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占君 谷振偉 李興國
【摘 要】企業心理服務人才的培養和使用存在著預測缺失、匹配不足、供需雙盲等人才對接困境,建立企業心理服務人才線下互動型平臺和線上分享型平臺,并與外部人才服務平臺適度聯結的一站式供需對接服務平臺體系,可以為企業心理服務人才的培養、就業指導、技能培訓、人才測評、行業規劃、信息溝通、資源共享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務,有利于企業心理服務人才的預測、匹配和供需零距離對接。
【關鍵詞】企業心理服務 供需對接平臺 一站式服務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33-0127-02
在全球500強企業中,有90%以上的企業為員工提供著心理援助服務,幫助員工解決工作與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提高員工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員工的心理素質,促進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經營效益。近年來,一些國內企業在走向國際市場的過程中,逐步認識到在企業中開展員工心理服務的重要性,開始引入員工援助計劃(EAP)等心理服務形式,產生了較好的效果。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特別是經濟增速有所放緩的形勢下,企業生產與經營活動面臨著更多的困難,企業員工面對著更多的競爭、收入減少、裁員、家庭壓力增大等各類問題,使得國家和企業層面逐步認識到開展企業心理服務的重要性。
一 企業心理服務人才供需對接的基本情況
2012年起,國際勞工組織與世界銀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共同建立了知識共享型的平臺——Global KSP,把傳統的中介式的人才供需對接平臺升級為多元參與、共建共享的全方位在線平臺,并與職業教育與培訓平臺相銜接,構成了全方位的人才供需對接體系。這一平臺模式的推出,有力地推動了技能作為人才與職業的聯結,把職業技術教育與培訓落在了技能發展和技能匹配上。
在國內,人才供需對接平臺仍是各級各類就業指導部門、人才市場和招聘平臺等形式,雖然已經出現了教育、醫療等專門性的人才供需對接網絡平臺,但是所提供的服務主要還是求職者與用人者的中介,服務面不廣、服務手段單一、服務效率不高。由于企業心理服務在國內發展較晚、市場規模有限,因此企業心理服務人才供需對接尚無專門性的平臺,僅僅是混合在綜合性人才供需對接平臺之中。在企業心理服務人才數量不足、質量不高、需求不旺,并且人才培養和人才需求沒有直接對接等現實困境下,更需要建立起基于“互聯網+”的線上線下一站式服務平臺,為企業心理服務人才的培養和使用建立起無縫對接。
二 企業心理服務人才供需對接一站式服務平臺的建設途徑
企業心理服務人才供需對接一站式服務平臺的建設需要線上線下結合、多主體參加、多層面結合、多資源利用,實現平臺的資源共享、就業指導、創新創業、技能培訓、人才測評等涵蓋人才的培養與使用全過程的各類功能,滿足政府、企業、學校、社會培訓機構和學生等利益主體的需求。
1.建立企業心理服務人才線下互動型服務平臺
線下人才供需對接服務平臺是最為傳統的人才供需對接方式,仍然具有線上人才供需對接服務平臺無法比擬的優勢,因此在線上人才供需對接服務平臺大行其道的今天,線下平臺的建設仍然是重要的、必需的,而且線下人才供需對接服務平臺是線上人才供需對接服務平臺的基礎,線上人才供需對接服務平臺仍需要線下人才供需對接服務平臺的支持。
企業心理服務人才線下供需對接服務平臺的建設,
首先要建立起政府、行業、企業、研究機構參與和指導的企業心理服務人才培養和培訓的合作組織。目前,學校和社會培訓機構是企業心理服務人才培養和培訓的主體,承擔著企業心理服務人才的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決定著企業心理服務人才的數量和質量。企業心理服務人才培養的學校主體間在高等職業教育層面和普通本科教育層面都沒有建立起教學指導委員會這類的合作組織,更沒有建立起基于人才供需對接的合作組織。承擔企業心理服務人才培訓的社會機構間競爭大于合作,并且利益至上,因此難以建立起指向于就業的合作組織。企業心理服務人才培養的政府推動和行業呼吁,目前仍停留在紙面上,而企業間的服務需求并沒有伴隨著大量的人才需求。
因此,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社會培訓機構參加、學校負責運行的線下互動型企業心理服務人才供需對接平臺的建設勢在必行。從現有的線下人才供需對接平臺模式看,企業心理服務人才線下互動型供需平臺適合采用會員制的協會模式。在協會模式下,政府、行業、企業、社會培訓機構和學校代表著不同的利益主體,形成網狀結構,并且權利和義務對等,可以實現充分的互動,有利于整體利益的最大化和主體利益的公平性,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著線下互動型平臺的作用。
2.建立企業心理服務人才線上分享型服務平臺
企業心理服務人才線下互動型平臺在“互聯網+”的趨勢下,可以借鑒國際勞工組織的Global KSP平臺模式,建立起線上分享型企業心理服務人才供需對接服務平臺。在線下互動型平臺,由于學生的流動性和企業的零散性,無法把學生主體納入平臺體系,也難以實現企業的主體利益。在線上線下平臺共存的企業心理服務人才供需對接體系中,線下平臺更多地發揮著互動、交流、溝通等戰略層面的作用,而線上平臺則更多地承擔著信息與資源的分享、需求的對接等技術層面的作用。
企業心理服務人才線上分享型供需對接平臺可以向政府、行業、企業、研究機構、學校、培訓機構、學生、社會學習者等利益相關者和知識需求者提供開放式入口,使上述主體既可以從平臺中獲取必需的信息資源,也可以向平臺貢獻有益的資源,實現資源的充分分享和動態豐富。
在這一平臺模式下,政府和行業所提供的企業心理服務人才的預測、政策等服務和市場跟蹤等需求都可以實現,而學校和培訓機構與企業間的人才對接可以實現“無縫”,學生和社會學習者的需求也可以得到及時滿足,所有的參與者或需求者都能滿足自己的需求,逐步向著自助式服務發展。
3.構建企業心理服務人才供需對接一站式服務平臺體系
在企業心理服務人才供需對接線下互動型平臺和線上分享型平臺建立以后,應該與人才市場、中介機構、人才網站等外部人才服務平臺建立聯結,為外部人才服務平臺提供服務并獲取外部人才服務平臺的資源,實現內外部平臺的相互技術支持和資源共享,為企業心理服務人才的培養提供開放的平臺服務體系,最大化地發揮著企業心理服務人才線下與線上平臺的功能。
企業心理服務人才供需對接線下互動型平臺是線上分享型平臺的基礎和依托,線上分享型平臺是線下互動型平臺的擴展和應用,兩者共同構成了可以實現企業心理服務人才在培養、培訓、使用等方面的全方位對接,為參與主體提供全方位的服務,而在線上線下服務平臺與外部人才服務平臺聯結以后,形成了開放性、存取式、共享型的企業心理服務人才供需對接一站式服務平臺體系,能夠為解決當前企業心理服務人才面臨的一些困境提供有效的途徑。
三 企業心理服務人才供需對接一站式服務平臺體系的應用方式
企業心理服務人才供需對接一站式服務平臺體系涵蓋著相互關聯和相互支撐的線下互動型平臺和線上分享型平臺及可互通的外部人才服務平臺,因此該一站式服務平臺的運行和使用必須建立在規范化的組織體系下。
企業心理服務人才供需對接線下互動型平臺要有參與主體構成的常設機構承擔日常的運行和維護,全部參與主體共同根據平臺的功能、技術、經費等要素,確定合理的人員數量與結構,采取專兼職結合的形式形成一個有效的管理團隊,并接受全部參與主體的監督和指導。而線上分享型服務平臺是建立在線下互動型平臺的基礎之上并且是虛擬的網絡平臺,因此其運行和維護要交付線下互動型平臺的管理團隊,從而保證線上線下平臺間的一體化。
競爭與合作是所有人才服務平臺間共同存在和不可避免的,而競爭的方式與合作的程度并不是由任何一個人才服務平臺可以控制的,因此在企業心理服務人才線上線下平臺與外部人才服務平臺互聯的過程中,有限開放和適度存取是必然要求,以保證企業心理服務人才線下線上平臺的安全和有序運行。
在“互聯網+”的推動下,線下平臺線上化使得曾經獨具優勢的線上平臺優勢不再明顯,企業心理服務人才供需對接一站式服務平臺體系兼具線上線下的優勢并互為促進,在人才培養、就業指導、技能培養、人才測評、行業規劃、信息溝通、資源共享等方面可以提供一站式服務,有利于企業心理服務人才的預測、匹配和供需零距離對接,實現企業心理服務人才培養的快速發展。
〔責任編輯:龐遠燕、汪二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