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以中信銀行大廈項目為例,分析了在深圳中心區城市設計嚴控下如何進行建筑創作,既保證符合城市設計的要求同時又兼顧建筑的創新精神。
關鍵詞:城市設計;建筑創新
一、項目背景
中信銀行是中國改革開放中最早成立的新興商業銀行之一,名聲早已蜚聲海內外。為滿足中信銀行在信用卡領域業務的快速發展,向廣大客戶提供更為安全、快捷、增值的信用卡服務。中信銀行大廈(深圳)項目應運而生。
二、區位分析
中信銀行大廈(深圳)項目位于深圳中心區南區CBD 的“黃金地段”,毗鄰新洲路、福華路與深南大道,交通條件便利;外圍簇擁深圳市最超前最先現代化的CBD辦公群,區位商務環境優勢顯著。基地東西兩側分別擁有街區中心綠地和高爾夫公園,景觀優勢突出。
三、設計理念
我們的設計體現了“現代、科技、環保、節能、人文”五大理念:
現代、科技:即運用現代的建造技術塑造具有時尚、清新、流暢感的現代建筑形式;建造簡潔、實用、合理的現代化辦公空間,以此構筑中信銀行大廈的現代化辦公建筑氣質。(圖1)
圖1
環保、節能:即通過特有的建筑設計與適度成本投入的節能減排技術設計,實現對能源的最大化節約,以及向自然環境的最小化污染排放,從而實現中信銀行大廈(深圳)項目的高貴品質,體現中信銀行企業的社會責任。
人文:即通過合理的建筑設計,體現對人的終極關懷,從而使建筑愉悅著置身建筑內外的每一個人。
我們希望用獨到的建筑的語言,在深圳記錄下中信銀行發展的今天與明天。
四、總平面設計
1.總平面布局
中信銀行大廈的總平面設計嚴格依據地塊的城市空間控制,高層塔樓與裙房面向內部街區的布局保證了城市空間界面的連續性;在面向福新立交的西側界面采用了弧形,順應了城市道路的線型關系,是對城市肌理魚城市文脈的有力回應。(圖2)
圖2
2. 動態交通
基地南北兩側分別與街區內部主干道相連接,并形成圍繞建筑一周的機動車環線,該環線可兼做消防車環路。
3.靜態交通
依據地塊的城市空間控制,規劃的兩處地下車庫出入口分別位于基地的南北兩側,規劃設計地下停車272輛。并在地下2、3層與周邊建筑地下車庫相連接。
4. 建筑出入口
建筑在首層設置了主入口廣場,面向主入口廣場分別設置了辦公主大堂出入口、信用卡營業廳、會議培訓中心、展示大廳交通設施;建筑周邊分別設置了辦公次大堂出入口,沿街商業出入口,分行營業廳出入口和大廈緊急疏散口。
五、形式設計
1、原創
我們認為當今建筑設計需要原創性,只有具有原創性的建筑才擁有持久的生命力。中信銀行大廈(深圳)項目作為中信銀行旗下的重要建筑,以及中心區內的重要節點,其設計的原創性就尤為重要。擺脫以往形式與功能的簡單對話,將建筑形式與特有的城市環境、文脈相結合,創造具有生命力的建筑形式,使之能夠屹立于當今世界知名建筑之列是我們的設計目標。(圖3)
圖3
2、現代
中心區的現代建筑有著一些共同的特質,即在簡潔、統一的外觀之下蘊藏著無數微妙豐富的變化,將這種現代建筑的生成規律與中信銀行大廈(深圳)項目相結合,我們認為,大廈的現代性還是應該首先統一于整體街區的城市空間控制之中,而不是盲目創造一個新奇特、與環境格格不入的偽現代建筑。因此,在城市空間控制下,構筑整體街區的現代感,同時將建筑形式與城市肌理有機結合,并賦予建筑形式以生態風貌凸現特質,則是中信銀行大廈對現代二字的有力詮釋。(圖4)
圖4
六、功能、流線設計
中信銀行大廈(深圳)項目主要用于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對外營業及后臺事務辦公,主要設置了適合于服務中心規模的自用辦公區、信用卡營業廳、分行營業廳、對外商業、會議培訓中心、展示大廳、技術支持區、配套服務區、停車庫和必要的設備用房,具體功能分布及流線組織如下:
1、裙房部分:面向街區中心綠地設置三層通高的灰空間,從而在裙房底部開辟出一片充滿活力的開放城市廣場,形成辦公樓大堂、營業廳、商業的開敞入口。
裙房首層設置辦公主大堂與次大堂、對外商業和分行營業廳。辦公主大堂出入口面對主廣場。對外商業利用臨街騎樓和廣場灰空間,以形成活躍的連續商鋪界面。(圖5)
圖5
二層主要設置信用卡營業廳,營業廳可通過自動扶梯直達主廣場。信用卡與分行營業廳可通過次交通核與上部自用辦公區聯系,并有獨立的內部貨梯聯系服務柜臺、辦公和庫房。
三層主要設置展示大廳和會議培訓中心。
2、塔樓部分:塔樓主要為自用辦公區,共計21層,標準層面積約2000平方米,總面積約42000平方米。各層功能設置:4~6層為客服中心,7~9層為機房辦公區,10~22層為部門辦公區,23層為高管辦公區,24層為VIP會所。
標準層平面將辦公、會議用房圍繞兩層通高的空中花園布置,通過其共享空間組織交通;空中花園設旋轉樓梯聯系上下層,使之成為便捷可達的綠色休息交流空間。(圖6)
圖6
3、地下部分:地下室共計三層。其中-1層為設備用房、配套服務區和中巴、VIP停車區。VIP可通過地下1層入口大堂乘專梯直達頂層高管辦公區及VIP會所。
-2、-3層為地下停車層,地下停車共計272輛。為滿足未來機動車停車需求,地下2、3層的層高設計為5.4米,為機械停車提供必要空間,同時與周邊地塊預留了地下接口,為中心區地下空間的共享提供可能。
中信銀行大廈(深圳)項目的平面設計高效的解決了復雜的功能問題,獨立的出入口設置,靈活的功能分區,既滿足了大型金融企業的辦公、對外服務、展示、會議、培訓等多項需求,同時也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智能型、生態型、設施先進的、領先國際標準的現代化寫字樓特征。
七、節能環保設計
中信銀行大廈(深圳)項目的節能環保設計主要從建筑節能設計方面考慮:
1)建筑形式:高層建筑形式的選擇直接決定了建筑的外表面積,而高層建筑的外表面積是影響太陽照射以及熱量的損失與獲取的關鍵因素。實踐證明圓形的平面具有最小的外表面,比其他形狀與外部空氣的接觸面更小,因此空調的負荷也相對最小,大大減少了高層建筑日常運營的費用。中信銀行大廈主體塔樓部分采用的弧形體量,不僅創造了清新、流暢的現代建筑形式,同時也節約了能源與日后運營成本。(圖7)
圖7
2)緩沖空間:大廈的緩沖空間包括,騎樓、凹入式廣場、空中花園、屋頂花園等。這些緩沖空間成為插入建筑體量之中的過渡空間,不僅增添了建筑的形式美,還對建筑起到遮陽庇蔭的作用。更為使用者創造一個更富有人情味的環境,人們可以從封閉的室內空間步人到這些露天的開敞空間,直接感受室外環境并欣賞景觀。(圖8)
圖8
3)建筑表皮:中信銀行大廈的東西立面采用太陽能遮陽百葉墻。我們將建筑的外墻作為一種環境的過濾器來設計,它隨著氣候的變化,調整自身的角度,過濾光與熱,同時保證視線的通暢。百葉墻不僅成為一種特有的生態建筑元素,同時也增添了大廈建筑的美學價值。
4)建筑材料:中信銀行大廈的東西側外墻門窗采用斷橋結構型材,增加建筑的氣密性;采用中空夾膠玻璃,利用其高透光性,低陽光得熱系數的特點,降低空調暖通系統容量和運行費用,同時提高室內環境的舒適度。
八、結束語
我們的設計綜合考慮了城市文脈、建筑功能、形式藝術、空間組織、節能環保等因素,使中信銀行大廈如同一個任由時光雕刻的藝術品,完全融入到城市規劃之中,并在城市中心區彰顯它獨有的魅力。
建成的中信銀行大廈將成為深圳市城市建設、銀行事業的展示平臺,同時,建筑本身也充分展示了“現代銀行建筑”的空間神韻。身處其中,深刻感受到承諾于中,至任于信的中信精神,我們希望在思考城市規劃發展歷程的同時,也深刻體會到規劃建筑設計對這個城市的改變!
項目名稱:中信銀行大廈(深圳)
建設地點:深圳市中心區
設計時間:2009.7-2009.8
工程類別:金融辦公
結構類型: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
占地面積:4400平方米
總建筑面積:6.2萬平方米
建筑高度:100米
主創建筑師:孟建民 唐大為
合作設計師:白凡、張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