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亮亮
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局
摘要:橋梁連續梁懸拼施工直接影響橋梁的施工安全和質量,是橋梁施工的關鍵環節。文章闡述了橋梁連續梁懸拼施工技術要點,以供參考。
關鍵詞:橋梁;連續梁懸拼;施工技術
引言
懸臂施工法是大跨徑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及剛構橋中最常采用的施工方法之一。懸臂技術在橋梁跨過河流與道路的工程中用的最多,在運用懸臂技術來施工時,線形與應力的控制措施、施工單位的施工方案與管理方法決定著橋體的受力狀態和橋梁線形。
1橋梁連續梁懸拼施工技術
懸臂施工法不僅在施工期間不會影響橋下的通車通航,而且充分利用了預應力混凝土承受負彎矩能力強的特點,將橋梁跨中正彎矩轉移為支點負彎矩,提高了橋梁的跨越能力。懸臂施工法包括懸臂澆筑法和懸臂拼裝法,其中懸臂澆筑法結構整體性好,因此一般大跨徑預應力混凝土橋梁往往采用懸臂澆筑法施工,文章討論的施工監控技術就是針對懸臂澆筑法進
運用懸臂法施工時,橋墩和橋梁要固定起來,施工時會產生一些不對稱彎矩主要作用在橋墩上,隨著梁段混凝土的不斷澆筑,梁內的負彎矩逐漸增大,梁上緣的預應力也要跟著相應增大,使它和施工完的梁段組成一個整體。整體上的施工特點是不需要支架,在深水、大跨、峽谷、高墩這些情況下是最適用的;工藝方便施工,施工設備很容易操作;多個節段能夠同時施工,所以速度較快;使用懸臂法施工跨中的正彎矩被移動轉變成為支點的負彎矩,使梁體跨越性能提高不少,降低了施工成本。該種方法從被用于初期階段的T型剛構,到后來的連續梁、斜腿鋼架、拱橋等。斜腿剛架橋工程中的懸臂法施工,都要進行合適的力學系統轉換。所以施工時預應力要根據實際需要作出調整,還要考慮力學系統轉換時產生的次內力。
懸臂施工有兩種:一種是懸臂澆筑,另一種是懸臂拼裝,前者與后者相比前者有較大的靈活性、建造成本低、機械設備容易應用、施工質量易控制,但是工期長、需要施工人員較多。懸臂拼裝法在發達國家的橋梁施工中被用的較多,它的特點是工業化與機械化水平都比較高,它比懸臂澆筑法速度快;施工周期短、施工人員需要少,混凝土質量較好,但接頭部位經常發生預應力損失,對施工質量控制要求較高;而且建造成本比懸臂澆筑法要高。我國的橋梁施工懸臂澆筑法用的最多。
2線形控制具體措施
2.1建立施工控制網
(1)連續梁在施工過程中需要建立起獨立的施工控制網,并建立起相應的施工控制基點,以此保證施工控制質量。(2)平面控制網需將主墩上面、0# 塊的中軸線引入,高程控制網采用二等水準測量的方法,用水準儀加懸掛鋼尺的方法移至 0# 塊頂面的縱、橫軸線交點上,這個點就是箱梁懸臂澆筑施工的高程控制點。通過該種方式可以有效控制施工高程,從而保證懸臂施工過程中其高程可以滿足設計要求。
2.2埋設基準點和觀測點
(1)設置基準點標志時需要使用到沉降觀測標,保證在混凝土面上標識可以露出 20mm,若利用鋼筋做標識則需要保證剛進露出混凝土面 2cm,并且還應當對端頭進行磨圓處理,并用紅漆噴涂標識。(2)在懸臂節段頂板中設置適當的高程觀測點,高程觀測點分布方式為對稱分布,對稱軸為箱梁中線,同時在箱梁底部也應當進行觀測點的設置,從而準確的進行高程關系的建立。觀測點應當同頂板鋼筋點牢固焊接在一起,同時要求觀測點垂直于頂板。(3)在懸澆階段以及基準點的布置中應當嚴格按照設計方案進行形變觀測點的確定,在設置埋設觀測點的過程中應當注意各個點之間的距離以及位置在實際的操作中,必須將其誤差值控制在 ±1cm內。埋設的觀測點其底端要抵緊底板的底模板,并且在混凝土施工中要嚴禁踩踏、碰撞。
2.3控制測量分析
在懸臂施工中,每一節段的施工都需要進行五種工況高程測量以及撓度測量,一次保證施工控制精度,通過高程測量以及撓度測量得到精確的測量數據,同時還需要對箱梁平面中線位置在掛籃就為以及澆筑箱梁混凝土后進行測量。若實際的測量值同設計理論值相去甚遠,那么就需要針對工程進行全面測量,通過比較分析對誤差原因進行確定,并依照結果進行相應的調整,若實際標高同設計值差距過大時,則需要依照規定原則進行適當調整,而并非一次調整到位,實際的調整中單節段調整贏得那個小于20mm。
2.4合龍體系和轉換
(1)連續箱梁合龍段施工和體系轉換是線形控制的重點,本工程對施工懸臂的合龍精度要求為:箱梁平面中線位置誤差不大于15mm懸臂端高程不大于15mm。(2)在各孔體系轉換及合龍段施工前兩個節段(根據跨度的大小確定超前聯測的節段數),應逐段對各 T 懸臂箱梁高程進行聯測。(3)合龍段施工的高程觀測按安裝模板前、澆筑混凝土前、澆筑混凝土后、張拉部分縱向預應力鋼束后、張拉完所有預應力鋼束后5個工況實測。
3預應力控制技術
管道壓漿的目的是為了保證預應力筋不受腐蝕。目前的工藝是先用高壓水檢查管道的暢通、匹配面的密貼情況以及封端情況后再進行正式壓漿,直到出漿口出濃漿。封閉出漿口持壓幾分鐘,以保證水泥漿盡量充滿管道。
連續梁鋼筋、混凝土、模板荷載通過吊帶吊掛在已澆段梁部及主桁前端上橫梁上。主桁前支點支承于已澆梁的頂面,后支點通過豎向筋錨住以平衡不平衡力矩。掛籃走行時,主桁通過后勾板倒扣于走道梁上,走道梁通過與梁頂板內預埋的精扎螺紋鋼提供反力及不平衡彎矩。模板通過吊環吊掛在內外導梁上滾動,內外導梁通過倒鏈提供反力向前走行。施工時要注意:嚴格按照設計的位置進行布置預應力管道;進行預應力張拉前混凝土彈性模量與強度要達到設計的要求;嚴格按照設計的要求進行預應力張拉;完成孔道的壓漿要在張拉后 24 小時內。
4施工監測控制技術
4.1應力測量
在懸澆過程中,隨著懸臂長度不斷增加,懸臂根部受到的彎矩不斷加大,懸澆過程的不完全對稱施工使懸臂根部的受力更加復雜。因此,需要及時監測臨時支撐和箱梁關鍵斷面的應力變化,掌握結構的受力狀態,為評估結構安全和施工安全提供依據。箱梁的主要量測部位有:箱梁根部斷面、箱梁腹板變厚度處的斷面以及箱梁中跨合攏段處附近的斷面。
4.2溫度測試
溫度對箱梁撓度的影響不可忽視,但在實際中,環境溫度升高(或降低)一度對撓度產生影響還沒有對應的解析公式,只有通過設溫度感應元件觀測溫度對撓度的影響,并從中找出規律來修整立模標高。
4.3撓度監測
施工控制的目標之一是使成橋后的線型滿足設計要求。因此,需要準確地測量梁段施工過程中每一道工序完成后的梁端標高變化和中線偏位,并分析各因素對梁端標高和箱梁中線的影響,為準確確定和合理調整立模標高提供依據。需要進行撓度監測的主要施工階段包括:確定梁段立模標高、澆注梁段混凝土過程中前一節段的撓度、澆筑梁段混凝土后的撓度、張拉梁段預應力后的撓度以及掛籃前移定位后撓度。
結束語
通過橋梁連續梁懸臂施工分析,從施工技術方面提出了一些有效措施來提高連續梁質量及其懸臂施工質量的措施。加強質量控制,確保橋梁線形符合標準要求,能夠較好的滿足運營與設計的需要,可以成為以后同類橋梁在整個建設周期內的參考。
參考文獻:
[1]從賀,王京杭.懸臂施工連續梁橋的施工監控[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1(3).
[2]楊艷飛.預應力連續梁橋懸臂施工控制分析[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4(3).
[3]武芳文,薛成鳳,趙雷.連續剛構橋梁懸臂施工線形控制分析[J].鐵道工程學報,2006(4).
[4]周峰,王慧東.大跨連續箱梁橋懸臂施工監控研究與實踐[J].石家莊鐵道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