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娟娟
[摘要]新課程標準改革為小學數學教學發展帶來了新機遇,也帶來了新的困惑與考驗。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不僅僅意味著單純地灌輸公式定理,還意味著實現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滲透,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學習氛圍,切實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自主能動性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本文筆者根據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的存在困惑針對性提出應對策略,以期將教學效果提升到一個新的平臺。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改革;數學;困惑;應對策略
前言
課堂教學是一種師生雙邊參與的動態變化的過程,每一個學生都是生動、獨立的個體,是課堂上主動求知、主動探索的主體;而教師是這個變化過程的設計者、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是為學生服務的。在教學過程中,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提高課堂的教學的效率,我的體會是--精心的進行合理、有效的課堂教學設計,使教師的教案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而不是學生適應教師的教案。在課堂教學進程安排上,在以“目標──策略──評價”為主線安排教學進程的同時,進行“活動──體驗──表現”這一新進程[1]。關注學生的主動參與,讓學生在觀察、操作、討論、質疑、探究中,在情感的體驗中學習知識,完善人格。
1.新課改背景下數學教學新困惑
1.1教師如何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
長期以來,我國的基礎教育是為了滿足應試要求而展開的,很多教師習慣性采用傳統、落后的“滿堂講”、“滿堂問”、“填鴨子式”的教學模式,單純注重向學生灌輸公式定理。教師基本占據課堂全部話語權,學生只是機械般被動地接受知識,課堂教學氣氛沉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傳統教學理念已經根深蒂固,就算新課改要求教師更新教學理念,在保證學生獲得目標知識的基礎上,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培養學生思維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但教師缺乏豐富的教學嘗試,不斷如何轉換教學模式,真正實現“教”與“學”的有效統一,難以兼顧“理論教學”與“能力培養”兩大目標[2]。
1.2教師如何在增加課堂趣味性的同時保證知識目標的實現?
新課改要求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針對性開展課堂教學。由于小學生身心發展尚未成熟,且個性好動,好新鮮,而數學課程內容本身較為嚴肅、理論性強,難以刺激學生學習欲望。對此,教師應該盡可能通過自身能力,豐富教學手段,通過情景設置、合作學習、實物展示等手段將數學知識相對輕松、有趣地傳達給學生,適當增設課堂活動,增加課堂趣味性元素。然而,很多教師在真正推行“寓教于樂”這一教學理念時,往往不能有效把握“教”與“樂”之間的尺寸,致使課堂出現兩極分化,要不過于沉悶,要不過于喧鬧。
2.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創新
2.1豐富教學手段,增強數學教學的“生活化”氣息
數學新課程標準倡導課程和教學的發展性,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因此,教師應該引用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作為一堂課的開幕式,教會學生去觀察生活,領悟生活中的數學因素。例如,在一年級進行人民幣的認識時。可通過設計情境:準備一小袋零錢(有1角,2角,5角,1元,10元等等),請一位同學來數數一共有多少錢?在情境中滲透分類的數學思想,從而引入新課。再如學習“圖形的旋轉”可以向學生展示生活中的鐘表、電風扇葉片、大風車、自行車車輪等,引起學生學習數學興趣,使數學“生活化”;學生這節課后,請學生應用所學的旋轉設計一個廣告圖案,并為設計書寫說明,這又使得生活“數學化”了。
2.2堅持“寓教于樂”教學理念,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新課改要求,新時期的數學教學不僅要保證學生獲得基本的理論知識,還應該有效培養學生思維創造能力。因此,教師應該遵循“寓教于樂”教學理念,在上課之前精心設計課堂的每一個環節,適當增設課堂互動,保證學生均能在每個知識點上挖掘到自己的興趣點,從而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散思維,讓思維的觸覺圍繞興趣點延伸到知識點的每一個關節,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最終實現思維創新[3]。教師要將課堂的主體地位歸還給學生,并將自身的引導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如通過盲點點撥、暗示性語言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定勢。學生思考一段時間后,教師進行抽查提問,回答正確的學生給予兩個星作為獎勵,回答不出來的學生要在班上進行一個小表演,如唱一首歌、講個小故事、講笑話等,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積極思考的意識,又有效活躍了課堂氣氛,一舉兩得。
2.3陶冶學生數學情感,完善評價體系
在學習“圖形的拼組”這節內容時,可設計這樣的題目:請你用七巧板拼出一個圖形,并用一句貼切的話形容一下你拼出的圖形的含義。可以嘗試通過對學生的創意設計展開測評,來評價學生的創造潛能──一幅幅學以致用的創意設計既包含創意作品,又有相應的數學解釋和人文表達,不只是傾注著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對數學積極的情感,而且體現了學生對知識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把握,突顯著數學對學生的情感價值的陶冶。突破傳統評價模式局限,構建創新型評價體系[4]。
3.結束語
在提倡自主探索與合作學習的新課程理念下,數學不再是單純的知識接受,而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讓數學走進學生的生活,培養學習應用數學的能力,是現代課堂教學的必然趨勢。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情感體驗,不同的解題策略;允許學生之間有“學生語言”,有開放性的交流,體驗“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使每一個人在數學上都能得到不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華.數學教學教什么——新課標理念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思考[J].小學教學參考,2013,17:66-67.
[2]王芳.新課改下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的困惑及思考[J].考試周刊,2013,32:63.
[3]付天貴.小學數學教師對新課程的適應性[D].西南大學,2006.
[4]馬家安.論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師應具備的五種理念[J].教學與管理,2003,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