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超


摘要:目的:探討晚期肺癌患者實施舒適護理對疼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運用隨機抽樣的方法選擇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48例晚期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隨機分為對照組(24例,給予常規護理)與觀察組(24例,給予舒適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疼痛平均分值(3.41±1.52)分明顯低于對照組(6.31±2.74)分,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2.541, P=0.001<0.05);觀察組的生活質量評分(18.12±2.12)分高于對照組(12.35±3.52)分,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3.51,P=0.002<0.05);觀察組滿意度(87.50%)明顯高于對照組(75.00%),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x2=19.541,P=0.002<0.05)。結論:晚期肺癌患者采用舒適護理不僅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癌性疼痛,提高患者的耐受和護理舒適度,同時對提升肺癌晚期患者的生活質量也具有重要意義,可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晚期肺癌;舒適護理;疼痛;生活質量;滿意度
肺癌是人群健康、生命威脅最大的惡性腫瘤之一,有著較高的死亡率、發病率。近幾年來,肺癌發病率日益增高,已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質量。臨床中治療肺癌的手段不一,為了提高臨床治療的有效性,還需要給予相應的護理措施。本文為了進一步探討晚期肺癌患者實施舒適護理對疼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特選取我院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自2012年12月-2014年12月以來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48例,所有患者經診斷均符合相關診斷標準。均了解研究相關情況,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參與研究。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24例)與觀察組(24例)。對照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6例;年齡(36-68)歲,平均年齡(51.42±4.36)歲;病程(1-7)年,平均病程(5.12±1.36)年。觀察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9例;年齡(38-70)歲,平均年齡(52.36±5.41)歲;病程(1-8)年,平均病程(6.10±2.10)年。比較兩組患者的各項臨床資料,可得均P>0.05,即說明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具有均衡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包括一般臨床護理、環境護理及心理護理等。觀察組實施舒適護理,具體護理方法如下:
1.2.1生理護理 根據每位患者的具體疼痛實際情況以及疼痛反應開出合適的止痛治療方法,護理人員在觀察及時把患者情況告知醫生。要注意患者自行進行買藥,行程藥物依賴,出現病情惡化。生理舒適包含疼痛護理、呼吸系統護理以及飲食、環境和睡眠等的護理。第一,疼痛護理[1]。有資料表明晚期癌癥患者出現疼痛高達60%到70%,均為為中度和重度疼痛。疼痛護理中,護士主要是放松分散療法以及注意力轉移,實現非藥物的止痛方法,以達到患者疼痛減輕,使用三階梯的止痛法(也就是從少侵入性到低危險性,最后實現上升高侵入性以及高危險性的整個過程),加強用藥指導,不良情況要通知醫生處理。第二,呼吸系統舒適護理。因為晚期肺癌患者由于呼吸道分泌物日益增多,使得阻塞變成病死原因。需要幫助患者使用正確呼方式(將糜蛋白酶1支+5%NaHCO34ml+生理鹽水3.8ml+肝素100mg+10%Nacl 1ml+酚磺乙胺0.5g+慶大霉素8萬U,在進行霧化處理之后,使得患者吸入,1次/8h),并且早期開展胸壁叩擊以及胸壁理療,以吸痰使得胸悶、咳嗽、氣短、咳痰癥狀改善。患者要用高坐臥位深呼吸,實現足夠的氧氣的吸入。第三,飲食、環境和睡眠等的舒適護理。要保證患者在音響、光線、濕度等方面的舒適感。保持病室安靜,室內溫度控制在18℃到25℃,濕度是50%到60%。晚期患者食欲差,飯菜準備要做到易消化且色、可口、保證患者的營養增加以及維生素攝入的原則。舒適護理中,患者睡眠質量差、多夢易醒,主要提供使用的照明燈具光線柔和,提供安眠藥措施解決。
1.2.2 心理方面 舒適護理中心理方面,主要是對護士形象的維護、護患關系調整、家屬陪伴等。第一,護士形象的調整。護士要保持衣著整潔、得體,良好的形象,語言溫和,舉止大方。第二,護患關系調整。晚期癌癥患者會有不少焦慮、悲觀、恐懼消極情緒,護患關系如果良好,可以提高護理效果。護理人員要熱情,為患者介紹護理人員、分管醫生、病室環境和設施,患者可以適應新病房環境。第三,家屬陪伴。主要是家屬和親友探視,有專人陪伴,使得患者能感受到親情的支持,同時對患者家屬進行言行知道,減少不良刺激,使得患者有一個良好的情緒。
1.2.3社會方面 主要是社會關系給患者帶來舒適,主要是通過社會環境的優化,提供患者一個良好的治療環境。主要是在心理援助和健康指導方面。在建立優良護患關系前提之后,要引導晚期肺癌患者和家屬在死亡本質上,有一個正確的看法,使得患者在心理上得到一個援助。除此之外,還要注意在健康上對患者進行指導,例如注意不要被動吸煙,減少酗酒危害,減少防止空氣的污染,聲稱生活習慣,和家屬共同給晚期肺癌患者開展思想工作,調整患者自己心情,在患者喜好基礎上,提高自身抵抗力。
1.3觀察指標 1)癌性疼痛:使用 NRS 數字的分級法,0 代表是無痛,10 代表為劇烈,數值越大,疼痛越厲害。2)生活質量:患者采用 KPS患者生活質量開展護理 4周觀察。4 周之后,同護理前的基準分增加為≥ 20 分評定為顯著改善,較基準分如果增加 10 ~ 19 分評定為改善良好,增加 1 ~ 9 分,評分前后沒有出現變化,表現評定為穩定,降低視為惡化。3)滿意度比較:通過問卷的方式,調查患者的滿意度,可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三種。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病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患者疼痛評分、生活質量評分以(X+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臨床滿意度用率表示,以卡方檢驗,若P<0.05,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疼痛評分及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疼痛平均分值是(3.41±1.52)分,對照組分值是(6.31±2.74)分,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且兩組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t=12.541,P=0.001<0.05)。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18.12±2.12)分,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12.35±3.52)分,經對比分析,得到具有統計學意義(t=13.51,P=0.002<0.05)。其分布如下表1所示:
2.2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總滿意度為87.50%,對照組總滿意度75.00%,經統計分析,得到兩組有顯著差異(x2=19.541,P=0.002<0.05)),見下表2所示:
3討論
肺癌一直是癌癥中發病率較高的疾病,肺癌發病初期并無明顯癥狀,多與其它疾病癥狀相似,確診時往往已經是中、晚期,這加大了肺癌的治療難度,許多患者也都是在無疑之中發現的,使得晚期肺癌患者治療難度特別大[2]。在肺癌晚期,我們常采用舒適護理,適護理的萌芽產生于南丁格爾時期,Kolcaba在1995年的時候把舒適護理理論提出,舒適護理可以改善護理質量,提高手術患者的舒適度,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疼痛平均分值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在肺癌的護理中可根據患者不同疾病期的心理狀況及病情變化等情況,給予科學的健康宣教,同時應充分調動其內在積極因素,采取相應心理護理方案,使患者保持積極良好的心態,激發患者生存的勇氣與樹立對抗疾病的信心,從而有效緩解負面情緒,減輕肺癌患者的癌性疼痛癥狀,提高患者耐受。另外,通過舒適護理,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都有了明顯的提高,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這與其他相關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3],再次證實了舒適護理應用于晚期肺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偟膩碚f,晚期肺癌患者采用舒適護理不僅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癌性疼痛,提高患者的耐受和護理舒適度,同時對提升肺癌晚期患者的生活質量也具有重要意義,可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林少華.舒適護理在晚期肺癌中的應用[J].吉林醫學,2011,32(28):6026-6027.
[2]高鳳久,趙連福,劉雅玲等.晚期肺癌患者的舒適護理[J].沈陽醫學院學報,2013,15(2):111-114.
[3]吳暉,屈明娥,晏愛云等.102例晚期肺癌患者舒適護理管理[J].河南職工醫學院學報,2012,24(6):78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