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小敏
【摘要】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閱讀越早對智力發展越有益,孩子的閱讀越早閱讀時思維過程越復雜,閱讀時對智力發展越有益,7歲前學會閱讀就會練就很重要的一種技能,邊讀邊思考邊領會。由此可見,對幼兒進行早期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很有必要,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關鍵詞】孩子 愛上閱讀 途徑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0-0089-01
《指導》指出:“要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形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如何培養大班幼兒的閱讀興趣,讓閱讀成為悅讀?以下是我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的幾點做法。
一、創設生動的課堂活動形式,讓“閱讀”成為“悅讀”
1.利用故事表演,激發孩子閱讀的興趣。
《綱要》指出:理解文學作品的主題、情感,能運用語言、動作、繪畫等形式創造性的表現自己的理解。語言活動中我創設“小故事大舞臺”,為幼兒提供故事人物和動物的頭飾、手偶,幼兒間協商確定角色進行表演。
在故事教學《春天的電話》中、我為孩子準備動物頭飾和電話機,孩子們在理解故事后進行情境表演,樂在其中;在故事教學《小蝌蚪找媽媽》中,通過孩子扮演的蝦公公、大魚、螃蟹、烏龜、青蛙、小蝌蚪進行故事表演,幫助孩子熟悉、理解故事,課堂活動結束后,我將材料投放進語言區,方便孩子在區域游戲中自主結伴,通過表演鞏固學習內容或進行創造性講述與表演,進一步拓展幼兒認知,培養孩子的合作能力。
2.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幼兒閱讀興趣。
多媒體教學通過直觀生動的形象,使幼兒身臨其境、感同身受,在動態、立體的信息傳遞中,孩子們調動了視覺、聽覺,更充實的把握閱讀內容,在實施繪本教學時我借助其功能讓繪本變得更生動,如:繪本《最佳守衛》中,制作山羊叫聲出場,通過聽聲音幼兒說一說誰需要一名守衛。當狼吃山羊時利用驚險的音樂讓幼兒身臨其境狼給羊群帶來的危害;當長頸鹿、狗熊、猩猩來參加比賽時借助輕巧、笨重、歡快的音樂讓繪本變得更有趣味性。如:繪本《母雞羅斯去散步》中,利用ppt與falsh動畫相結合,幼兒的興趣更加濃厚,注意力集中,并能夠通過看動畫,學會講述故事內容。
3.創設愉悅的游戲,激發幼兒閱讀興趣。
《規程》提出: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如:在《好餓好餓的小蛇》中,使用快板句式將原來的句式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它發現一個圓圓的紅蘋果,你猜猜好餓的小蛇會怎樣,咕嘟-吃下去改為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發現圓圓的紅蘋果,啊嗚啊嗚吃下去,叭叭叭真好吃。以快板的句式幼兒更感興趣,說起來更順口,接著引導幼兒改編后面的語言,幼兒對閱讀繪本的興趣會更加濃厚。如:在《蚯蚓的日記》中,以動靜結合的方式引導幼兒跟著音樂學一學蚯蚓跳舞,體驗蚯蚓跳舞時的感受和趣味性。從而感受繪本的重點,提高閱讀的能力。
二、利用多樣的形式,提高幼兒閱讀的興趣
1.提供寬松的課外閱讀環境。
《綱要》指出:一日生活皆課程,寬松的閱讀環境更能夠激發幼兒想說、敢說的興趣,有利于提高幼兒的閱讀興趣。因此,活動區、圖書角我適時為孩子提供新圖書,向幼兒介紹圖書名稱,讓幼兒自主選擇閱讀書籍自主閱讀。
如:利用上課前和陰雨天午飯后時間段、課間休息時間段、離園前20分鐘、閱讀中鼓勵幼兒與同伴一起小聲講述書中的內容,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漸漸的喜歡上了閱讀,提高其閱讀的興趣與語言表達能力,晨間談話開展班內好書推薦活動,請孩子說說在家看了哪些書?最喜歡哪本書?為什么?利用一日生活的點滴時間,為幼兒創設豐富的生活場景,讓孩子多看、多說。
2.家園配合,做好親子“悅讀”
(1)班級創設了親子“悅讀”區。孩子從家里帶來各種書籍,將孩子的書籍進行分類擺放,并按書名和價格做成目錄,建立成親子借閱區。定于每周四和周五放學時間可以憑借書卡借書,在兩個星期之內歸還,借還書都需要登記。
(2)建議閱讀中向孩子提出問題,讓孩子帶著問題去閱讀;對于一些優秀的作品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讓孩子發表觀點培養其理解力,給孩子講故事、請孩子說說自己聽到或看過的故事,利用節假日帶孩子一起去圖書館看書,以更多的方式去鼓勵孩子,培養孩子閱讀的能力。
作為幼兒教師關注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充分利用環境,多方面、多渠道、多途徑、多形式,自然而然地開展早期閱讀,通過看、聽、說、讀等活動,讓幼兒感受閱讀的無窮樂趣,從而提高早期閱讀的興趣。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2001年9月
[2]《幼兒教育》2010年第28期
[3]《幼兒語言教育》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