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敏敏
蘇州市合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215000
摘要:在目前土木工程建設中,建筑物的高度正在上升。伴隨建筑物變高、容積變大等等情況,建筑所承載的壓力也愈來愈大。因此,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開始普及。為確保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能夠順利實施,筆者將在下文中簡析土木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為建筑的質量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土木工程;混凝土;結構施工
伴隨建筑領域的進步,土木工程動工效率也正在穩步提升,大體積混凝土在土木建設工程中已開始普及。大體積混凝土是一類全新的混凝土原料,與普通的混凝土對比,它有水與石灰的比率偏低、強度高、滲入性優良、壽命周期長等明顯的優點。雖然外部壓力極難引發大體積混凝土產生裂隙,但是其干枯問題極易引發收縮現象,致使混凝土產生裂隙給建筑工程造成安全隱患。為確保土木建設工程的開工效率,討論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有著巨大的現實意義。
一、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施工設計的原理
雖然有關大體積混凝土產生裂隙的原理的著述甚多,然而歸納起來看,主要有兩點:那就是氣溫應力以及收縮性。以上述兩類原因為前提和重要影響要素,施工方案的設計要權衡怎樣組織施工,并權衡到以上兩類要素的不利影響等等。(見下圖)
二、土木工程中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施工的技術解析
(一)管控氣溫應力
1.減少水泥的比率
因為水泥會生成熱化效應,因此在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施工的過程中應減少水泥的比例。減少水泥的比例,等同于縮減可水化的能源,其熱化效應才能得到有效遏制。而當水泥比例較低時,還必須摻入它類原料來保障混凝土的堅固程度。例如:可以摻加一部分減水劑、混合原料,還能采用一部分前衛的攪合模式;這樣,既能讓混凝土內熱蒸發,還能讓攪合更為均勻。
目前,市面上開始出售新式的低熱水泥。例如:挑選壩堤水泥、高貝利特水泥等低熱水泥。利用該類水泥,能夠降低熱化效應引發的溫差變動。
2.管控澆灌氣溫
因為混凝土澆灌氣溫會伴隨氣候的改變而改變,攀升的澆灌氣溫會引發混凝土生成氣溫應力。所以,土木建筑工程中的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灌應規避在氣候過于炎熱的夏季動工,并盡可能規避在中午動工。假如為了加快工程進度,必須要在夏季中午動工,則應采用一部分舉措降低原料氣溫,甚至實行預冷卻處置來降低澆灌氣溫。
3.強制降低溫度
關鍵時段,需要強制降低混凝土的氣溫。例如:在混凝土內部預設水管,并向管內傾注冷凝水,利用溫差的變化來管控大體積混凝土的氣溫。(后附澆灌圖)
(二)提升抗裂特性
1.摻入添加劑
為合理管控混凝土的伸縮值,需要對混凝土的自縮進行管控,并將混凝土的自縮性管控在工程可以接受的范疇內。所以,應依照混凝土添加劑技術的需求來實行彌補舉措。
而要想了解到精準的膨脹率臨界值,就必須在試驗中實行膨脹率的測試。唯有透過前衛的技術才可能獲取精確的膨脹率臨界值,并呈現大體積混凝土的膨脹特性。
2.摻加強化原料
強化原料是指在特定范疇內能夠提升混凝土抗拉能力的原料。例如:有機纖維、無機纖維、金屬纖維等等。如果在大體積混凝土的動工過程中普遍使用這類原料,那么就能明顯強化混凝土抗裂特性。
3.摻加配筋
科學研究表明,在大體積混凝土中摻加適當比例的配筋能夠提升混凝土的抗裂特性。而假如運用的配筋直徑小、散布距離小,其抗裂性能將更加明顯。例如:配筋散布距離在10厘米之內時,混凝土的裂隙寬度就能縮減到0.005厘米之下。因為在土木建筑工程中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的中部位置缺乏配筋,可以恰當地在中間位置設置一部分溫度筋,強化對脆弱位置的保護。
4.管控混凝土原料的比例
大體積混凝土的原料比例的調配并非沒有規律可循——它需要有合理的技術才能得到。在正式動工前,技術人員應在試驗中測試混凝土原料比例的調配是否科學,透過全方位的對比后才能獲得符合標準的原料配比數據。這不但能使大體積混凝土的強度提升,還能迎合建筑工程的需求。與此同時,在攪合混凝土時,應依照流程進行,保障混凝土原料攪合均勻,規避離析情況的出現。
(三)降低約束力
1.降低內部約束力
因為大體積混凝土的內部約束來源于氣溫應力,那唯有降低氣溫應力才能降低內部約束力。其具體做法,筆者在上文中已做過闡述,此處不再贅述。
除了上述辦法外,另有一類保存溫度的辦法,例如暖棚法、覆蓋法以及儲水法等等。這類辦法都是經歷了實際操作的檢驗的,它們可以讓大體積混凝土的內溫被管控在特定范疇之中,縮小溫差。
2.降低外部約束力
降低外部約束力,關鍵是要以降低地基對混凝土結構的約束力。在目前的土木建筑工程市場上,降低地基對混凝土約束力的做法主要是設立滑動層。而滑動層則是指:在大體積混凝土與地基間設立的瀝青油氈層或砂墊層。滑動層的設立能夠降低地基對大體積混凝土的約束力,保障混凝土結構能夠伸縮自如,進而預防裂隙的產生。
(四)恰當調節鋼筋的配備
透過調節鋼筋的配備預案,能夠布置大體積混凝土中的傳遞分布筋,將其內部的熱能第一時間遞送出來,以預防內部熱能過高。在鋼筋的配備中,通常不變更配筋率和上下皮筋差別,即是說:底層鋼筋在缺乏主板帶的位置的橫向和縱向都配備Φ25@150鋼筋,在有柱板帶的位置上層和下層均配備Φ25@130鋼筋。
因為大體積混凝土厚大致為1米,權衡到其熱能散發的速率,可在底層鋼筋和頂層鋼筋間設立@25鋼筋,溫度分布筋則采取1條/平方米的形式,采取搭接焊的形式實現聯接。透過這類錯開位置的分布形式,能使鋼筋的直徑縮減,增強混凝土的自縮力度。
結束語:
目前,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已開始普及使用,為了保證其結構特性能得以發揮,需要重視施工預案的編制并加強管控,讓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工藝再上一層樓。通過以上內容的闡述,筆者希望融合土木工程的實際開展狀況,最大程度地預防裂隙的大規模出現。伴隨大體積施工技術的日臻健全,土木工程建設的質量必定能再上一個臺階。
參考文獻:
[1]李苑.論土木工程中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的作用[J].商品與質量·建筑與發展,2014,(9):364-364.
[2]丁昕顯.探討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在土木工程中的應用[J].中華民居,2014,(27):360-360,361.
[3]梁敬琳.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在土木工程中的應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4,(25):2404-2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