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宏

摘要:目的:本文分析肝癌介入性治療過程中的專業護理重要性,以提高護理質量,同時提高病人生存的質量。方法:對500例肝癌患者,行介入治療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與健康性教育,實施術前“評估,訓練,準備”,術中的良好“配合,觀察”,術后的“觀察、護理”等。結果:經過專業性護理,達到了減輕病人痛苦,同時提高護理質量,治療質量和患者的生存質量。結論:在肝癌患者介入性治療的過程中,專業性護理就是非常重要與需要的。
關鍵字:肝癌患者;干預;治療;護理
目前,肝癌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同時,癌癥的生存率也相應的提高.肝癌介入治療是經股動脈插管將抗癌藥物或栓塞劑注入肝動脈的一種區域性局部化療方式.介入治療創傷小,恢復快,效果性好,可反復進行,已經越來越多應用在臨床,尤其多應用于失去手術機會的“早中晚期”肝癌,成為非手術性治療的首選辦法[1],專業性護理是保證肝癌“介入治療”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之一。針對這一系列問題,筆者收錄了肝癌患者500例臨床相關資料,現在將進行如下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與分組
在2010年1月——2011年11月期間,本次統計例子500例,男299例,女201例,年齡23——74歲,年齡平均在55.5歲。肝癌患者是無比較差異統計意義,只是具有參考性。本實驗主要是所有患者采取隨機分組,主要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233例,實驗組267例,實驗組在肝癌治療加護理的基礎上給予患者生理、心理等專業護理干預,對照只進行常規治療以及常規護理。
1.2護理干預
護理專業人員進行專業護理干預的辦法:詳細向患者了解其癥狀、體征,家庭、工作情況,心理狀況,并耐心解釋其病情病理,治療方式,遠離悲觀情緒,微笑服務,需要向患者講解肝癌知識,增加患者信心,改變患者消極心態。協助減輕患者顧慮以及心理恐懼感;需要家屬安慰陪伴,給予關心照顧,緩解家屬情緒緊張,要求護理人員熟練掌握疾病與治療方法的專業知識,正確運用溝通交流技巧以及方法;合理探視病情,給予病人充裕的休息時間。
1.3方法
根據患者在住院前以及出院后9周觀察,進行量表測試,采用自評癥狀量表以及生存鑒定質量簡表,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綜合測評。根據統計學方法,采用軟件完成,計量資料應用t檢驗方法,以及p<0.05說明統計學存在差異,具有統計意義。本實驗將進行臨床、檢驗、影像、病理等確認就診。治療方法:在患者局麻下用seldinger法,進行經股動的脈穿刺,接著在X線的電視監控下,進行導管送到腫瘤供血靶動脈中,行灌注的化療與栓塞的治療。關于疾病治療的用藥:順鉑(60-80mg)或者卡鉑(400-600mg),表阿霉素(50mg)或者吡柔比星(50mg),絲裂霉素(8-10mg),5-氟尿嘧啶(1000-1250mg),生理鹽水將稀釋成160-210ml溶液,通過導管內進行緩慢勻速的注入(用“高壓注射器” ),接著,注栓塞劑[超液化碘油與表阿霉素或者吡柔比星18—30mg,混合乳劑(10—30ml),或者用“明膠海綿”顆粒。這樣推注入完畢后,將退出患者導管,壓迫患者套管部位止血,局部進行相關包扎。
2理論過程干預分析
2.1心理性護理及健康教育
心理護理非常重要,防止患者為得肝癌產生各種復雜心理的變化,這些因素跟患者死亡、家庭的條件及其病痛折磨等發生直接的關系。防止因無法正確的面對現實,而產生的自暴自棄,不能積極主動配合治療;防止因求生欲望強烈,而產生的害怕面對死亡,擔心預后情況,讓一切都寄托在希望治療之上。進而在介入治療之前中后表現出精神高度性“緊張、恐懼與痛苦”,不能更好的配合治療,達到最可觀治療效果。固對患者各種心理的變化,需要進行認真的分析,對其實施有效心理專業護理,使患者精神壓力降到其最低,最大限度消除患者心理的負擔,積極認真的配合治療以便減少術中后并發癥,以達到期限最佳治療的效果[1]。同時,介入治療就是一種新型治療的方法,病人與家屬對此如果不了解,作為護理人員應該表現出“熱情,關懷,理解與和藹可親態度”,關心患者復雜思想變化狀況,迅速取得患者信任,通過溝通與親切的交談,觀察患者情緒的變化,做好相關思想性工作,爭取到患者理解同意與配合工作。術前,需要詳細地向病人與家屬講明此手術相關“優越性,目的,意義”,以及操作的過程,術中需要配合注意的事項。如果產生不適反應應急,如藥物不良反應情況等,使病人對手術的過程要有大致了解,消除病人思想性顧慮,穩定其情緒,使處在接受治療最佳性狀態,最大的限度地減少因心理性因素而導致的在治療前中后的負效應性。
2.2術前的護理
2.2.1術前評估、準備完成的情況
術前應評估好患者是否存在手術禁忌癥。有如下情況者則不能進行介入手術。(1)肝功能嚴重障礙,如:嚴重黃疸 [膽紅素>51tanol/L,AI >120U(視腫瘤大小)]、凝血機能減退等。大量腹水或重度肝硬化,肝功能屬Child C級;(2)門靜脈高壓伴逆向血流以及門脈主干完全阻塞,側支血管形成少者;(3)感染,如肝膿腫;(4)癌腫占全肝70%或70% 以上者(若肝功能基本正常,可采用少量碘油分次栓塞);(5)白細胞<3 000;(6)全身已發生廣泛轉移者;(7)全身情況衰竭者。如果用碘過敏做試驗前,需要詳詢患者的過敏史,用藥史,家族史,以及腎功能不佳情況,例如“哮喘,蕁麻疹,甲狀腺的功能亢進,糖尿病,心臟病”等。術前完成體重、血壓、心電圖的監測。對凝血機能障礙或血小板減少者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以防手術過程中發生大出血。嚴格是禁忌患者對其造影劑產生不良反應危險的因素。術前一天需要完成“沐浴,更衣,剪指甲”等衛生。手術的區域需要皮膚檢測充分的準備[1],備檢測皮過程,臍部以下到大腿上的1/3處,雙側到腋中線處,包含會陰部位,需要注意就是“雙側腹股溝”處有沒有皮膚破損,瘢痕及感染,同時清洗干凈。檢查其凝血時間與凝血酶元的時間。術前,在6小時內禁食禁飲的注意點。需要提前30分種進到“放射介入”治療室內,鋪好手術床,需要協助患者平臥到檢查臺,讓患者處舒適的體位,松解患者領口,如果有假牙者需要取下,安裝放整齊各種監護的設備,建立靜脈通道,低流量的吸氧,目的是放松心情迎接手術,配合手術順利進行。
2.2.2術前的訓練
術前還需要訓練床上大小便,這是專業護理的要求之一。術前,訓練患者床上的排便,以便術后進行臥床,不習慣在床上進行排便,這樣就容易導致“尿潴留”等現象,同時,避免術中膀胱的充盈到病人煩躁性影響相關性操作,或者因尿“失禁”而影響污染到手術臺。訓練強調患者吸氣以及屏氣的動作,防止其呼吸偽影而影響出圖像的質量,術前的鍛煉是非常的重要以及注意的地方。
2.2.3環境準備與術材準備
環境非常的重要,介入手術間需要嚴格性消毒與隔離制,術前需要造影室的通風,讓空氣進行消毒,按照層次流手術室的管理,保證其層流的裝置需要正常的運行,需要溫保持在21~25℃,相對性濕度要在50%左右進行,室內需要保持“整潔,安靜”;術前,血管性造影機,操作臺,治療臺與監視屏架需要用消毒液進行擦拭,并且需要拖地。手術的藥品以及器材肯定是必不可少的,準備術中的器材,藥品,耗材以及各種搶救設備。
2.3術中的護理
2.3.1嚴格觀察手術的進程和患者病情的變化
術中需要護理,是手術成功的重要環節之一。需要在中聽取患者的主要訴說,這是發現異常和及時處理,對造影前對病人解釋過程中有些帶來的不適應反應過程。例如全身發熱,胸悶輕度。這過程需要觀察是否過敏現象,例如出現頭暈、氣促、嘔吐、胸悶、心悸、惡心、蕁麻疹等不良性反應。以此同時需要關注患者的面容,神態以及生命現象變化情況。隨時嚴謹注意手術進展情況,增添及時所需要的物品等,讓手術順利進行。
2.3.2胃腸道反應的護理
腸道反應是不可忽略的現象,根據患者溶解抗癌藥物所需,這是保證藥物輔助有序按時的灌注,但是由于栓塞作用應激性反應引起胃部不適現象也會可能出現,例如惡心、倒胃、嘔吐等現象。術前,需要
按要求溶解所需抗癌藥物,保證藥物按時有序順利灌注,部分患者在術中往往因高濃度化療藥物及栓格拉司瓊3.00mg進行靜脈注射,還需要地塞米松10.00mg、5.00%葡萄糖的注射液進行靜脈注射,這樣可以降低胃腸道的不良性反應。如果發生嘔吐嚴重,根據程度評估,安慰病人,囑咐深度呼吸,需要及時的吐物將清理干凈,需要面部擦洗掉。
2.3.3疼痛以及拔管后的護理
疼痛肯定是有的,這是不可避免的。化療加以栓塞的疼痛是較為單純化的治療療重,因為栓塞會引起組織內部缺血,同時壞死炎癥,將刺激其肝包膜這樣會導致肝區的疼痛,采用造影劑或者是血栓讓血管“痙攣以及壁營養”的受到阻礙,將會導致組織內部性缺血缺氧,也就是可以引疼痛現象[2]。此時,還需要作好其解釋的工作,解除病人的恐懼心理,據患者的情況用止痛劑,在必要時還需要氧氣的充分吸入。拔管后一段時間就會可能疼痛,需要加強護理,當藥物進行灌注完后,因為肝癌病人的凝血因子的減少,加上手術的肝素,并且化療藥物。由于上述的過程,拔出鞘管后,會出現穿刺點的壓迫時稍久,按照“壓穿刺”部位,在前后20分鐘進行加壓包扎的,平車將送患者進行回到病房。
2.4術后的護理
2.4.1穿刺部位及生命體征的觀察
術后7小時內,需要嚴謹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意識改變,26小時內將平臥,術側肢體的伸直位將制動25小時左右,沙袋的持續壓迫局部時間6h,觀察其穿刺部位的現象:有沒有滲血,皮下的血腫,注意到患肢的皮溫,顏色,感覺等,測定足背動的脈搏動變化,了解血運情況,每隔15min進行檢查1次,持續時間為2h小時。需要囑家屬進行按摩其雙下肢,這樣目的防止“下肢”深靜脈的血栓相關形成。部分病人出現疼痛,多為栓塞部位腫脹,及時遵醫囑給與杜冷丁等鎮痛藥劑,解除病人痛苦。
2.4.2發熱的護理
這術后可能有出現發熱的現象,應嚴密監測生命體征變化。介入治療后,早期性發熱的就是由于腫瘤的壞死將產生出吸收的熱,一般情況下,溫度于38.1℃~38.6℃,一般是不超39.1℃,可以給物理性進行降溫,多給予飲水,這樣2t~3t后,體溫將多可以到達恢復其正常溫度。如高熱不退,應及時報告醫生,配合實施治療,并嚴密監測生命體征。術后進行1周左右時間,由化療藥物不良性作用,機體的抵抗能力要下降,采取預防感染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應該注觀察病人體溫變化,同時注意患者的衛生,保持衣物,床單位的清潔,舒適,加強其口腔與皮膚等的基礎性護理,協助進行生活護理。
2.4.3胃腸道反應的護理
腸道反應,一般是機制內與藥物的反應。術后,患者是常常出現著不同程度胃腸道現象反應,主要就是表現:惡心,嘔吐,腹痛等。甚至有時候會出現頑固呃逆的,一般情況是使用胃復安,樞丹注射可以緩解。注意其腹痛部位的“程度,頻率,持續時間”。對于呃逆的頻繁者,可以予用利太林20.00mg肌內的注射,發現嘔吐現象時,囑病人深呼吸進行,頭需要偏向至一側,防止窒息,觀察并且同時記錄其嘔吐物“量,性質,顏色”,以及及時需要清理患者嘔吐物,保持清潔,舒適的環境。飲食宜清淡,少量多餐,加強口腔護理,減少不良刺激,促進毒素排泄。
2.4.4飲食
要要時時的觀察到患者的飲食情況變化,靜脈補液理論要求,鼓勵病人多飲水,加速造影劑的排出,減輕其化療藥物及其造影劑對患者腎臟損害,觀察尿液尿色變化,每日的尿量應該在2100ml以上。術后,先以少量的“流質溫涼”為最佳,沒有特使不適后,第2日可以給予半流質,沒有不良反應后逐漸慢慢恢復正常的飲食,進食需要“易消化的高熱量,高維生素,低鹽低脂等,但是口味出現宜清淡的需要忌辛辣性刺激的食物,少量并多餐,保持口腔清潔,促進食欲。
3結果
應用試驗組進行以上全部護理,而對照組進行了普通的護理。經過觀察將出現以下的情況,見表1:
在根據兩組肝癌患者癥狀的自行評估表比較以及結合上述表,分析得出:關于治療在護理中要注意:關注以及檢查患者的“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捷度、抑憂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以及其他”外部因子的產生。經過分析,實驗組在10周干預治療,除了身體軀體無差異,另外的外部因子有了統計意義。但是對照空白組護理干預(普通),進行質量測定測試仍然沒有統計意義。這說明了在結果中有實驗組的專業性護理產生了作用。
4討論
從研究分析得出,實驗組進行干預除了在軀體沒有明顯的統計意義外,其余有統計意義,對照組沒有統計意義,說明了專業護理的作用明顯。在表1中,實驗組除了軀體在第8周沒有統計意義,其他3組有統計意義,說明干預(術前、術中、術后)是患者治療信心的關鍵所在。
正確的輔助以及為治療順利進行重要的一步就是需要心理安慰,這樣可以幫助患者放松心情之外,還加快了治愈,減少了生命死亡率。實驗證明,給予患者專業的護理,就是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也是科學發展觀促進護理學科的前進。
目前,肝臟介入的治療已經非常成熟,其創傷小,又加快了區域化療提高其療效,降低抗癌藥物全身的不良性反應,這是“早、中、晚”期肝癌病人主要治療的手段。由此,認真的作好病人心理的護理,完善術前的準備,加強術中準備、術后細心的觀察,預防術后,并且發癥就是整治療的過程中之重要的環節,通過500例介入肝癌治療的精心護理,這提高了病人的戰勝“疾病信心”,每例病人順利將完成其治療,為延長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的質量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筆者個人認為,“早、中、晚期”肝癌患者介入治療性,需要專業化護理是十分的重要,應力求達對病人在醫療及心理上整體性護理,讓介入治療將在臨床的運用中,發揮出更大效用。
參考文獻:
[1]方文,伍雪冰,健康教育對肝癌介入治療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03,18(30):266.來源:醫學教育網
[2]丁榮霜等.熱療輔以介入治療巨塊型肝癌的護理23例[J].實用護理雜志,2002,18(3):51.
[3]肝癌發生的主要階段,這其中主要是涉及細胞周期、炎癥相關信號導向、腫瘤轉移、凋亡抑制和抑癌基因等,提示肝癌發生、發展與肝細胞多種信號通路密切相關[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