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素娟
在專業鋼琴教學中,教師除了要求學生熟練地掌握基本功外,還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訓練,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中等專業學校鋼琴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有待探索,教師的教學手段就會更加多樣化,教學過程的準確度會把握得更好,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會更加易于接受,學習能力也會得到提高。
一、教學內容的探索
中等專業藝術學校鋼琴課的教學內容主要取決于授課內容。雖然音樂專業鋼琴課程也在修訂,但是仍不能與時俱進地改變鋼琴課程的固有教學模式。教師的授課內容應該既基于教材,又要適當補充新的鋼琴內容。中專藝術學校鋼琴基本課程從初級到高級可分為四個類型:手指練習類(包括音階、琶音等練習)、巴赫(復調)類、練習曲類(拜厄、車爾尼等)、中外名曲類。這四人類是每個鋼琴教師必須使用的教材范疇,在這個框架下,我們還要考慮到一些不同情況來安排不同的教材和設計不同課程。
二、正確運用情境教學法可以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表現力
鋼琴藝術的誘人魅力受到眾人的普遍青睞,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于它具有非凡的藝術表現力。而學生在學習彈奏鋼琴過程中,往往只注重演奏技法的訓練,而忽視其內心情感的挖掘,往往陷入機械、枯燥的技術訓練之中,彈奏出來的曲子生硬、呆板、不能給人以美感。偉大的音樂家巴赫曾說過:“音樂家除非自己受感動,否則就不能感動別人。”情感是音樂的靈魂,情感賦予音樂以生命,鋼琴藝術所表現的內容是生動的、形象的,但其表現形式卻是高度抽象的。如何在內容和形式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啟發學生步入美妙的鋼琴音響世界?在這方面,情境教學法有它獨特的意義和作用。
情境教學法是遵循反映論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創造身體生動的場景,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情感和對音樂的興趣。在鋼琴教學中,要有效地借助情景和語言,運用符合樂曲意境的圖景演示和生動優美的語言描繪,創造出具有特定背景的教學氛圍,把學生引入到情境之中。使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感受音樂的無限美妙,充分理解樂曲情感,盡力去貼近作曲家的思想,同作曲家共喜共悲,喚起學生的內心共鳴,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使學生“再創性想象”和“創作想象”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使學生的想象力達到更高的境界。例如在學習孫以強所創作的樂曲《谷在飛舞》這首鋼琴曲時,由于這是一首節奏很歡快的描寫豐收時谷粒飛舞的情景的樂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過分強調速度和音符,而把它彈成近似一首練習曲,而使樂曲的情境面貌全無。這時就需要教師正確引導學生去感受樂曲所要表現的樂思,展示出《谷粒飛舞》的表現風格,以求營造出勞動者干勁十足、熱火朝天的豐收場景。而后,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內心體驗及對樂曲風格和內容的感知在鋼琴上進行實踐,這樣,彈奏出來的旋律就會富有感情充滿活力,而且使他們真正從鋼琴課的學習中得到藝術享受,陶治情操。
三、培養正確的指法習慣
在教授學生正確視奏的要領時,還要注意各調音階、琶音及和弦的練習,必須強調使用正確的指法。初學的學生在確定指法時,要求必須在琴上邊彈邊推敲(或由教師來做這項工作),最終標寫出合理的指法。編寫指法時要注意最基本的原則,諸如在黑鍵上一般不安排一指和五指;盡可能多地使用最方便的指法,如每個手指順序對準一個琴鍵的“順指法”等;在一些上行或下行的音型式樂句中,不要忘記縮指法的巧用;對于相同音型要安排相同或相近的指法;一般情況下,樂句中最低的音應交給右手的一指(或左手的五指)演奏,最高的音則應交給右手的五指(或左手的一指)演奏,在可能的情況下,強音應交給一指或三指演奏;弱音交給五指或四指演奏等等。只有堅持并養成正確的指法習慣,才會逐漸達到得心應手,才能使樂句連貫而富于表情,真正準確地再現音樂的本來面貌。
四、教會學生理解用手臂彈琴
在以后逐漸復雜的手指彈奏中,特別是音階式快速進行時,手臂起什么作用呢?教師要告訴學生,當彈奏速度非常快的動作時,手不能靜止,也就是說手臂也在彈奏。當速度快時,手指尖的力度還是由手臂的力量控制著,不過這種重量移動的感覺是非常細小的。如果用電影慢速鏡頭來分析,就能發現每一個手指在彈奏聲音的動作,都有著手臂力量的支持。沒有這一點,所演奏出來的聲音一定浮在琴鍵上(所謂缺乏顆粒感),因此,如果手指的動作愈多,手的動作就相對愈少。一個好的炯琴家彈奏時`,手好象不怎么動,其實這是錯覺,而是他做的人家不怎么發覺,并不等于手臂不參加動作。而舊的學院派就說彈琴時只能用手指,練習時要放一支鉛筆在手背上不誰掉下,這是非常錯誤,違反自然規律的。機械原理告訴我們,當一個大輪子轉動時不光是外邊的;圓在轉動,而是與里邊的軸心有密切的聯。系因此,要教會學生不過早地運用手指。如果當學生沒有掌握好動作時,就要求他的手指作流暢性動作,這種錯誤就會引起他的緊張,造成手疼,形成難以克服的職業病。
五、加強教學的計劃性
教學結構和進度要兼顧打基礎與提高程度兩方面,掌握好精彈和瀏覽的合理比例.新生入學后,經過一段時間接觸,教師對每個學生的素質、實際水平、能力高低及存在的問題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應為每個學生訂出切實可行的授課計劃,避免教學中的盲目性與隨意性,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漸進。計劃要以大綱為依據,結合每個人的實際來訂,計劃中要有精彈的重點曲目和瀏覽性樂曲。一定比例精彈與瀏覽相結合,是提高質與量的最有效方法。精彈的樂曲,要求能完整演奏,技術和表現都要達到一定要求,這是解決質的問題。瀏覽的樂曲應讓學生接觸一下某類技術課題,或使學生通過此曲解決某一方面問題,以著重解決量的問題.古今中外的練習曲是取之不盡的教材來源,通過瀏覽,可使學生了解更多不同時代、不同風格、不同內容的作品,擴大視野,提高整體音樂修養水平。在強調計劃性的同時還應有一定的靈活性,教師必須隨時調整教學計劃,以便適應新情況。
總之,鋼琴教學是一門特殊的藝術,在教學中,學生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必須根據不同對象具體分析,區別對待,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