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濤 張微 張云



摘要:醫院為典型社會服務類項目,為解決醫院環評過程中遇到的常見問題,針對環評報告中工程分析、環境影響分析、環保措施(廢水、廢氣)及其他方面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結合醫院項目環評工作實踐、設計規范以及監測數據等,研究并提出了技術解決對策。
關鍵詞:醫院;環境影響評價;常見問題;對策
DOI: 10.14068/j.ceia.2015.05.011
中圖分類號:X82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444(2015)05-0045-04
醫院建設項目為典型社會服務類項目,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醫院運營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產生具有感染性、毒性污染物。由于醫院項目涉及污染源較多,其環評工作中常存在容易疏忽的問題。本文對醫院項目環評關注重點及常見問題進行了歸納、總結,并結合環評工作實踐、技術規范等提出技術解決方案,以期為同類項目環評工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1 醫院項目環評關注重點
醫院建設項目環評應重點關注選址合理性、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物產生情況、環保措施等。該類項目的主要污染源為醫療廢水、醫療廢物(醫療垃圾)等,此外化驗室廢氣、廢水處理站廢氣、電磁輻射以及噪聲也是該類項目重點關注的問題。
(1)醫療廢水主要是從醫院的診療室、化驗室、病房、手術室等排放的污水,廢水中含有大量的病原細菌、病毒、蟲卵等,具有急性傳染和潛伏性傳染的特征。如果含有病原微生物的醫療廢水不經過消毒、滅活等無害化處理,而直接排入城市下水道,往往會造成水體污染或影響城市污水處理廠運營,嚴重的會引發疾病,甚至導致傳染病的暴發。
(2)醫療廢物是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1]。按照《醫療廢物分類目錄》(衛醫發[2003]287號)[2],醫療廢物分為5類,包括感染性廢物、病理性廢物、損傷性廢物、藥物性廢物、化學性廢物。醫療廢物屬于危險廢物,廢物類別為“HW01醫療廢物”,危險特性為“感染性”。
2 工程分析及評價因子確定
2.1 常見主要問題
(1)工程分析:部分環評報告偏信項目可研或者設計資料,未參考用水定額、相關技術規范核實水量,導致給排水及工程分析與實際情況不符,對現有項目污染物及環境問題排查不全。
(2)評價因子:部分環評報告僅關注污水站運營期產生的NH3、H2S,對其他特征污染物(Cl2、CH4、惡臭等)未進行分析,大氣特征污染物識別、篩選缺項,監測和預測因子缺失,評價內容不完整。
2.2 解決方案
(1)工程分析:對項目規劃、可行性研究報告和設計文件提供的數據應進行分析后引用,可采用類比分析、參考相關資料結合的方法確定給排水量,其中分項生活用水定額和小時變化系數可參考《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 50015—2003)(2009年版)或地方主要行業用水定額確定,排水量宜為給水量的85%~95%[3]。醫院項目用水系數見表1。
在核實給排水量基礎上核算廢水及污染物產生量。污水水質的確定應實地調查同類項目運營情況,搜集該地區同等或者相近規模醫院項目水質數據。
若無法搜集到水質實測數據等資料,可參考《醫院污水處理技術指南》(環發[2003]197號)、《醫院污水處理工程技術規范》(HJ 2029—2013)中提供的經驗數據,其中CODCr濃度150~300 mg/L,BOD5濃度為80~150 mg/L,SS濃度為40~120 mg/L,氨氮濃度為10~50 mg/L,糞大腸桿菌個數為1.0×106~3.0×108個/L。
(2)評價因子:《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466—2005)[4]分別規定了醫療機構污水、污水處理站產生的廢氣和污泥的控制項目及其限值,其中對于污水處理產生的廢氣,明確指出了NH3、H2S、臭氣濃度、Cl2、CH4等污染物的最高允許濃度。因此,醫院項目環評時應將上述污染物全部納入評價。工程分析可采用類比調查、搜集相關排放系數等方法核算廢氣污染物產生、排放情況。
3 廢水環境影響及環保措施
3.1 常見主要問題
(1)廢水排放達標論證:醫療廢水通常采用一級強化+消毒或二級生化+消毒方式進行處理。對于醫療廢水是否能夠達標排放,環評報告常照搬污水站設計出水水質進行分析,在消毒方式的選擇、消毒效果分析等方面存在遺漏,而未對比同類污水處理方案的實際處理效果,達標排放可行性論證存在不足。
(2)污水站相關構筑物防滲等級及要求:目前尚未頒布污水站等地下工程防滲設計規范,因此難以直觀判斷設計方案中給出的防滲措施是否合理;環評報告提出的構筑物防滲措施也缺少依據,隨意性較強。
3.2 解決方案
(1)廢水排放達標論證:明確采取的環保措施,并分析論證技術可行性、經濟合理性以及穩定達標排放的可靠性,具體論證過程為:①水處理工藝符合設計規范[4-7];②同類處理工藝有運行案例,在處理醫療廢水時能夠穩定、達標排放;③明確污水處理經濟技術指標,并分析環保投資、運營費用,對照項目投資及運營收益等分析經濟合理性。醫院一般處于城市建成區內,市政設施相對完善,通常可采用生化處理+消毒方式,出水排入污水管網由市政污水處理廠處理。部分醫院廢水經預處理后的水質狀況見表2。[KH-*2/3D]
(2)相關構筑物防滲等級及要求:《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 18597—2001)規定了對危險廢物貯存的一般要求,對危險廢物貯存設施的選址、設計、運行等也提出了具體要求。醫院污水站污泥為危險廢物,且污泥的清理存在一定的周期性,所以格柵、調節池、生化池等產生污泥的構筑物均可界定為危險廢物貯存設施。因此,可按照《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 18597—2001)的要求進行防滲處理,具體要求為:基礎必須防滲,防滲層為至少1 m厚黏土層(滲透系數≤10-7 cm/s),或2 mm厚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2 mm厚的其他人工材料,滲透系數≤10-10 cm/s[8]。環評報告中可據此分析構筑物防滲措施是否滿足要求,進行環保措施的合理性論證或提出改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