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蕓芳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已經進入到人們生活的許多方面,將信息技術與現代語文教育有效的結合,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教師的教學手段,促進教學成果更好的呈現。文章就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做進一步的探討,提出一些建議,供同仁們參考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信息技術 問題與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0-0059-01
信息技術被廣泛地應用于現代教學之中,原因在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為教學營造除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同時,頗有成效的促進了課堂教學的效果。有效的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進行整合,將信息技術合理有效地應用于教學活動中主要從兩方面考慮。一是在教師組織教學的過程中,主動的應用信息技術與教學相結合的教學理念;二是在幫助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應用信息技術對學生進行有效地學習引導。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主要是為了完成教學的任務,改善教學的成果,突出學習者的主體作用,豐富課堂內容,促進師生間的良好溝通與交流。結合近年來的實際教學經驗看,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中依然存在一定的問題,有待進一步促進與整合。
一、小學語文與信息技術整合存在的問題
1.信息化技術運用能力較低
小學語文教師在信息技術處理中,一般只能進行一些比較簡單的文檔處理、表格繪制與制作演示,而對于較為復雜的動畫處理和多媒體制作則不能達到教學活動的要求。教師對于網絡應用掌握程度的高低是影響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用大小的關鍵。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大部分教師對網絡應用水平有限,對于使用網絡進行學習交流,信息檢索等的應用較少。就小學生來講,學習信息技術的主要場所是學校即在信息技術課的課堂上,所以,小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掌握程度,決定了其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對于小學語文課程的學習的快慢。一般來講,小學語文教師只能進行簡單文檔的處理,不能對課件進行多樣化的演示。如在課堂上對一些多媒體素材的演示以及二維動畫的制作等方面,都無法滿足教學要求。
2.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整合程度不高
現在,信息技術的應用大部分集中于教師的備課與上課環節,而在學生的作業、成績考查與課后練習等方面對信息技術的應用還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實際操作中,我們不僅要在備課與講課的過程中采用信息技術,同時也要注意在其他環節中的應用。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相整合的教學方法的應用,目前還停留在一種一對一的封閉的接受式教學環境中,教學內容預存,教師向學生傳遞信息,并由此達到對信息的理解、反饋內容。情境教學是一種教師利用信息技術的課件或者演示錄像內容,學生通過觀看理解說出學習的結果。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參與程度低,理解層次有限。老師并沒有做到真正科學有效地應用信息技術,如在利用CAI課件闡述教學內容時,可能沒有依據學生的特點合理應用信息技術。
3.信息運用并沒有達到預想的教學效果
大部分的教師相信,教學過程中應用信息技術能夠達到提高學生理解課程內容的效果,但是對于減少學生學習負擔的貢獻卻很少,甚至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信息技術引用到課堂教學,從形式上改變了的教學模式,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能更加主動地吸收知識,進行知識的記憶與理解。但是,信息技術在語文課程學習的過程中發揮的作用具有兩面性,信息技術的應用吸引了學生的無意注意,起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效果,同樣,由于加入的圖片、視頻太多也會分散部分學生的注意力,影響教學的效果。
二、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中應用的對策
1.完善校園網絡建設和信息網絡共享
不同地域、不同發達程度的地區在建設信息網與校園網的進程中,不僅要按照要求統一規范組織實施,同時要依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基礎恰當的建網方案。在建立信息網與校園網的過程中,要從整體利益出發,有效規劃資源,達到覆蓋廣,利用率高的效果。為了保證信息網絡建設的質量和后續維修等服務,在采集建設信息網絡設備的時候要公開招標,嚴格監管。只有不斷完善網絡建設,才能使廣大師生方便使用資源,并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和并運用到現實舉例中。
2.信息技術融入課堂教學,豐富教學內容
首先,教師通過提前的備課對課堂內容做出一定的安排,講解的過程中結合學生的理解、接受與吸收程度來把握授課的速度。多媒體教學模式是一種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潛力,是學生保持比較投入狀態的教學方式。這種情況下,學生能深入地理解學習的重點、突破難點,更好的掌握學習內容。如在《在我不是最弱小的》這篇文章的教學中,可以使用多媒體進行渲染環境,如播放滂沱大雨下的小小薔薇花,老師可以適時提問:在這樣極度殘酷的環境中,纖弱的薔薇花會怎么想,能夠說些什么,進而引導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加強情感體驗,逐步理解要在社會與大自然這樣的現實環境中堅強才能生存。
其次,多媒體教學能夠更多元化的表達將要分析和講解的問題,學生理解的也更為透徹,促進學生對電腦的理解,減少教師的板書時間,教學內容更加緊湊也更加豐富精彩。例如,在進行講解課堂內容之前,需要了解作者的背景時,可以通過電腦動畫的形式將作者寫文章的前后幾年或者一生的情況進行表述,這樣不僅教師省去書寫板書耗費的大量時間,而且能夠豐富課堂內容,利用課堂教學,同時對板書也提到了更高的要求,做到簡而不略。
再次,能夠在提高學生識字、互動說話以及寫作方面產生積極的作用,信息技術運用得當就可以充分調動小學生的專注程度,避免學生三心二意的現象,如此不僅在傳統的教學基礎上起到了資源補充,而且極大程度上豐富了教學內容,還可以進行課內拓展鏈接。
3.信息技術運用于課堂互動,促進課堂效果
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交流的過程,尤其是語文的學習,更加要注重交流,交流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同時更有利于知識的記憶。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由于通常是以教師學教學主導,導致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很好的發揮作用,與教師的溝通交流太少,學生與學生間的交流缺乏,交流方式單一,效果差。現代教學中借助和信息技術,確保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了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交流,進一步完善了教學。同時,教師利用網絡與多媒體可以展示部分可以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內容,引發學生的思考,并將思維的發展過程展示出來,教師在于學生共同思考的途中不斷探索,達到理想的結果。例如《彩色的非洲》一文中教學時,通過視頻與圖片的結合,師生共同展開想象與聯想,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利用媒體資源把遠離生活實際的彩色非洲,展示在學生的眼前,有效促進課堂教學。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是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一條有效的途徑。在進行日常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通過積極的運用信息技術來更好的完成教學活動,達到教學的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提高師生的交流溝通與豐富教學內容提供更加美好的平臺,實現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完美的完成教學任務,增強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仲麗梅.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J].網友世界.2014,(04).
[2]李學鋒.芻議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