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蘭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0-0198-01
書法是一門高雅的藝術,它蘊藏著精妙的審美情趣。魯迅先生曾這樣評價書法:“不是詩卻有詩的韻味,不是畫卻有畫的美感,不是舞卻有舞的節奏,不是歌卻有歌的旋律。”書法之所以具有美感,是因為它的形象,顯示了人的本質力量。書法不僅是中華民族文化傳承的載體,更具有十分鮮明的美育作用。書法之美豐富多彩,在平時的書法教育中,應循序漸進,潛移默化。那么,如何從書法教材中去挖掘審美因素、滲透美育呢?
一、學會賞析——培養審美鑒賞能力
中國豐富的書法藝術寶庫及現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為我們課堂欣賞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優越條件。
1.字體欣賞。從欣賞大、小篆,漢隸、魏碑、晉帖、唐楷、宋行,讓學生對中國書體的演變有個初步的了解,對篆隸楷行草五種字體有了感性的認識。這樣既增長了書法知識,又能喚起民族自豪感,對書法產生極大的興趣。
2.感悟名家魅力。俗話說,字如其人,書法家品格或方正,或剛烈,或敦厚,或豁達,或執著,或刻苦,或率真,都能在他們的字中有所展示,而他們的故事更具感染力。通過我講故事、學生收集名家故事等方式,表現書家的美好人格。因此,讓學生在臨帖的過程中,不但眼中有字,更能眼中見人,以書家美好人格呼喚構建學生的審美意識,的確要比單純的就字論字效果好許多。
3.名作欣賞。通過對一些古代及現代書法名家的作品欣賞,使學生對書法的運筆之妙、結構之巧、章法之美有進一步的體會。這樣的欣賞日積月累,定會潛移默化,使學生的欣賞水平逐步提高,同時對自身的書寫水平的提高也大有益處。
4.學生作品欣賞。欣賞自己同學的作品,不僅能清楚地看到別人的優點,通過對照,使自己學有目標、學有競爭,同時也能檢驗欣賞教學的成效,看學生是否能將欣賞教學所得轉化為自己的賞析能力。
二、注重觀察——提高審美感受能力
審美感受能力是以豐富的比較、想象、聯想等能力為條件,沒有較強的觀察能力,就不可能對美好事物有所感受。在書法教育中,教師應逐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1.觀察字的整體。一個字的優劣首先取決于它的整體結構,一幅作品的好壞同樣也先在于它的章法布局。因此,要培養學生整體的觀察能力。如一個字的整體形態如何?一個字中哪一筆是主筆?字與字之間的筆勢連接等等,這樣更有利學生的書法學習。
2.觀察字的局部。局部是整體構成的基礎,要使學生知道在每一筆的下筆之前,要注意觀察以下五點:長短、粗細、角度、位置和筆畫間的承接關系。
3.觀察字的筆意。書法藝術之所以能給人以美的享受,除了章法的美之外,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意境之美,這也是書法審美的更高層次。這種由形象的思維飛躍到意象的創造,正是古今書法家在自然造化中悟出真諦的結果。而“筆意”也更能代表書法家的思想感情和個性。教師在引導學生觀察作品時,應有意識地由淺入深進行引導,使學生最終能領悟到書法這一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
三、經常演示——促進美的表現能力
百聞不如一見。在書法教育中,直觀生動的示范法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所以作為一名書法教師,應當練就一身硬功夫,做到“精講多寫”,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不能故弄玄虛,給學生造成神秘莫測,遙不可及的感覺,使學生對“敬而遠之”。
1.正例示范。教師在教學時把正確的書寫方法當場演示,適當運用多媒體放大示范,并扼要講清書寫要領,使學生心領神會。
2.榜樣力量。請寫得標準的同學到講臺上作示范,提醒學生觀察效仿。也可以提請表現好的學生幫助同學糾正一些不良習慣。假如教師讓那些寫錯的學生上臺書寫,會打擊他們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可把他們的錯誤寫法“拷貝”示范,讓學生評論,這樣既能保護部分學生的自尊心,又能培養其他學生的觀察鑒賞能力。
四、力求創新——營造美的教學氣氛
1.環境布置。優雅舒適的環境,能使人心情舒暢,有利于學生靜心學習。書法教室的布置,應在“雅”字上下功夫:古色的基調,明清樣式的桌椅,青瓷的筆筒和筆枕,刻有銘言的大理石鎮紙,再加上兩壁的書法立軸,你說如何?
2.背景音樂。音樂對于人的情緒有較大的影響作用,書法課堂上適時放上幾曲古典的民族音樂,又能為學生增了一份雅趣,添了一份雅性。
綜上所述,小學生書法審美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只有在了解學生的認知規律的基礎上,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才能收到真正的實效,達到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