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亞男
【摘 要】國際化辦學視域下的俄語專業教育與普通的俄語專業教育相比,其教育理念應該既要兼顧過去的俄語專業教育理念,同時還要有所創新,把握好辦學特色。在這一背景下,提出雙語教學、活動教學、文化教學“三教合一”的教學策略和符合地方經濟發展特色的培養策略,有助于零起點俄語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三教合一 國際化 復合型
【中圖分類號】H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33-0026-03
一 引言
“三教合一”是指以國際化辦學為視域,以培養復合型俄語人才為目標,以零起點俄語專業學生為授課對象,雙語教學、活動教學、文化教學相結合的俄語專業基礎階段教學策略。中國與俄羅斯教育交流有著悠久的歷史,中俄合作辦學在兩國已實行數年,國內外多所高校正在研究中俄合作辦學中出現的系列問題,對中俄兩國的俄語教育理念、教學體系、教學內容與教材、課程設置、教學資源、教學方法、考試制度等方面進行比較分析和實證研究。那么如何將中俄兩國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特點相結合,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培養出國際化的俄語人才,是本文的主旨所在,更是完善國際旅游島高等教育俄語專業建設的舉措之一。
俄羅斯結合本國的經驗和傳統,鞏固和發揚俄羅斯高等學校所具有的一系列優點,積極地進入教育服務市場,使教育機構和教育工作者廣泛地參與國際組織和團體的教育項目,為各國培養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俄語專業人才,是俄羅斯對外俄語教育的指導思想。總體上看,俄羅斯對外俄語教學具有以下特點:(1)最廣泛地調動人的積極因素,最有效地開發人的內在潛能,最充分地激發人的創造活力,因材施教、因勢利導,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近年來不斷豐富課程類型,大量增加英語教學的課時,增加俄英雙語翻譯專業等。(2)跨文化交際意識強。在對外俄語教學中注重對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俄羅斯在對外俄語教學中讓來自各國的學生全面了解俄羅斯的地理、歷史、政治、社會習俗以及思維方式等文化背景知識。(3)重視對學生各種技能的培養與訓練。這些能力的培養,主要體現在種類繁多的課外活動中。
本文結合俄羅斯對外俄語教學的特點和我國的俄語教學理念,提出雙語教學、活動教學、文化教學相結合的俄語專業基礎階段教學策略,從而達到國際化辦學的真正目的,即通過國際合作的方式實現國際教育資源共享,實現國內俄語學科綜合實力的增強,擴大我國受教育的學生數量,實現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國際化,提高學科、專業的教育教學質量。
二 “三教合一”培養國際化復合型人才
國際化辦學視域下的俄語專業教育,與普通的俄語專業教育相比,其教育理念應該是既要兼顧過去的俄語專業教育理念,同時還要有所創新,把握好辦學特色,即學科型俄語人才與復合型俄語人才培養的有機兼顧。要想達到通過基礎階段的教學使俄語專業的學生掌握扎實的語言基本功和過硬的語言使用能力的目標,應該對現有的基礎課程進行優化和調整。
我們在國際化辦學的視域下,通過中俄兩國的俄語教學理念與特點的對比研究,以培養國際化復合型俄語人才為目標,針對零起點俄語學生,提出以下基礎階段俄語教學的策略。
1.雙語教育與俄語零起點學生的優勢
對于外語專業的雙語教學,是“第一外語+第二外語”的雙外語教學問題。據調查,現在全國高校俄語專業的生源基本上為英語考生(稱為零起點俄語生)。他們都具備六年及以上的英語學習經驗,在此基礎上學習第二門外語,如能依靠有效的記憶方法,通過合適的雙語對比與整合,多能得心應手。這里,須十分重視“遷移律”原則。具體說來,在俄語的基礎教學階段,學生的英語已經具有了一定的水平,可以聽懂和理解教師通過英語對第二外語所做的講解。這時,英語的作用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對英語的學習,提高他們的水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它取代了教師和學生本身的母語,被用作是教授學生專業外語的教學語言。針對零起點俄語生采用俄、英雙語對比的方法教學行之有效。首先,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及時預測學生學習中的難點,找出兩種語言易混淆之處,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俄語教學,使學生更加扎實有效地掌握第二外語俄語;其次,學習專業俄語的學生均已是在校大學生,他們具備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不可能像小孩學習母語一樣單純依靠機械的模仿。鑒于此,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使學生自覺地正確地運用原有的第一外語知識,恰當地處理俄語教學中的“遷移”問題,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在上課時,從語音階段開始就時時處處啟發和幫助學生進行雙語對比,通過英語學俄語對激發學生學習俄語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大有裨益,同時還可鞏固原有的英語知識。如在俄語語音教學階段,可以把英語和俄語字母分為書寫和發音都相同、相近的字母(俄語Aa和英語Aa,俄語Kk和英語Kk,俄語Oo和英語Oo);書寫相同而發音不同的字母(俄語Bв和英語Bb,俄語Pp和英語的Pp);書寫不同而發音相同的字母(俄語Фф和英語Ff,俄語Лл和英語Ll,俄語Хх和英語Hh,俄語Гг和英語Gg)等類型。通過對比,可以排除英語對俄語在語音上的干擾,同時給學生提供音頻資料,讓學生課下反復練習,盡快適應俄語學習。
發揮專業俄語教師二外英語作用的同時,從俄羅斯聘請英語教師。如果俄語專業課教師能夠發揮其英語作用,進行必要的俄語和英語對比性教學,適時適地引導學生將已知的英語(或俄語)知識和學習經驗遷移到專業俄語(或英語)的學習之中,會達到多重的效果。我們還可以要求外教將英語作為授課語言,讓學生通過英語學習俄語。在一下、二上階段逐步過渡到英、俄語參半的授課方式,最后二下階段使俄語成為基本的授課語言。這樣,既避免了學生由于初學俄語而荒廢英語的狀況,同時,也增加了學生俄語語音導論階段學習的興趣,較圓滿地完成基礎階段的俄語教學任務。為了彌補英語考生俄語語法方面的欠缺,我們可以在由外教主教俄語實踐課的同時,指派本國教師開設實踐輔助課,主要講授相關的語法和詞匯中的難點,從而保證學生們在習得外語的同時學到必要的語言知識。同時鼓勵學生在本科二年級通過大外英語四級考試和三四年級通過英語六級考試。
2.文化教學、文化修養課與學生專業知識結構
文化交際理念在俄語教學中非常重要。俄羅斯在對外俄語教學中十分重視對學生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因此,教學效果特別好。作為文化語境下的俄語專業教學更要樹立這個理念。文化意識的培養,是外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該認識到,語言水平是綜合知識的匯集,在俄語學習中語言本身并不是唯一的困難,缺乏背景知識常常成為學生理解和表達中的難點和障礙。
俄語專業學生不僅要有扎實的語言基本功和過硬的語言技能,而且還應掌握俄羅斯語言及漢語言文化的基礎知識,拓寬專業知識面,強化學生的文化素質,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提升他們的創新能力、分析問題和獨立提出見解的能力,使其在日趨頻繁的中俄經濟文化交流中能夠充分發揮優勢作用。
此外,我國的人文素質教育對培養人的創造力有積極作用。人文教育可以幫助我們學會做人,提高我們的道德感、責任感,可陶冶情操、升華心靈,對現代人的精神有激勵作用。現代大學生的人文背景越寬,視野就越寬,融會貫通的能力就越強,進而創造力也會增加,也就越可能進入學科前沿,取得成就。人創造力的培養更離不開人文中的藝術課程,因為創造離不開想象,而想象力的培養,藝術課程正能有所作為。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人文藝術課程就有77門之多(本科生必須修8門);而在哈佛,藝術的氛圍更為濃厚,這應當引起我們的關注和思考。
在考慮文化修養課程設置時可拓展文學類、文化類、人文藝術類課程。可增設蘇聯文學作品賞析、俄羅斯詩歌欣賞、蘇聯戲劇發展概論等,甚至還可設置有關我國文學的課程,如中國古典文學欣賞、中國近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等;文化類課程如中國傳統文化導論、中國近現代政治經濟發展史等;人文藝術類課程如音樂欣賞、藝術作品賞析等。
3.活動教學與興趣俄語
活動教學法,也稱活動型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一般是指教師根據教學要求和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為學生提供適當的教學情景,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程度和特點設置,讓學生憑自己的能力參與閱讀、討論、游戲、學具操作等去學習知識的課堂教學方法和過程。這種教學方法的特點是活動為主,教學效果顯著。對于零起點學生來說,培養俄語興趣至關重要。教師可以在日常授課當中,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活化教材,引發學生參與;可以改善課堂活動方式,活躍課堂氣氛,引發學生興趣,達到培養交際能力的目的。
近年來,由于中俄兩國交往的日益深入,兩國旅游業出現蓬勃發展的態勢。特別是2012年中國俄羅斯旅游年的活動開展,很多城市都隨處可見俄羅斯人。這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利用實景開展活動教學的機會。我們可以增加模擬導游、酒店俄語等特色課程,利用課堂上學過的詞匯、范句、固定句式,組織學生利用假期或課余時間到公共場所,通過充當領購、酒店介紹或導游等角色進行實景訓練。這既鍛煉了學生的言語綜合運用能力,也激發了學生學習俄語的興趣。
活動教學還可以延伸至課外活動。比如增添俄語俱樂部、俄語話劇班、詩歌朗誦班、寫作班、歌唱班等,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來選擇。
三 結束語
俄語專業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可以借鑒“能力本位教育”的先進理念和雙語教學、活動教學、文化教學的特色教學法,以基礎課、專業課、綜合應用課三大模塊課程為基礎,以開口俄語、興趣俄語為指導思想培養國際化復合型俄語人才。如何將“三教合一”相融合,處理好輕重關系,還有待于我們在實際教學中進行實證研究。
參考文獻
[1]羅世平.也談21世紀復合型外語人才培養模式[J].外語界,2000(3)
[2]趙愛國.理想模式、個性模式和過渡模式——也談俄語專業的學科改造與教學改革[J].中國俄語教學,2005(2)
〔責任編輯:林勁、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