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迪
摘要:《紅樓夢》是我國古代一部具有很高研究價值的小說,其中描寫了眾多的人物,且人物形象個性鮮明,尤其是大量的女性人物描寫更是惟妙惟肖。同時《西廂記》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達到了一個很多高的成就。本文分別分析了《紅樓夢》和《西廂記》的主要人物性格并對其進行了一系列的比較。
關鍵詞:紅樓夢;西廂記;主要人物性格;二者比較
一、《紅樓夢》中的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一)林黛玉的人物性格分析
林黛玉是《紅樓夢》中女性人物的主要代表,在她的身上我們可以總結出很多特性。她出身不好很小就開始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她又天資聰慧和多愁傷感,多愁善感和她的天資聰慧是有一定的關系的,因為寄人籬下又加上天資聰慧所以她對別人的言語和行為都十分的敏感,別人針對她的一些行動她都會異常在意。因為她沒有自己的財產,又加上外來到賈府的沒有一個可以依靠可以十分信得過的人,所以她也充滿了自卑的情懷,由于對他人的不信任也使她總給人一種冷若冰霜、高傲的感覺,其實她的內心是很脆弱的。她也鄙視那些世俗分子,這讓她和寶玉的性格不謀而合,他們在一起總能有很多樂趣卻又要突破很大的世俗壓力。首先對于愛情她敢愛敢恨,但又很有大家閨秀的修養,總給人一種清新脫俗的感受,但她在愛情中卻總也不會主動地去追求,這和她的自卑情懷有著很大的關系,她在內心十分在意自己的出身也使她對寶玉對她的愛也沒有十足的信心,所以她總喜歡作弄寶玉,不斷地試探寶玉,用寶玉來取樂。寶玉是她在榮國府里最知心的一個人,也是她唯一的精神和感情寄托,但在這個封建傳統占據主導地位的環境下,他們倆的愛情顯然是不能走到最后的,因為他們違背封建社會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們的力量在這個大環境下顯得是那樣的微不足道,最后沒有和賈寶玉在一起也使她的人生以悲劇結尾。
(二)賈寶玉的人物性格分析
賈寶玉可謂是《紅樓夢》中的點睛人物,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作者的影子,也可以說是作者對于自身的真實寫照。他出身于封建的大家族,又充滿了靈氣,是家族繼承者的不二人選,同時都對他給予了很大的希望。有人說賈寶玉是封建社會中不求上進的紈固子弟,有人說他敢于挑戰封建傳統的士大夫觀念,也就是學而優則仕的封建思想。他鄙視封建世俗思想,不愿意受封建倫理綱常的束縛,他對人主張平等友善,反對欺凌弱小,尊重不同人的不同個性,喜歡按照自己的個性去做事。他的主張追求個性自由集中體現在了他的愛情觀上,由于在整部小說中女性人物眾多,而男性人物則集中在了賈寶玉身上,所以他的感情生活也十分讓人注意,他喜歡林黛玉但最后卻沒有和她在一起。因為他想追求自由平等的愛情,他深愛著林黛玉,卻又要和封建傳統做斗爭,他也就生活在愛情和封建思想的矛盾之中。他喜歡林黛玉個性灑脫這和他的個性喜好是分不開的。在他的思想里,他愛憎分明不會半點趨炎附勢,他同情那些在底層受壓迫的人們,相反那些傳統世俗男性他更喜歡和那些生活在封建社會以男人為主導的環境下的女性在一起。因為她們和封建世俗男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純潔和污穢,聰慧和迂腐,單純和虛偽,美好和卑鄙。賈寶玉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也就有了自己的價值觀,也就是他日后的行為準則。賈寶玉反對封建社會男尊女卑以及封建貴族階級等一系列的秩序,這種思想是建立在他優越的出身環境下,他一方面十分反對封建傳統秩序,另一方面他又離不開封建貴族。他同情弱者,堅持和林黛玉自由的戀愛,這都是封建貴族給他的特權才有的,他所鄙視的也是他所依賴的,他還沒有達到封建統治階級的高度,不足以推翻這種秩序,所以他的人生也注定是一場悲劇。最后他選擇了出家到超現實的世界中去了。
(三)薛寶釵的人物性格分析
薛寶釵出身于封建的貴族家庭,她也飽讀詩書懂得人情世故,但與黛玉不同的是她出身的環境不同,她是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的既得利益者,她深刻地懂得該如何維護和追求自身的利益。她不像黛玉那樣孤傲也不像她那樣個性鮮明。總給人一種溫柔賢惠,在賢惠中又不缺少智慧,所以長輩們都很喜歡她,在大部分人的心目中她和寶玉也是般配的一對,以至于大家都喜歡叫她寶二奶奶。在寶釵的身上可以充分看到封建社會貴族之間聯姻的特性,這種聯姻為的就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薛寶釵很懂得人情世故體現在她的為人和處事方面,在為人方面,在賈府這個很復雜的大家庭里面,懂得在眾人里面該如何周旋,對于一些不關乎自己的事情她采取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在與人交往方面,她不會去樹敵,對待她人總給人一種和藹可親,溫柔善良的態度,不像黛玉那樣孤傲,與人總保持一種平和自然、溫和可親的關系。她的這些做法無疑就是為了迎合賈府長輩的心意以達到兩家聯姻的目的,對待一些下人她也會表現得很平易近人,不會半點瞧不起和鄙視他們,以至于他們對她的評價都很高,但這也體現了她性格中的一部分虛偽和狡猾。因為她深受封建傳統思想的影響,所以她一直遵從著三從四德、三綱五常的封建論理。以至于她和寶玉在價值取向上的不統一,也為她日后的命運悲劇埋下了伏筆。總之,無論是喜歡她也好、不喜歡她也罷,她在全篇小說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為作者為我們塑造了一個這樣的人物形象,既不只是讓我們贊美他,也不只是讓我們討厭她,而是寄予了作者十分復雜的情感。這樣一位溫柔賢惠、知書達理充滿智慧的才女在深受封建傳統思想教育的環境下,一步步的走向命運的悲劇,讓我們在同情她的同時更加痛恨封建社會中毀滅人性的倫理道德。
二、《西廂記》中的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一)崔鶯鶯的人物性格分析
崔鶯鶯出身于統治階級家庭,給人一種大家閨秀的感覺,知書達理接受過很好的教育,她內斂含蓄。外在給人一種端正富有教養,內心又充滿了激情。在封建倫理的教育下,內心又充滿了對自由愛情的向往。在張生就她的時候她也對張生一見鐘情,對張生也表明了自己的心意,她飽嘗相思之苦也越來越不滿老夫人對她的約束, 她想沖破世俗的壓力追求自由的愛情。可是外在的束縛雖然很強大,但她內心的的自我約束才是主要的,這和她接受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也就是封建社會傳統倫理對于女性的束縛。在老婦人許諾張生在考取功名之后可以迎娶崔鶯鶯之后,她擔心張生在考中之后拋棄自己,她又擔心張生落榜之后婚事成為泡影,所以她的內心一直在承受著很大的精神壓迫。《西廂記》充分的描寫出了崔鶯鶯的戀愛心理,她既想自由戀愛又不敢去追求,不敢去追求卻又很想去愛的矛盾心理。還細致的展現了她內心的復雜變化,就是開始受壓迫束縛慢慢的敢于沖破阻力去戀愛的過程
(二)張生的人物性格分析
張生在《西廂記》中給我們的感覺是溫文爾雅、飽讀詩書但又有點呆頭呆腦的。他膽識過人、聰明機智為了追求愛情不畏困難和危險,他又敢于反抗封建傳統禮教。在整部戲中給我們留下一個喜劇形象。他在進京趕考的途中遇見了崔鶯鶯并為她的氣質和美貌所吸引并要去追求她,在崔鶯鶯被圍普救寺,崔老婦人許下承諾之后,他意識到自己的機會來了。并憑借自己的聰明機智解決了這場危機,這也就體現了他為了追求愛情不畏強暴。遇見困難沉著冷靜、臨危不亂膽識過人,也更襯托出了他的才華和能力。同時也加深了崔鶯鶯對他的了解,也獲得了崔鶯鶯的芳心,為后面他們的有情人終成眷屬打下了基礎。張生對崔鶯鶯的愛情追求中間經歷了很多磨難,因為他們出身地位的差距,尤其在封建傳統社會講究門當戶對思想占據主導地位的情況下,張生的這種敢于打破常規更加顯得難得可貴。還有的是他本以為救下崔鶯鶯之后憑著崔老婦人的許諾就可以和崔鶯鶯在一起,但沒想到的是崔老婦人又讓他考取功名后才能把崔鶯鶯嫁給他,雖然這個要求有著很大的難度他也沒有放棄這個能和迎娶崔鶯鶯的機會,這也體現了他的不屈不撓、為了目標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時為了獲得紅娘的幫助他不惜下跪懇求紅娘,這也說明他能屈能伸的個性,也體現了他對于愛情的忠貞。總之對張生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對后世的文學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三、《紅樓夢》和《西廂記》的主要人物性格比較分析
(一)林黛玉、薛寶釵和崔鶯鶯的性格比較
通過以上對林黛玉、薛寶釵和崔鶯鶯的形象分析,我們可以來對她們進行一下比較。首先從出身背景來看,林黛玉的出身是比較凄涼的,從小就寄托在別人家這也和她后來敏感的性格是分不開的。相反薛寶釵和崔鶯鶯都是屬于封建貴族家庭出身的,都深受封建傳統禮教思想的影響,所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對她們的影響很大,但崔鶯鶯對于愛情的追求要比薛寶釵更大膽些,這也是她最終獲得幸福的原因,雖然都是受封建思想教育長大的兩個人,崔鶯鶯更敢于沖破封建禮教的束縛,薛寶釵是一位知書達理、遵守三從四德、把家族和父母的使命放在了第一位,在愛情選擇面前她就顯得較為被動。兩個同樣出身的傳統女性但他們的命運結局卻是不一樣的,在崔鶯鶯的身上我們寄托的是一種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祝福,相反在薛寶釵的身上我們留下的只能是惋惜和同情,還有就是對封建社會傳統對女性迫害的那種痛恨。再來說一下林黛玉,相比以上兩位,黛玉給我們的多是高傲、刁蠻和個性鮮明的特點,她愛著寶玉最后卻沒有和寶玉在一起,這和崔鶯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因為同樣在封建社會尤其是男性占據主導地位的情況下,男女地位的高低是有很大的不同,林黛玉面對的是強大的封建家族,而寶玉的特權地位正是這個強大的家族所給的。崔鶯鶯本身就處于優勢地位,她所要沖破的只是來自于父母的束縛,顯得更容易些同時張生的考取功名也符合封建社會的傳統觀念。還有的是薛寶釵相比林黛玉更懂得人情世故,懂得如何塑造自身形象、如何取得大家的接受和喜歡,她相比黛玉要沉穩包容,懂得如何保護自己。相反黛玉的性格九比較單純,她不愿受約束,敢怒敢言和討厭鄙視那些世俗之人,這也讓她贏得了寶玉的愛情。總之二人在性格上的不同也就使得她們命運的不同,我們不能下結論說誰對誰錯,在她們的身上都寄托了作者深深的情感。
(二)賈寶玉和張生的性格比較
賈寶玉的身上有叛逆精神,表現為不愛讀書,不愿走科舉考試的道路,追求自由平等,鄙棄功名利祿,反對仕途經濟的叛逆性格等等。但他畢竟出生在一個貴族家庭,身上沾染了一些不良習氣,比如他對封建思想、觀念、道德、禮教的主要方面有時不持反對態度,對于父輩和賈母等人十分順從,對于忠君和孝親十分重視,與年輕女子的交往是講究平等的,但有時還會擺出少爺姿態對待他們,最后與黛玉的愛情也無法堅持的走下去,種種跡象表明其叛逆精神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叛逆中有妥協傾向。張生是一個善良、聰慧、癡情的書生。是《西廂記》中又一個封建禮教的叛逆者。它把愛情看的比功名重要,輕賤名利、忠于愛情。他還有一股“風魔”的傻氣,比如第一次見到紅娘就自報家門,傻的可愛被紅娘稱為“傻角”。但他也有軟弱的一面,當老夫人賴婚時他無計可施,竟一氣之下“便索告辭”,還要在紅娘面前“尋個自盡”,所以紅娘又叫他“銀樣蠟槍頭”。他們二者都是封建禮教的叛逆者,不同的是二人的出身不同,張生德叛逆顯得可歌可泣而賈寶玉的卻顯得有些無力,這是因為賈寶玉所反對的也正是他所依靠的,他不能做到很封建傳統的完全割裂。張生想通過考取功名來獲得屬于自己的愛情而賈寶玉恰恰正好不愿意考取功名來迎合家族的需要,這和他們的出身不同有著還跟大的關系,張生為我們演繹了一場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故事,同時也為他們為了愛情敢于沖破封建禮教喝彩,相反賈寶玉則是封建腐朽制度的犧牲品。還有一點不同的是作者塑造他們二人形象的目的,在賈寶玉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作者的影子,也是曹雪芹對于自己的真實寫照。而王實甫則是希望塑造張生這樣一個為了愛情不怕犧牲的形象,表達了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思想。
《紅樓夢》和《西廂記》是曹雪芹和王實甫留個后人的一份偉大文學作品,他們在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每個人都具有鮮明的個性和代表性,為后世文學創作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提供了一個很好地借鑒作用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袁行霈.中國國文學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胡文彬.紅樓夢人物談[M]. 鄭州: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
[3]劉精.淺析《西廂記》的人物形象[J].文學教育(中),2010(09)
[4]陳嬌.《西廂記》中女性人物形象分析[J].速讀(上旬),2015(06)
[5]董亭.人性的蘇醒--《西廂記》中崔鶯鶯人物形象分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