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東輝 安世昌 溫慶芳
【摘要】口腔醫學技術是指制作口腔修復體和正畸矯治器的一門專業,屬于口腔醫學相關專業。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教師大都沒有經過義齒加工工藝技術操作的系統技能培訓,所以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教師到義齒加工企業進修非常有必要。
【關鍵詞】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教師 義齒加工 進修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0-0221-01
口腔醫學技術是指制作口腔修復體和正畸矯治器的一門專業,屬于口腔醫學相關專業。口腔醫學技術技師必須經過專門的職業教育培訓,具備口腔醫學相關理論基礎和口腔技術操作技能,與口腔醫師緊密配合,才能勝任各類口腔修復體的工藝制作,輔助口腔醫師完成患者的各類口腔修復治療[1]。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教師主要來源于口腔醫師隊伍,他們可能有豐富的口腔醫學的理論知識和臨床經驗,但其大都未受過義齒加工工藝技術操作的系統技能培訓,所以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教師有必要到義齒加工企業進修。
一、學習修復體加工的流程,接受專業技能培訓
以往專業教師關于口腔技術操作的知識大都來源于實驗室和教材,然而伴隨著醫學的快速發展,尤其材料學及工藝學知識的不斷更新,而實驗室設備老舊過時,教材內容陳舊。而口腔醫學技術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應用性學科,需要在理論指導下進行操作技能的反復訓練[2]。作為專業教師有必要去義齒加工企業進修,熟悉義齒加工流程、操作要點及注意事項;學習新設備、新技術、新材料、新修復體制作方法;收集照片、視頻等影音資料,制作出精良的課件,以供學生學習,提高學生的興趣。
二、加快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的改革
以往各個醫院都有自己的義齒加工室,甚至有些醫生既從事臨床治療操作,又從事義齒加工工作。近年來,隨著義齒加工工藝的流程化,臨床治療和義齒加工分別形成相對獨立的兩部分。義齒的制作工藝復雜、技術含量高,企業迫切需要有理論知識和較高操作技能的高素質人才。但是從國內大型義齒加工廠的調查來看,目前培養的多數口腔醫學技術學生存在著實際操作能力較差、不能很好適應工作崗位要求的現象,究其原因是學生在校期間理論與實踐教學安排不合理,部分實驗項目雖已開展,但效果不夠理想[2]。另外大部分學校實驗室設備陳舊,實驗儀器過時,新型實驗器材、材料相對缺乏。學生在校學習期間不能得到很好的技能訓練,動手操作能力缺乏,由此學生進入工作崗位時會出現難以勝任的現象。作為培養學生至關重要的因素的專業教師,他們定期去義齒加工廠進修學習,了解企業需要的人才模式,能配合學校加快課程改革的步伐,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把以專業知識為基礎的具體職業操作技能的培訓作為職業教育的核心,并按照職業能力發展規律構建教學內容,提升學生職業能力。
三、增加學生的從業率,促進本行業的良性循環
隨著國內口腔醫學的發展及口腔工藝的進步,每年義齒加工企業都需要大量的高素質口腔技術專業畢業生。但相關專業學生畢業后從事這一行業的非常少。有調查顯示:在義齒加工行業就業的畢業生僅占該專業畢業生總數的6.41%。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畢業生主要的就業崗位是口腔臨床治療 (52.32%)、行政事業單 位(13.28%)、銷售行業(22.55%),在這些崗位就業的畢業生占 88.15%[3]。而從事口腔臨床治療方面的畢業生,并不能考取執業醫師資格證書,所以對其發展造成很大限制。
四、結語
作為專業教師,既要有全面的理論知識,又要有豐富的技術操作技能和本行業的實踐經驗,這樣才能培養出市場需要的專門人才,這才是職業教育的目標。專業教師去不同的大型的義齒加工企業進修后,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課本知識、材料學及工藝學的發展前沿,把行業的前景、本地區甚至全國各大企業的具體情況向學生作較為全面而準確的闡述及定位,讓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就能對本行業的基本情況、行業現狀及發展前沿有充分的了解及認識,減少心理落差,明確奮斗目標。因此專業教師到先進的義齒加工企業定期進修是非常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毛珍娥.湖南省義齒制作行業發展現狀與對策[J].中國衛生產業,2015(3):58-59.
[2]羅曉南等.口腔醫學技術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探研[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1(2):84-86.
[3]張華坤,歐祥林.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畢業生就業現況的調查研究[J].教育觀察,2014(9):83-84.
作者簡介:
雷東輝(1983-),女,漢族,山東萊蕪人,碩士,初級教師,研究方向:口腔醫學。
溫慶芳(1986-),女,漢族,山東濰坊人,學士,初級教師,研究方向:口腔醫學。
通訊作者:
安世昌(1984-),男,漢族,陜西西安人,碩士,初級教師,研究方向:口腔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