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君
【摘 要】在少先隊眾多工作中,鼓號隊訓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關于鼓號隊訓練的書籍資料很多,但理論知識居多,缺少實踐操作方法。筆者在農村小學任教已有十余年,負責鼓號隊訓練也具有多年的經驗,現談談關于鼓號隊訓練的實用技巧。
【關鍵詞】少先隊 鼓號隊 訓練技巧
【中圖分類號】D43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33-0133-03
一 鼓號隊的實用之處
鼓號隊是學校重要活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平時運動會、六一活動、社區活動、社會實踐活動都能看到鼓號隊的身影。一支政治思想覺悟高、紀律嚴明、基本功過硬、精神面貌好的鼓號隊,能給少先隊員一個更好的鍛煉空間,能為學校贏得更多的榮譽。鼓號隊一開始演奏聲勢浩蕩,就能吸引全場的注意,營造熱烈氛圍,引人注目。所以,在營造聲勢、宣傳學校形象方面,鼓號隊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
二 隊員的選拔
在小學生中選拔鼓號隊隊員,應以4、5年級為宜。6年級的學生面臨畢業壓力,負擔太重,不適合。3年級以下的,由于身體條件限制,也不行。
大鼓、大镲有點重,所以要選身體強壯、節奏穩重的男生為宜。號手應該選嘴唇較薄、肺活量大、身體健康,能吃苦的學生,以男生為主。
小鼓手應選節奏感強、穩定性強的學生,以女生為主。
指揮是鼓號隊的靈魂人物,應選責任心強、有領導能力、節奏穩定、反應靈敏、體形高挑、靈活敏捷、記憶力好的學生。
三 訓練的具體做法
樂器的手持方法在此不細講,主要講訓練的方法。
1.初級訓練
大鼓、小鼓、大镲可以跟隨節拍器練習,先練四分音符(一拍擊打一次),可以看著節拍器的擺針練習,等練到節奏穩定,不搶拍、不拖拍后,讓學員背對節拍器接著練習,要他們學會用耳朵聽節奏,一定要整齊,直到連續20拍都準確(注意小鼓每次一定要彈起來,確定打擊的是一下。)
小號的訓練是難點,要有耐心。
姿勢:號手吹奏時要立姿,身軀端正而不緊張,右手握號身三分之一處,號體平正,號圈向下。(1)站立姿勢:右手伸直站立;喇叭口向腰部對準髖音,號嘴向外;號身與身體正前方成45°。(2)立定式起號姿勢(起號三步法):第一步,右手持號平舉至身體右側,迅速向正前方推出,右手平伸,號嘴向上,號圈向內,號身與地面垂直,與身體平行,同時左手正叉腰。第二步,右手彎曲,手肘向右,小臂與地面成45°,號嘴對準嘴唇中央,號圈向下,喇叭口稍上翹。第三步,號與上身同時向右轉動45°。收號三步法:第一步,回復起號分解動作一;第二步,向右平擺45°;第三步,恢復持號姿勢。(3)開步式起號姿勢(起號三步法,只能在立定的情況下用):第一步,按立定式起號第一步進行,同時右腳順腳尖方向邁出半步,重心落在右腳,左腳跟離地,左腿繃直,身體保持穩定;第二步、第三步與立定式的第二、三步相同。收號三步法:第一步、第二步與立定式收號動作的第一、二步相同;第三步,回復立定持號姿勢。
注意:右手持號完成動作過程,要注意轉動手腕關節;起號時,號身稍上翹,勿下垂。先告訴學生發音方法:不是吹氣球光有力氣就行,是用兩片嘴唇振動發出的音,就像小孩模擬開摩托車“嘟嘟”的聲音一樣,讓學生都掌握嘴唇振動的方法后,再把號嘴放在嘴唇上把號吹響。這個過程是要慢慢體會的,有的學生很快就學會了,也有的要2~3天才會,如果一周以后都沒能把號吹響,就要考慮換人或者換樂器。能把小號吹響以后,就對學生提出要求:每一次都能把號吹響。
2.中級訓練
打擊樂器的提高主要是以各種節奏類型的訓練為主。首先向學生由淺入深地講解一下節奏的類型以及怎樣唱節奏。如兩個八分音符(XX)的時間長度是一個四分音符也就是一拍,用手勢打拍子讓學生明白這兩個八分音符的長度是一樣的,一個在手勢最下端出現,另一個在最上端出現。手里一邊打,嘴里要把節奏唱出來:“噠、噠”,唱得準了再打。XX學會了,再用同樣的方法練習后面的X.X XXX XXX XXXX XX.X。
小號的提高以氣息為主。每次都能吹響號后,要先練長音,確保氣息充足,以四拍起,六拍、八拍,堅持下去才能見效果。注意從發音開始到結束為止,吹出的音要是一個音準,不能變。練習長音后,還要練習短音,以吐音為主,一拍一次(X)、一拍兩次(XX)、三連音(XXX)、四連音(XXXX)、附點音符(X.X),練習時一定是每次吐音都要斷開,音準要是一樣的。
3.提高訓練
打擊樂器的提高以組合訓練為主,可以用鼓號隊的樂譜練習,把樂譜抄給學生,先教會唱譜,唱會了再練習效果會很好。練習時要看指揮者的手勢或儀杖,一定要整齊,該出時一定要出,要干凈利落,該收時就要收,不能拖泥帶水。
小號的提高以音階為主,一般的樂曲只用到51351五
個音。5時嘴唇最放松,隨著音階的提高嘴唇逐漸要繃
緊,雙唇呈微笑狀,嘴角往后拉,在嘴唇最中間吐氣,就像在遠處吹蠟燭一樣(臉頰不能鼓氣)。
隊號沒有按鍵,完全靠嘴唇的松緊程度和氣息力量控制音的高低。小號只有中音3時按下中指和食指對應
的兩個鍵,其余的音階5151都不按鍵,也靠嘴唇的松緊
程度和氣息力量控制音的高低。通過練習要做到能準確
地在51351這幾個音之間熟練、準確轉換。
在提高訓練過程中可以選拔節奏穩定、機敏靈活、記憶力好的學生來做儀仗指揮員。指揮口令和姿勢如下:(1)指揮員靜止站立姿勢(簡稱“收棒”動作)。右手自然下垂,虎口握棒球部上端,棒桿緊貼身體右側。(2)指揮員準備指揮姿勢(簡稱“開棒”動作)。立正后左手正叉腰,右手同時提棒,球底緊靠腰右前部,兩肘關節外張,棒桿與身體成30°。(3)“全體隊員聽口令”指令動作要領。右手握棒用力上舉至頭頂前上方,拳心向后,棒球底部距額頂前上方約20厘米,靜止3秒鐘(此時全體隊員注意力要高度集中,眼睛看著指揮棒上的標志)。(4)“立正”指令動作要領。右手握棒緩慢向右下方畫弧,當球部與眼睛平齊時加速用力收攏成開棒姿勢。(5)“準備好”指令動作要領。右腳順腳尖方向邁半步,同時右手握棒斜前上舉,左手斜上舉示意演奏的樂曲,身體重心落在右腳上,左腳跟離地。(6)“預備”指令動作要領。完成“準備好”動作后,將棒收至額前20厘米處,拳心向后,同時右腳向左腳靠攏,左手叉腰。(7)“起”指令動作要領。完成“預備”動作后,右手持棒用力垂直下壓,拳至腰間,再上舉額前。(8)“三聲大鼓”指令動作要領。完成“起”動作后,緊接著把棒向下—向上—再向下—再向上,反復4次(前三個動作帶動大鼓擊奏三聲,最后一個動作為休止一拍)。(9)“停奏”指令動作要領。A.在樂曲倒數第四小節第二拍時,指揮棒沿45°角斜上舉,棒與手臂成直線(時值一拍);B.右手提腕,棒與地面垂直(一拍);C.轉腕使棒沿順時針方向環繞一周(二拍);D.回復成起棒動作(時值一拍);E.指揮棒垂直下壓至腰部(一拍)。
指揮基本手法:下壓(強拍):把指揮棒垂直從上向下壓至腰間,符號表示為↓;上舉(弱拍):把指揮棒從腰間垂直向上舉,符號表示為↑。
4.組合訓練
學員能熟練掌握音準和節奏后,就可以練習樂譜了。打擊樂器的組合相對容易些,可以把大鼓、大镲、小鼓安排在一起練習,統一指揮,以幾個小節為段落開始練習。需要強調的是要學會看指揮棒,以大鼓的聲音為節奏的基準,不能搶拍和拖拍。小號的樂譜訓練除了音準以外還要注意節奏的準確性,什么時候該出,什么時候該收。整個樂隊的組合訓練最愛出現的問題是“各自為政”,各個樂器隊只管自己的,不會配合。這時要統一指揮,以四小節為一段落,加強各個樂器隊之間的配合練習,反復訓練讓學生學會合作演奏好一首曲子。
5.行進訓練
排列好行進隊伍后,可以先讓大家跟著大鼓的節奏練習原地踏步,然后聽大鼓的節奏齊步走,最后嘗試著在行進中演奏曲目,當然這難度有點大,特別是小鼓。但只要多加練習,時間久了就會出效果的。
四 其他方面
1.嚴格考勤制度
對每一次訓練都要進行嚴格的考勤。缺勤遲到的學生,要調查原因,并對其進行教育,確保每次訓練的人員要到位。必要的時候,要取得班主任和家長的幫助。問題嚴重的隊員,給予適當的批評教育或勸其離隊。堅決杜絕“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現象,缺席不僅給其他學生產生消極的影響,還拉了整體的進度,不利于整體的發展。
2.愛護樂器
訓練中我們會面臨著一個問題,樂器經常壞,出現了問題,不知道是誰的樂器,誰損外的,這是器材使用及保管工作沒有做好。確定好規模和隊員后,就要將所有樂器編號入座,對應編號和姓名。每個隊員都要負責保管好自己的樂器,包括使用和擺放都要提出要求,如果樂器損壞了要追究個人責任。不是人為破壞的,要弄清楚原因。每件樂器分配到個人,便于管理,小號要經常打潤滑油,小鼓的彈簧不用的時候要放松。
3.持之以恒
樂隊訓練不是一兩天就能有成效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一定要堅持下去。訓練過程是比較枯燥的,學生剛開始練時還有點新鮮感,過一段時間就可能感覺乏味沒意思,甚至有想離隊的想法。訓練中,我們可以分單元或分小組進行評比打分,對表現好的單元或小組給予適當的獎勵,或者是讓表現好的單元或小組單獨表演示范,或是獎勵休息時間。總之,要想辦法讓枯燥的訓練不再枯燥,這樣學生才有興趣,才能更好地提高訓練效率。
〔責任編輯:龐遠燕、汪二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