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露
【摘 要】進入21世紀以后,我國課程改革的步伐也隨之不斷加快,這使得我國教育教學事業得到了飛速發展,其質量和效率都得到了明顯提升。數學作為一門重要的課程,其改革質量與教學效率的高低會對學生的學習成績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本文以初中數學為立足點,對新課改背景下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進行全面的研究,從而提出相應的教學創新措施。
【關鍵詞】新課改 初中數學 教學模式 創新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33-0098-02
雖然初中數學教學已經經歷了長時間的改革,但是,由于受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影響較大,使得其改革成果并不是十分明顯;并且,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以及相關改革政策條例的提出,使得我國初中教學理念和模式也因此發生了極大的改變。面對此種教育改革背景,我國初中數學教師要想有效地提升教學效率,保證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和標準可以被及時地貫徹與實施,就一定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和發掘新的教學模式,提升數學課堂教學的創新性,從而有效地提升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一 當前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弊端
1.教學觀念過于守舊
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模式倡導的是教師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為被動傾聽者的教學理念,使得教師成為課堂教學的領導者。這樣一來,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能夠看到的就是教師在課堂上單方面講解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畫面。長此以往,由于學生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而教師在安排課堂教授內容時還沒有與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學習興趣相結合,從而導致學生逐漸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2.教學模式的單一性
在以往的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在單純地講解書本上的數學知識,并沒有在課堂上設計一些其他類型的教學環節。通常情況下,初中課堂呈現的都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在黑板上書寫、學生在筆記上記錄,教師提問數學問題、學生機械地回答的教學模式,在整個數學教學過程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是沿著一個固定的模式在教授和學習,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就像一個“牽線木偶”,完全喪失了自主思維。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不僅會使得課堂教學氛圍過于沉悶,還不能夠滿足新課改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的要求,導致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自主性完全丟失。
3.課堂教學沒有結合生活實際
數學是一門實用性較強的學科,其中的許多知識不僅來自于人們的日常生活,還能夠有效地解決一些生活問題。但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模式單一性的影響,使得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只學習到了理論知識,并不具備實踐能力。這一情況的存在,不僅會導致數學教學同生活實際相脫離,造成學生無法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還會使學生喪失學習數學問題的動力。此外,如果學生連自己為什么要學習數學、學習了數學知識后能做什么都不了解的話,那么,其必然也會失去學習數學知識的目的性與積極性。
4.過于重視卷面成績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看重的往往是學生的考試成績,所以,其在安排教學內容時也往往是以應試教育為依據。這種情況的存在,會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追求成績而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并且,部分教師為了達到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數學知識的目的,還會布置許多毫無代表性的作業讓學生去完成。教師的此種教學觀念,不僅會浪費學生的學習時間,還會影響學生綜合能力的素養以及學習成績的提升,造成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
二 創新數學教學的措施
1.轉變教學理念
所謂教學理念,主要是以學生學習、教師教學和教學評價這三部分為主要原則。在我國,初中數學教學一直延續著以教師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安排學生的學習內容、在制定教學內容時較少考慮學生個性需求的教學理念,這不僅會導致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一直處于被動地位,還會由于部分教師不了解學生而造成其在課程安排時過于繁、偏、舊和難等情況的出現,從而使得大部分初中生出現排斥數學學習的心理。新課標要求初中數學教學需要建立起新的教學觀念,強調學生才是數學教學和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教師只是為學生學習服務的引導者和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并且,數學學習作為一個動態性較強的學習活動,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升實踐教學在總課程教學中的比例,在安排教學內容時要充分地尊重學生個性和興趣發展的需要。
2.轉變教學方式
新課標要求教師應該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在理解新教學理念要求的基礎上選用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新方法。因此,我國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轉變教學方式:
第一,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興趣是一個人前進的最大動力,一個人只有對一件事情感興趣了,他才會將精力和時間投入到這件事中,數學教學也是一樣,教師只有提升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同其他學科相比,數學會讓學生感到更加乏味。對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來進行課堂教學,通過將那些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以圖片、聲音和視頻等形式向學生直觀地展現來充分調動起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上的興趣,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將學生帶入到教學情境中去,從而提升其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進而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效率。
第二,綜合使用各種教學方法。長時間使用一種方法來進行教學不符合初中生身心和數學這門學科的發展規律,極容易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厭倦心理。因此,初中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應該以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各階段的數學教學內容以及數學教學需要的客觀條件等方面的因素為依據,并結合自身的教學能力來綜合地使用各種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任務完成的速度和效率。
3.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所謂教學,其實質就是教師教授、學生學習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可以進行知識、個性等多方面的交流。并且,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主要的任務就是讓學生學到且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終身學習的態度,幫助學生樹立起良好的品德;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要學習數學基礎知識、學會如何學習并適應社會。因此,要想保證這一教學任務可以被有效完成,教師需要做到:第一,轉變傳統的教學角色,由教學主導者變為引導者;第二,堅持人格平等,并以此為基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改善傳統師生關系造成的不良影響,從而提升學生主動提問并與教師討論數學知識的積極性。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還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個性需要,從而制訂出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提高教學質量。對此,在新的師生關系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的朋友以及學習伙伴的身份存在,從而成為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良師益友。
4.提升學生探究學習數學知識的能力
由于受到傳統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使得以往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過分重視向學生傳授書本知識,輕視對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隨著新課標的提出以及其提出的要培養學生動手實踐、合作交流以及自主探索能力要求,使得我國初中數學教師也要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在努力提升自身文化素養與教學素養的同時,在教學中不斷提高對培養學生探究式學習數學知識能力的重視程度。與此同時,教師在培養學生的此項能力時,應該以探究式教學具有的教師啟發誘導的基本特征為指導原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營造出一個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到這一問題環境中,激發其主動學習的興趣。此外,這種探究式的教學模式,不僅有效地改變了以往教學模式單純向學生進行知識教學存在的弊端,提高了對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視度,還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得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在該教學模式下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進而全面提高了我國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效率以及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 結論
總而言之,在新課標影響下,初中教師要想保證自己不被時代淘汰,就一定要按照新課標提出的改革標準來創新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模式。對此,本文從傳統初中數學教學存在的弊端出發,結合新課標相關要求,就如何提升我國初中數學課程的教學效率進行研究,從而提出了創新數學教學模式的措施,以期能夠促進我國初中數學教學的發展,提升其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高加華.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3(S2):81
[2]張文軍.新課改下創新初中數學教學方法的研究[J].考試周刊,2013(97):67~68
[3]張群.新課改下初中數學創新型教學模式探析[J].新課程(中學),2014(4):12
[4]馬麗.新課改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探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4(13):45
[5]王春美.新課改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文理導航,2015(24):41
[6]郭長華.新課程標準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與實踐[D].河北師范大學,2012
〔責任編輯:龐遠燕、汪二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