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斌
摘要:目的:探究鎖骨鉤鋼板在老年鎖骨骨折并肩鎖關節脫位的臨床治療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間收治的62例鎖骨骨折并肩鎖關節脫位的老年患者行鎖骨鉤鋼板內固定治療的臨床資料。結果:術后隨訪時間6~12月,肩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100%;愈后均無畸形,術后無感染等并發癥。結論:鎖骨鉤鋼板治療老年鎖骨骨折并肩鎖關節脫位的臨床療效確切,有助于促進肩關節功能恢復。
關鍵詞: 鎖骨鉤鋼板;鎖骨骨折;肩鎖關節脫位
鎖骨骨折并肩鎖關節脫位是臨床上常見的的損傷,多由暴力沖擊引起,發生率約為6傳統手術存在固定不牢固的缺陷,常伴有愈合畸形,甚至不愈合,上肢運動功能的障礙,張力帶撕脫等并發癥。我院針對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間收治的62例鎖骨骨折并肩鎖關節脫位的老年患行鎖骨鉤鋼板內固定,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
1.1臨床資料
選擇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間我院收治的62例鎖骨骨折并肩鎖關節脫位的老年患者,其中男35例,女27例;年齡60~82歲;平均(71.5±2.3)歲;致病原因:運動摔傷例,交通事故例,;受傷至手術時間10~72h,平均(36.8±8)h。所有患者均經X線攝片檢查確診,肩鎖關節脫位采用Tossy分類:Ⅱ型29例,Ⅲ型33例,不穩定性骨折NeerⅡ型35例;均為單側閉合性新鮮損傷,傷后患肩有明顯腫脹、疼痛、鎖骨外側端畸形,且肩部活動受限,排除血管神經損傷并發癥。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鎖骨鉤鋼板手術治療,具體操作如下: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滿意后,將患肩墊高,于鎖骨前緣作一弧形切口直至肩鎖關節外后側,顯露肩峰、骨折端及肩鎖關節,切開患肩關節囊,清理淤血塊及破裂的關節軟骨盤,采用復位鉗復位肩鎖關節,并在骨折斷端作臨時復位固定。測量鎖骨鉤長度,將鎖骨鉤鋼板插入肩峰下關節間隙,鉤板尖鉤經肩關節后插入肩峰下,鋼板其余部分壓在鎖骨上。用3枚4.0松質骨螺釘固定骨折遠端于肩胛骨上,在骨折近端擰入2~3枚松質骨螺釘;對無法使用骨螺釘固定的骨塊,用可吸收先將鋼板與骨塊進行捆綁。隨即修復斷裂的喙鎖韌帶,對無法修復的喙鎖韌帶,可用喙肩韌帶代替,修補關節囊、撕裂的斜方肌、三角肌及周圍筋膜,逐層關閉切口,術畢。術后前臂頸腕吊帶或繃帶懸吊3d,術后第4d開展肩關被動節功能鍛煉,功能鍛煉3周后,繼續前臂頸腕吊帶保護,待術后6周去除吊帶行肩關節自主功能鍛煉,術后6~12個月拆除內固定物。
1.3觀察指標及效果評定
于術后隨訪6~12個月,觀察對比兩組肩關節功能恢復情況,及術后并發癥情況。采用Lazzcano肩關節功能療效評定標準進行評定[1]。
2結果
隨訪時間6~12月,按Lazzcano肩關節功能療效評定,優49例,良13例,優良率100%;愈后均無畸形,術后無感染、血管損傷、活動受限、疼痛、關節脫位等現象。
3討論
鎖骨骨折并肩鎖關節脫位因其獨特的解剖、生理特點,若不及時妥當處理,可引起疼痛、骨不連、肌萎縮、肩關節活動受限等并發癥,同時,老年患者機體功能衰退,手術風險較大,且術后肢體功能鍛煉不及時,往往因其肩關節或上肢的功能障礙,影響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質量。
鎖骨鉤鋼板治療鎖骨骨折并肩鎖關節脫位的療效確切,該療法具有以下優勢:(1)解剖型設計符合鎖骨S型不規則外形;(2)可于肩峰下關節間隙插入鎖骨鉤鋼板,且尖鉤設置在肩峰后下方,減少對肩袖的影響;(3)復位固定后一次鉆孔、測深,并在骨折近端及遠端擰入松質骨螺釘,有助于加強骨折內固定,以利于早期肩關節功能鍛煉;(4)早期固定及修復效果好,有助于減少周圍軟組織損傷,預防術后感染、神經血管損傷等并發癥發生[2]。
本文研究中,對62例鎖骨骨折并肩鎖關節脫位的老年患者行鎖骨鉤鋼板內固定,對鎖骨遠端鋼板固定,并與肩峰形成一個杠桿作用,更符合生理力學原理,使之在鎖骨遠端承受持續性壓力,以此為肩鎖、喙鎖韌帶等組織營造一個無張力修復環境,以促進肩關節功能康復。研究結果顯示,肩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100%;愈后均無畸形,術后無感染等并發癥。
綜上所述,鎖骨鉤鋼板治療老年鎖骨骨折并肩鎖關節脫位的臨床療效確切,有助于促進肩關節功能恢復,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王磊,王新,周路綱,等.鎖骨鉤鋼板治療肩鎖關節脫位及鎖骨遠端骨折術后并發癥的探討[J].創傷外科雜志,2010,12(4):365-366.
[2]劉宇軍.鎖骨鉤鋼板治療鎖骨遠端骨折和肩鎖關節脫位發生并發癥的原因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12,28(3):457-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