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朱

摘要:目的:對肺葉切除術的圍術期護理進行分析和探討。方法:選擇從2013年4月到2014年3月在本院就診并接受肺葉切除術的患者50例,行圍術期護理,分析和探討圍術期護理的的措施和體會。結果:全部患者均在預期時間內康復出院,抑郁病例由護理前的25例減少到4例,排痰困難由16例減少到5例,引流管阻塞由9例減少到1例,護理效果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肺葉切除術患者行系統、針對性的護理可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有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能確保患者在預期內完全恢復,值得推廣。
關鍵詞:肺葉切除術;圍術期護理
臨床上治療難治性肺結核的最有效方法是肺葉切除術,但手術創傷大、術后并發癥多,對患者造成嚴重的心理和身體創傷,想要減少對患者身心的傷害,除了需要較高的手術技術外,還應有高水平的圍術期護理,否者會引起患者精神萎靡、無法有效排痰情況及引流管阻塞,危害患者的術后恢復。相關的研究表明[1],系統、針對性圍術期護理能確保肺葉切除術的順利進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使患者能在預期內恢復。為了驗證上述觀點,本文特以50例在本院就診并接受肺葉切除術的患者為例進行分析和探討,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從2013年4月到2014年3月在本院就診并接受肺葉切除術的5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2例,女27例;年齡33~64歲,平均年齡(38±1.5)歲。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并已與院方簽署知情同意書。
1.2護理措施
1.2.1術前
做好術前的各項準備工作,確保后續工作的開展。囑患者禁煙。吸煙不僅會導致切口感染,還會提升術后肺不張的發生率。對于有吸煙史的患者,由于長期吸煙,短時內戒煙很難。對此,我們的醫護人員進行了戒煙教育,對吸煙的危害進行了分析,詳細講解了吸煙引發的疾病,尤其是肺部疾病,讓他們認識到戒煙對術后恢復的意義。同時,與家屬進行溝通,讓家屬也認識到戒煙的必要的必要性,并監督病人遵醫囑。為了消除患者的緊張、恐懼心理,耐心、主動、和藹地向患者介紹病情、手術情況以及術中可能出現的不適癥狀,讓患者做好心理準備。 組織患者進行咳嗽、排痰、深呼吸等相關訓練。了解患者的營養狀況,引導患者合理膳食,食用易吸收、已消化、營養豐富的食物。對精神狀態不佳導致的食欲下降的患者進行安撫,使其按要求進食,必要的情況下可靜脈注射營養液,以確保患者的營養狀態能支持手術的實施。
1.2.2術中
患者配合是麻醉順利實施的基礎,為了讓患者配合,向患者講解麻醉的重要性和意義;配合麻醉師連接好麻醉劑,插好器官插管,進行誘導全身麻醉;固定好患者體位,做好溫鹽水準備,確保連接好電極板設備;嚴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發現異常情況立刻通知醫師;根據病情的變化調整。根據病情的變化調整靜脈滴注的速度
1.2.3術后
為了確保管道處于正常使用狀態,要定期檢查管道,發現扭轉、過度牽拉、脫落、打折的現象及時處理;為了確保引流管處于密封、通暢狀態,應每小時擠壓1次引流管進行驗證;密切觀察引流流量、顏色、形式。如果引流量超過200mL/h,可取半坐臥位,然后引導患者輕咳,以便讓血液及時流出,避免胸腔積血;對患者呼吸進行護理:引導患者進行鼻呼氣、口吸氣,并遵醫囑給予霧化吸入;每1~2h引導患者咳嗽、排痰等1次,囑患者咳嗽后再呼氣,深吸氣后屏氣。
1.3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x2檢驗,統計所得具體數據的分析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如果P <0.05,則表示結果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通過圍術期護理后,全部患者均在預期時間內康復出院,抑郁病例由護理前的25例減少到4例,排痰困難由16例減少到5例,引流管阻塞由9例減少到1例。與護理前相比,護理后效果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討論
肺葉切除術是一項技術復雜、精度要求高的胸外科常見手術,除了對手術要求較高外,還對護理質量提出了較高的要求[2]。高水平的圍術期護理能安撫患者的恐懼、緊張、抑郁等情緒,使他們更愿意接受治療。手術創傷大、術后并發癥多是肺葉切除手術主要特點,會對患者造成嚴重的心理和身體創傷。為了減少對患者的傷害,我們不單要提升手術的技術水平,減少對患者身體的傷害,還要提供高水平的圍術期護理,撫慰患者的心理創傷。對于護理人員,我們不僅要具備熟練的護理技術和專業素養,還要對每個患者的病情、心理情況有一個清晰明確的認識,做到能根據每個具體患者的情況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提升護理的質量和有效性。靈活運用各種護理措施來確保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此外,還要對術中和術后可能的突發情況做好準備,做到事件發生后冷靜地進行處理,讓患者無論在何種境況下都能得到最專業的護理,讓患者以最佳的身體狀態和心理狀態安全渡過圍術期。
本組部分患者由于對手術、疾病的認識程度不夠,患者極容易在術前出現恐懼、緊張、抑郁等情緒,甚至因此不愿意配合術前準備工作,無法有效開展消毒、麻醉、插管等工作。為了讓患者配合,向其講解術前準備的重要性和意義,打消消極情緒,最后所有患者均能積極配合前期準備工作[3]。為了降低術后肺部感染、后肺不張等并發癥的發生率,鼓勵咳痰、咳嗽,組織呼吸功能鍛煉,并囑患者戒煙,適當活動。術前正確的呼吸道管理和指導是開胸術后恢復的關鍵,通過提升患者的手術耐力,減少和預防肺部并發癥的發生。
術中配合麻醉師連接好麻醉劑,確保各種儀器的正常使用;插好器官插管,進行誘導全身麻醉,建立靜脈通路,并根據病情的變化調整靜脈滴注的速度。協作麻醉師處理突發情況;固定好患者體位,做好溫鹽水準備,確保連接好電極板設備;嚴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記錄患者生命體征、尿量等變化。
與術前護理、術中護理相比,術后護理最為重要,是整個圍術期護理的關鍵,高水平的術后護理能顯著降低并發癥的發生幾率,尤其是心、肺并發癥。所有患者均置1-2根胸腔閉式引流管,通過管道檢查,及時消除扭轉、過度牽拉、脫落、打折的情況。定期擠壓引流管,避免血凝塊阻塞,確保引流管通暢。密切觀察引流流量、顏色、形式,若引流量增多,極有可能是胸腔內出現活動性出血,可取半坐臥位,然后引導患者輕咳,以便讓血液及時流出,避免胸腔積血。同時,加強血氧飽和度、血壓、尿量、心率的監測,對于并發心肺功能減退、肥胖、高齡的患者,應檢測是否出現低氧血癥,確保及時發現及時解決,減少對患者生命健康的影響。對于術后疼痛,應引導患者自主克服,必要的情況下可肌注嗎啡等鎮痛藥物,以免由于疼痛患者不愿下地活動、咳痰和咳嗽。排痰效果不好會導致分泌物潴留阻塞支氣管,導致患者肺不張、肺感染。肺不張、肺感染是一種常見的肺葉切除術并發癥,輕則患者憋氣、高熱、咳痰,重則會導致肺炎、呼吸困難,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如果常規的排痰措施效果不好,無法有效改善肺部感染、肺不張等并發癥癥狀,應及時轉入重癥監護病房(ICU)治療。由于術后排痰效果直接影響疾病的轉歸,應綜合運用多種排痰技術,比如咳嗽排痰、咳痰排痰以及叩背排痰,確保痰液及時排出。本組患者均采用了叩背排痰技術:“用一只手對患者的術側胸部進行按壓,用另一手呈杯狀按由下到上、由邊緣到中間的順序對患者背部進行有節奏的叩擊,囑患者在深吸氣屏氣,咳嗽之后再呼氣”。在患者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為了避免術后患者肺部感染,應多鼓勵患者多活動,定時叩背,有效翻身。如果患者痰量增多卻無法咳出,且伴有高溫的情況,應加強霧化、叩背等排痰措,必要的情況下用支氣管鏡、吸痰管吸吸痰,減少盡可能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的可能。
在本次研究中,50例患者行圍術期護理后,均在預期時間內康復出院,抑郁病例由護理前的25例減少到4例,排痰困難由16例減少到5例,引流管阻塞由9例減少到1例護理效果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總的來說,肺葉切除術患者行系統、針對性的護理可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有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能確保患者在預期內完全恢復。
參考文獻:
[1]劉長紅,張一明.22例電視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的圍術期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0,14(20):78-79.
[2]Fabiana Faleiros,Maria Lúcia Araújo Sadala,Eliana Mara Rocha.Relacionamento terapêutico com crian?a no período perioperatório: utiliza??o do brinquedo e da dramatiza??o/ Therapeutic relationship with child in perioperative nursing care/ Relación terapéutica com el nino en el período perioperatorio[J].Rev.esc.enferm.USP,2002,36(1).
[3]胡露曉.淺議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的圍術期護理[J].健康必讀(下旬刊),2013,(7):218-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