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職數學除了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要注重其特殊的服務價值。教會學生運用數學知識、方法去指導生活實踐及專業學習。本文通過具體的教學實例闡述如何將數學課堂生活化、專業化,從而使學生便于盡快接受、理解、掌握數學知識。
【關鍵詞】中職數學 課堂生活化 專業化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0-0143-02
數學是一門要求邏輯思維能力較強的基礎學科。中職數學除了強調其邏輯性外,又注重其特殊的服務價值。中職學生一方面要利用數學的方法、原理、結論服務指導生活實踐、專業學習,另一方面也要從生活中、學習中認識數學、運用數學。中職培養具有綜合能力,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中職數學的教學更應貼近生活。本文主要探討了如何在中職教學中滲透生活元素的方法。
數學給大多數人的感覺是抽象、嚴謹,對于中職生來說,他們認為學習數學是枯燥乏味的,數學成了學習的負擔,個別學生對數學唯恐避之不及,表現為一到上課就想睡覺或是無精打采。盡管中職數學教材也作了適當的處理,進一步降低了必學內容的難度,把較難的內容轉成選學內容或閱讀材料,從而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但以必學內容為載體的教學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學習效果,成為擺在職教數學教師面前的一大課題。筆者認為,將數學課堂生活化是一個很好的方法,用生活場景、生活語言、生活實例來說明數學概念、數學問題,使數學知識直觀、形象呈現,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助于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從而有利于中職生接受、理解、掌握數學知識。
一、及時發現整理教材信息中的生活意義,實現教學內容生活化
要根據生活背景聯系數學知識點,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習的創造性來源于學生對問題的解決,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適時地、合理地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設置適當懸念,引導學生在教師創設的生活情境中不斷地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探索。例如:講概率這節內容時我是利用福彩3D中獎率引入的。提到彩票,學生們的興趣馬上就來了,因為它和我們的生活很貼近,有的學生也買過,所以學生的注意力立刻會集中起來,他們肯定想知道怎樣中獎率能高些。所以我對本節內容的設計是這樣的:我先讓同學們了解福彩3D的玩法規則,然后向學生提出問題:買一注彩票,單選的中獎概率有多大?買2注呢?10注呢?是不是買1000注就一定中獎呢?讓學生依據自身的生活經驗和知識水平來思考這些問題,使現實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和所學知識很自然地聯系起來了。
二、開放教學過程,實現教學形式的生活化
傳統的課堂教學節奏快,內容多,中職學生本身底子就薄,往往跟不上老師的節奏。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把數學問題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相融合,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將數學生活化,打破封閉的教學形式,構建起開放式的教學過程,讓學生充分自主地學習。記得數學王子高斯說過:“寧可少些,但要好些。”與其滿堂灌,追求大而多,還不如把主動權還給學生,雖少而精。例如,可以把學生分成4-6人一組,在改變傳統的教學形式的基礎上,形成師生間、同學間互助、互相監督的關系。教師作為引導者,要善于激勵學生敢想、敢說、敢問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也提高與人溝通的能力,在和諧的氣氛中個人的情感得到發揮,同時強化學生交流的習慣和合作意識、團隊精神。值得注意的是,在分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必須先自主學習,這是保證合作交流的基礎。
三、與所學專業有機結合,實現專業化
在中等職業學校,數學不只是文化課,而且是學習專業的一種工具,是為專業課服務的。在數學教學中,應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把數學與學生所學的專業結合起來。比如在給會計專業學生復習解方程組時設計了這樣一題:在一次乒乓球比賽中,小方同學告訴我,買了三個面包和二包煎豆花了l9元,小林同學則說她買了四個面包和三包煎豆花了27元,現在問一個面包和一包煎豆的價格。分別設為x元和y元,則得方程組 ,解之得x=3、y=5。小林同學又說,剛才講錯了,四個面包和三包煎豆是26元,也就是剛才多了一元。于是方程組成為 ,解之得x=5,y=2。僅僅將27改成26,解的差別就這么大。這個簡單的二元一次方程組大部分同學都能懂的,就用這個例題說明系統的穩定性問題,也從側面告訴學生會計工作馬虎不得,要形成良好的、必需的基本職業素質。
實踐驗證,生活化數學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因此,面臨挑戰的中職數學教師就需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現狀,針對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生活與數學的結合點,讓生活走進數學課堂,讓數學走進生活間,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發展學習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學習情感和深受其益的學習方法。
作者簡介:
孫艷波(1970-),女,漢族,本科學歷,高級講師,長春職業技術學校教務科長,主要從事教學管理及中職數學教學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