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二語習得研究領域中的一個重大課題,詞匯習得問題正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本文以心理詞匯為基礎,討論了心理詞匯、激活擴散模型、詞匯習得,指出心理詞匯理論中激活擴散模型對詞匯習得的作用。試圖尋找出一條有效的詞匯學習方法。
【關鍵詞】心理詞匯 激活擴散模型 詞匯習得
【中圖分類號】H3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0-0118-01
一、引言
詞是語言的構筑成分。在語言的三要素中,詞匯扮演著至關重要角色。任何人都會直覺地意識到,開始學習一門新語言與學習其詞匯是同時進行的。任何一門語言學習,都伴隨著詞匯的積累過程。詞匯學習的重要性是無庸質疑的。可以說詞匯的習得(無論是母語還是第二語言)是一個終生的認知過程,沒有人能掌握英語或漢語的全部詞匯。學者們愈益認識到,單純從形式主義、結構主義或邏輯式的角度來考察詞,并不能完全昭顯它們的本質特性。他們因而將研究目光轉向詞與心理的關系問題。本文擬在表述以心理語言學為視野探尋心理詞匯中激活擴散模型對詞匯習得的作用。
二、心理詞匯
心理語言學家把大量的,永久儲存在人腦中的詞稱為心理詞匯。研究證實,心理詞匯是一個組織良好的系統。心理詞匯研究詞是怎樣儲存在記憶里和怎樣被提取的。
心理詞匯又稱為心理詞典。盡管心理詞匯與字典有相似之處,但是又不同于書本詞典。心理詞匯所包含的信息比詞典豐富得多,它是一個在發音、意義和數量方面呈變化的系統。因此,心理詞匯的作用與字典很相似,但又比字典存儲了更多語言以外的信息。一般認為,心理詞匯中詞項的心理表征由語音表征,句法表征,詞匯表征和語義表征等相關信息組成。這些表征使我們能夠發出詞的聲音,創造新詞和了解詞義。
心理詞匯的提取即可依賴語音、拼寫等語言信息,如學習者學習一個詞時的語境、情景或這個詞在個人日常生活中的聯想等這些在心理詞匯網絡中可被激活的節點被找到和提取。現在,改進了的激活擴散模型摒棄了分級的概念,既考慮了詞的概念知識,也考慮了詞的句法和語音知識。可以說是目前最能反映心理詞匯本質的模型。激活擴散模型是目前為止描述心理詞匯組織結構的一個很好的理論。
三、詞匯習得
什么叫習得了一個詞?習得一個詞就是掌握其完備的知識。這就意味著能夠:(1)識別其書面和口頭形式;(2)隨時回憶起來;(3)與適當的物體或概念聯系起來;(4)以適當的語法形式使用它;(5)口頭上清晰地發音;(6)書寫中正確地拼寫;(7)按正確的搭配使用它;(8)按其適當的正式程序運用它;(9)意識到詞的內涵意義與聯想意義。
激活擴散模型能夠靈活地解釋各種詞匯和概念研究中的試驗效果。因此,把握詞匯之間的關系,找出詞匯之間的語義聯系,并參照激活擴散模型把這種聯系表示出來。例如:在遇到與stop有關的詞匯時,就可以參照激活擴散模型的圖式來驚醒詞匯的擴展。由stop的動詞引伸出的單詞大致包括:end, finish, conclude, quit, terminate, cease, discontinue, (日常用語):knock off, leave off pack in, refrain from, rest from, 等等;可以由stop 的名詞形式引伸出end, finish, conclusion, cessation, halt, stoppage, 等等。這些詞匯之間的連接除了語義相似性的連接之外,還包括詞性之間的相互轉換。再者,除了同義詞之間的連接占絕大多數外,還有反義詞之間的連接。由此可見,這種詞匯網絡容量大,除了主要包括了語義相關的詞匯(其中包括同義詞和反義詞)外,還包括詞性之間的變化。通過這種引申,把有相互聯系的詞匯組織在一起,進行組塊記憶,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單詞的記憶效率,快速地擴展詞匯量。如果掌握了這種詞匯引申方法,就可以進行發散思維。通過這種方法學生不僅擴大了單詞量,而且對詞匯的深度也有一定的把握。
四、結語
詞匯學習是無止境的。客觀世界不僅錯綜復雜,而且處于恒變,難以用某種單一的模式或結構去框定。所以,若要對詞匯進行模型化或結構化,首先是要對大千世界進行模式化或結構化,而這顯然是十分困難的。因此,對詞匯的心理研究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是,將語言研究與人的心理研究結合起來加以考察,這無疑是一條正確的學術思路,因為語言終究是人的語言,在人與語言這兩者的關系中,心理顯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戴曼純,論第二語言詞匯習得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2)。
[2]桂詩春,實驗心理語言學綱要[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3]桂詩春,中國英語學生的心理詞匯研究[A],中國學生英語學習心理[C],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4]桂詩春,新編心理語言學,北京: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
張巖(1976-),女,漢族,山東省泰安市人,泰山醫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應用語言學,二語習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