需要出發,從綜合英語課程中打下口語學習的基礎,解決相關語音語調的基本問題。學習中如綜合英語中的詞匯量的積累,視聽說課程中的聽說練習及反應能力訓練,英語國家概況課程中跨文化知識的掌握等,對口語能力提高來說是必備的前提條件。問卷中的學生課堂參與率并不高,說明在口語學習中,學生主體作用并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教學內容的指向上,應以基礎英語教育新課標為教學參考,打破以教師制定或指定教學內容的教學模式,提倡情景模擬和多元化評價方式,加強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融學、做、練、用為一體;其次,要積極開創英語第二課堂。通過更靈活多樣的方式,如針對學生的教學技能比賽,自由演講等活動為學生提供提升職場口語能力的平臺,其中應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包括選題、內容的選取及修改等,盡可能多的讓學生參與進來。宏觀方面,在教學中合理利用實訓室資源,通過情景模擬實訓室如教學微格演練、課程演練互評等方式為學生打造虛擬職場空間,培養學生提前進入職場的心理承受和準備能力,提高他們參與模擬職場會話的動力。最后,安排學生到教育類企業、小學中進行實習,在真實職場環境中運用所學技能知識,提高口語的運用和組織能力,在實習中發現不足,總結經驗,明確今后的努力方向。模擬的職場情境對于提高學生的職場敏感度具有重要的作用,置身真正的職場環境才是學生學以致用的關鍵。
5 結語
對于英語口語學習的策略和方法研究大多還是停留在經驗、行動等方面,學生只有明確了學習的目的,學習上除了基礎的記憶訓練、交際學習,更多的應在情感上讓學生認同未來職業的發展需要口語能力的提高,而且是作為教師應該必備的能力,這樣學生才會真正從行動上主動進行口語的學習,從而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任何一個英語學習者都不可能全面掌握所有英語的口語表達,只有從高職英語專業學生的職業導向出發,才能不再復制英語本科專業的教學模式,從而更加適應和滿足小學英語教育的需求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韋曉保.大學生外語學習目標定向、學習焦慮和自主學習行為的結構分析[J].外語界,2014(4):12-13.
[2] 夏慧言,李懷南.淺析英語口語學習策略對口語能力的影響[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7):170-172.
[3] 周玲燕.大學生英語口語能力弱化成因分析及其對策研究[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1):143-144.
[4] 李異飛.我國外語教學課堂互動研究回顧及發展趨勢分析[J].外語界,2014(4):47-52.
[5] 常俊躍,趙永青,趙秀艷.關于我國高校英語專業培養目標、培養要求和核心課程的思考[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3(11):933-940.
[6] 李夢莉.英語口語學習和策略探析[J].寧波大學學報:教科版,2005(4):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