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村土地的集體所有權、農戶承包權和土地經營權,被并成為土地“三權”,做好對土地“三權”的分析,對于促進農村土地利用率,提升農村經濟效益具有重要意義。文章通過對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所提出的“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內容的分析,來闡述自己對農村土地“三權”的認識與看法。
關鍵詞:土地所有權;農戶承包權;土地經營權
2013年12月24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首次提出“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內容,這對于促進農村土地“三權”改革與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農村土地的“三權分離”新格局已經形成,為了能夠更好的發揮出此次農村土地權利改革的作用,為激發農村發展活力,助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支持,做好對土地“三權”的分析至關重要。
一、落實集體所有權
土地作為重要的資源內容,其在我國《憲法》第十條當中被明確規定為國家所有和集體所有性質,這在主觀上確定了我國土地只能是公有制。在這一前提下,為了能夠充分發揮出土地資源的作用,土地集體所有權在農村當中得以實現,此種土地權利既實現了對我國土地性質的公有制界定,同時又最大限度發揮出了土地在農村生活中的作用,為農民經濟收入的提升帶來幫助。
中央農村會議當中所提出的“落實集體所有權”是對我國現代化發展背景下,農村土地作用發展的重要回應,其在堅持以生產資料土地集體所有制方向的基礎上,通過對集體土地所有權的進一步落實,將集體土地所有權在生產資料當中所具備的占有、使用、收益、處分權能進行了更為明確的劃分。筆者認為,土地集體所有權的進一落實能夠為我國農村土地發展帶來以下幾方面進步:(1)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的進一步落實,為實現農村土地生產資料集體所有提供了重要指導,從根本上杜絕和避免了土地私有制及其變相狀態的出現,所以說落實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是維護農村土地的重要途徑;(2)落實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在另一方面也實現了對土地所有權人對土地發包權和土地流轉的依法監督權和管理權的落實,這在很大程度上發揮出了集體在土地管理過程中,對土地利用的監督作用,這在避免土地出現撂荒情況的基礎上,為土地的平整與改良提供了重要支持。
二、穩定農戶承包權
農村土地農戶承包權,是我國農村土地第二次改革所提出和使用的,其是以農村家庭對農村土地予以承包經營為基礎的雙層土地經營模式。在這一模式當中,農戶對所承包土地具有長期使用權。從我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當中的內容可以看出,農村土地農戶承包制度在我國土地改革過程中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果,其在充分調動農戶使用土地積極性的同時,也實現了對農戶經濟收入的有效提升,這在解決農戶溫飽問題的基礎上,為農業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另外,從我國當時的農業發展水平來看,農村土地農戶承包制度非常符合我國當時國情,這也是其先進性、科學性的重要體現。
從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所提出的“穩定農戶承包權”內容來看,如何進行“穩定”是重要發展目標。筆者認為要想真正的實現對農村土地農戶承包權的穩定,至少需要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工作入手:(1)加大對農戶承包土地積極性的調動,并以此來實現對農村勞動力大量外流的情況,從根本上保證農村勞動力狀態,實現農村土地與農村勞動力的正比,在避免撂荒、廢耕情況出現的基礎上,提高農村勞動力的經濟收入;(2)加大對農村外出勞動力人口的普查,通過典型示范、政策幫助等途徑來吸引他們返鄉發展,加大對外出勞動力回流的驅動,并以此促動農村土地農戶承包權的穩定;(3)進一步體現出承包主體在轉讓土地經營權時所獲得的財產收益,當土地被征用后可以獲取財產補償,以適應農村土地承包權與經營權相分離的情況。
三、放活土地經營權
農村土地經營權既農民可以通過正規渠道對土地進行個人經營的一種權利,其是農民在土地承包權基礎上所實現的權力。土地經營權的出現實現了土地承包與土地經營的有效區分,這是對我國土體性質高級界定的結果,農村土地占有與使用由此而出現差別。農戶作為農村土地的承包人其既可以自己掌握所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又可以將經營權流轉出去獲取效益,但無論何種方式農戶始終都掌握著土地的承包權,這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農民的權益。土地經營權的出現,在保護農戶利益的基礎上,依靠經營權的相對獨立實現了土地使用的流轉,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農地使用的范圍和使用效率,這為農村土地的高效使用帶來了重要支持,是農業現代化進步的重要支持。
為了能夠更好的發揮出土地經營權的作用,達到保護農戶土地承包權基礎上,對土地經營效益的提升,我們要更為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農村土地的實際狀態,通過土地政策的進一步細化,來為土地經營權的流轉創設良好的條件,使土地經營權作用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予以完善,為進一步提高農村土地經營效果提供良好的支持。
(下轉045頁)
(上接046頁)
總結:
綜上所述,中國農村會議所提出的農村土地“三權”改革,其不僅能夠為農村土地權屬管理的規范化提供幫助,同時還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與進步的重要措施。為了能夠真正的實現中國農村會議對農村土地“三權”提出的要求,相關工作者必須要認真學習和研究中國農村會議上的內容,在結合地方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真正的實現“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目標,為農民權益提供保障,也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鄧叔明.淺談農村土地流轉的問題與對策[J].湖湘三農論壇,2009,00:85-87.
[2]譚貴華.關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制度之構建[J].經濟法論壇,2008,00:611-625.
作者簡介:李付良(1962年10月生)1986年畢業于鄭州大學現代管理專業,現任中共開封市委黨校副教授,29年來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多年來將自己的調研課題都放在了農村經濟與農村社會方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