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潔慧
【摘要】電教技術日新月異,在幼兒園教學中,“課件”也被越來越多地投入使用,那么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適度使用“課件”,讓課件成為教學過程的輔助,教學目標達成的有效工具和手段,而不盲目使用,過度濫用,筆者在實踐過程中,得出了些許心得:策略一:flash讓教學過程更為生動,為教學目標服務。策略二:交互式電子白板功能多,使教學過程更緊湊。策略三:適度、適量地使用電教技術。
【關鍵詞】電教技術 善用 適度使用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0-0029-02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幼兒園教學也不再是傳統意義上認為的“小兒科”,其中最突出的表現就是電教技術的投入和運用,在電教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更新中,從最初的投影片、ppt演示文件、flash動畫以及到現在的交互式電子白板技術,可見,電教技術是在不斷更新換代之中。而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以上各個項目統稱為“課件”,是互相融合和輔助的。如投影儀和電腦演示文件的切換,flash動畫插入電子白板等,這樣的相輔相成讓教學活動更為生動,有趣的演示也更能吸引幼兒的活動注意力,提升教學活動效果。
那么在電教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在使用課件的時候應該思考的是一個“適”、一個“宜”,盲目熱情地投入課件的制作,每次活動都使用課件?顯然答案是否定的。筆者就自己在教育教學的實際過程中,例舉使用課件的得與失,以此敦促自己善用電教技術,讓教學活動更“宜”。
策略一:flash讓教學過程更為生動,為教學目標服務。
例1:在大班數學活動《一寸蟲》中,教學目標是讓幼兒學習首尾相接的測量方法,在教學活動過程中,通過繪本故事的講述,分別進行兩次測量演示:在為知更鳥測量尾巴的過程中,第一次是4條一寸蟲一條接一條,得出4寸的結論,第二次是只有一條蟲子,首尾相接測量4次,得出4寸的結論。有了這兩次測量的過程,讓幼兒了解首尾相接的測量方法,為接下來幼兒自己的測量做好經驗的準備。筆者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一開始使用的是ppt演示方法,后來調整為flash的動畫效果的制作。
在活動的重點部分:這兩次示范測量的過程中,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測量的方法,為了讓一寸蟲仿真地出現蠕動爬行的效果,筆者先是運用ppt演示文稿中的“出現-擦除”效果,讓蟲子從頭到尾的出現,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幼兒的反應卻與預期的不太一樣,孩子更多地關注了蟲子的本身,從無到有的過程,而不去觀察蟲子是怎么接在一起進行測量的;而在一條蟲測量的時候教學效果更差,蟲子在爬行過程中有消失、斷裂的過程,讓“首尾相接”消失了,教學效果自然不好,教學的目標也無法完成。
因此,在調整中,筆者投入了flash的制作,flash的動畫效果相對來說是更為生動的,一寸蟲的測量過程中做成蟲子蠕動爬行的仿真效果,讓幼兒能一目了然地發現第一次測量中4條一寸蟲緊緊接住,量出4寸長,第二次測量中蟲子的蠕動爬行,一寸蟲爬一次,在頭的地方做一個記號,再往前爬,尾巴爬到記號處,連續爬了4次,量出4寸,這樣的動畫效果演示非常生動,不會對幼兒的觀察起到干擾,也能水到渠成地完成“首尾相接”進行測量的教學目標。
幼兒大都是喜歡生動的事物的,而幼兒的興趣又是學習的根本動力,在數學、科學活動等一些比較嚴謹的教學活動中,課件的運用對幼兒的學習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使用課件的初衷是為了幼兒更好的投入學習,更好的完成目標,然而,如果課件運用地不恰當,不到位,則會產生例1中的困擾,根據教學活動的組織,教學目標的需求,精心制作flash動畫,讓效果更逼真,讓目標更好達成,讓學習更有效。
策略二:交互式電子白板功能多,使教學過程更緊湊。
例2:在小班數學活動《1,2,3數兔子》中,主要目標是引導幼兒學習點數5以內的數量。在本次活動中,以繪本故事為主要線索,從兔子的1-5只依次出現,到被大灰狼5-1只依次捉住,不斷地點數,不斷地學習。
在本次活動中,筆者運用了交互式電子板,近年來,交互式電子白板越來越多地投入到了幼兒園教學中,幼兒園在硬件投入上也做到了保證,電子白板作為新興事物,其中的功能有許多需要挖掘,把適宜的功能運用到教學活動中,能讓活動過程更為緊湊,效果也會更好。
在《1,2,3數兔子》這個活動中,首先運用地是電子白板的翻頁功能,將圖片插入各個頁面,選擇翻頁效果,讓幼兒體驗一種在翻書的感覺,使整個活動過程都在一個流暢的過程中進行;其次,在教學進行的過程中,在幼兒已經有了點數1-5的經驗下,通過“給兔子拍照”的游戲環節,運用電子白板中的“拍照”效果,依次拍出“2只兔子”、“4只兔子”、“5只兔子”等,配合“咔擦”的拍照聲,拍好后,運用電子白板拖出照片,幼兒看著照片點數,娛樂性強,讓幼兒在拍照的情境中點數,幼兒也能在緊湊的節奏中繼續學習點數。同時將拍照的情境自然地引入到幼兒的身邊,請自愿的幼兒到集體面前拍照,繼續學習點數。再次,當大灰狼出現時,運用電子白板的聲音插入功能,播放大灰狼的叫聲,能自然地引出大灰狼,增強緊張的氣氛,促使幼兒繼續投入到點數學習中。
從例2中,筆者感受到了電子白板的強大功能,它對于教師把握教學過程的節奏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一位在幼兒園教學上頗有成就的教師在心得中說到:“電子白板運用逼真生動的畫面使抽象的數學內容形象化、清晰化;拖拉自如的工具使數學知識由靜態的灌 輸向靈動的自主接受轉化;圖文并茂的動態傳播使孩子們的思 維活躍、興趣盎然;方便強大的特殊功能使師幼互動厚積薄發。”確實如此,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功能豐富,它能和教師產生互動,能與幼兒產生互動,能結締教師和幼兒,在教學過程中產生互動,這互動能使教學過程更緊湊,對幼兒學習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
策略三:適度、適量地使用電教技術。
電教技術的投入和使用,讓我們的教育教學更為便利,增強了教學過程的生動性,使教學過程緊湊,教學目標也能更好地達成;同時,很大程度上節省了教師制作教具的時間且能重復使用,我們在享受電教技術的益處的同時,也應該反思,在使用電教技術的時候也應該考慮一個“度”,適度地用,不濫用;有效地用,不亂用。如:在音樂活動中,簡單的簡筆畫圖譜出示就能幫助幼兒記憶歌詞,學唱歌曲;在美術活動中,用ppt演示文件就能提供給幼兒一個欣賞的氛圍,觀察的環境,那么就不用投入過多的動畫效果。總而言之,我們對于課件,要有取舍,要有針對性、適宜性地使用。電教技術對于我們的教學不是必須使用的元素,而不是為了“高科技”而“高技術”,不能讓電教技術成為教學的負累。它是輔助的手段,合理使用,使其成為教學活動更為成功的因素。
電教技術的發展,不斷地會涌現更多更高科技的元素到我們的幼兒園教學中,這就對教師的專業技術有更高的要求,高質量的電教技術投入,已轉化為對教師的要求,在幼兒園教師的這條專業發展道路上,電教技術是一個縮影,成為幼兒教師不斷進行自我修養的契機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