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霖 趙沙沙 馮海峰
摘要:隨著石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石林風景區的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吸引游客日益增多,為了石林風景區樹立良好的形象,提高石林環島區域通行效率,提高交通安全性,為過往游客提供清晰明了的方向指引,故迫切需要對環島進行改造建設。本文結合工作實際,對建設過程中的一些環節進行闡述,希望對行業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建設工程;工程方案;建設施工
一、區域現狀及主要問題分析
現狀石林環島為大型全無控制四路環形交叉,所交道路均為設置中央分隔的兩塊板道路,并在交叉口區域設置有渠化島。昆石高速公路、西石高等級公路、九石阿旅游專線公路、石林大道4條主干道匯聚于此。存在的主要問題:
1.中心環島位置不合理
圖1 石林環島平面地形圖
根據圖1可以清晰的看出,石林環島位置偏東,致使部分出入口處扭曲,行車軌跡不順暢,東南側交織段長度很小,難以滿足汽車進出環島要求。
2.標志混淆雜亂,沒有施劃標線,方向指引不明行車軌跡混亂
3.環島路段寬窄不一,缺乏統一規劃,部分路段過寬,缺少必要的交通標線
根據現場踏勘情況來看,石林環島內環道寬窄不一,最寬處約50m,最窄處約15m,各道路進口道均較寬,再加上缺乏標線引導,致使駕駛車輛行駛過程中方向感差,目標性不強,缺乏安全感,安全隱患極大。
4.現狀加油站對環島交通干擾嚴重
現狀有加油站位于石林環島西北側,加油站地處環島區域內,缺乏進出加油站必須的加減速車道,甚至部分加油車輛逆行進入環島,對現狀交通產生嚴重的交通干擾,阻斷環島自由交通,嚴重制約著環島通行能力,同時安全隱患嚴重。
二、橢圓形環島方案設計
1.中心島形狀及半徑確定
根據《城市道路交叉口設計規程》CJJ152-2010,最小交織段長度不應小于以環道設計速度行駛4s的距離,行駛鉸接車時,最小交織段長度不應小于30m,最小交織段長度應符合下表的規定。
根據石林環島現狀情況,最小交角約為50度。計算得出R2=40.2m。本次根據原來石林環島區域空間范圍,設置橢圓形環島,短軸半徑取值為73.5m,長軸半徑取值為96m。可見,是能夠滿足要求的。
2.環道車道寬度及車道數
根據《公路路線設計規范》JTGD20-2006中要求對環島車道進行加寬,中心環島中心半徑長軸為96m,短軸為73.5m,按照一類加寬進行設計,加寬值采用1m,加寬后車道寬度值采用4.5m。由于本項目各相交道路均較寬,考慮環島車道數與道路車道數匹配,環道采用四個車道。
3通行能力計算
根據經驗,對于位于環形交叉口上的車輛優先通行的常規環形交叉通行能力計算公式通常借鑒英國環境部暫行規定公式,得出具體數據如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交織段通行能力中最小值為4408pcu/h,該交織段成為本環島的瓶頸通行能力,其通行能力決定了整個環島的通行能力,即本環島的最大通行能力為4408Pcu/h。
三、組織實施及方案應對措施
1工程施工與管理
項目從設計到監理單位、施工單位的選擇均實施招投標制度,以公開招標的方式選擇報價合理、能夠滿足建設工期及質量、安全有保證、技術力量和管理水平符合要求以及資質業績良好的單位。對施工材料的把關要嚴格,施工過程中單位嚴格按施工圖紙、國家現行有關標準和規范、工程質量檢驗評定統一標準等文件及雙方確認的施工組織設計,精心施工、記錄、檢驗,通過健全質量保證體系和檢查制度,嚴格把好每道工序的質量關,以確保全部工程達到良好的質量。
2工程設計方案上采取的保護對策
1)方案布設應盡可能與自然景觀協調,少占農田,少拆房屋。在優化方案時,盡可能與自然環境相協調;
2)做好路基排水防洪設計。本項目設計應設置相應的排水、防洪設施;
3)通過中心環島及交通導流島的綠化設計,加強節點景觀性,打造成為石林風景區形象窗口;
4)周邊人工構造物和房屋建筑,其造型和色調做到與自然景觀協調,為用路者提供安全、優美、舒適、整潔的交通和休息環境;
3施工時采取的水土保持對策
1)施工時,路基取土、棄土應做到規范化,取土坑應盡可能設置在荒山、坡地、棄土盡可能堆集在洼荒地上,可供耕種的取土坑及棄土堆可用作種植農作物,不可耕種的種植樹,實現綠化封閉;
2)施工時,應先做好坡腳擋土墻,并做好邊坡防護。在雨季來臨前填筑路基坡腳邊緣、取上場及棄土堆邊緣,設置土工布圍欄,避免攔截工程引起的水土流失,并應注意盡量不要在雨季開挖修筑路堤。
3)施工人員集中的居民點生活污水不得隨地傾倒,以防流入取水地點;生活垃圾要集中處理,防止污染水源;
4)含有害物質的建筑材料堆放點要遠離水源地,并用防雨材料遮蓋,瀝青材料不得傾倒與地上,工程廢料要及時運走;
5)施工機械、運輸車輛的清洗水,應經隔油沉沙池處理后排放;(四)綠化恢復植被
施工結束后,要恢復原貌,為碾壓的農田松土,施工前將路基及施工占地表面耕作的土地表面耕作熟土堆放在一起,施工結束后,用于覆蓋耕作的土地表面。經過精心設計和施工,使道路建成后與自然環境相協調,保持生態平衡,從而對沿線的環境起到改善和美化的作用
4 環保、節能措施
在本項目設計中將采用的環保、節能措施如下:
1)在景觀方案中樹種的選擇和布置上遵循環保節能的原則,選用抗污染、抗二氧化碳、抗噪聲強的當地樹種。在配植上盡量采用喬、灌、草、相結合的方式,構成上、中、下三個植物群,更能起到調節溫度,減少噪音等功能。
2)在道路縱斷面設計方面:通過對道路縱坡進行優化,達到減小挖填高度,減少對自然環境破壞的目的。
3)在電照設計方面:通過選用環保節能燈具,達到美觀、環保、節能的目的。
4)新建道路范圍內的排水體制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就近排入自然水體或接入下游雨水管道,污水必須接入下游污水管道,最終排至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后排放。
5)充分利用地形的坡度,既保持一定的管道埋深以便排水支管的接入,又盡可能的減少溝槽土石方的開挖,減少工程量。
四、結束語
本項目社會效益極其顯著,改造建設后,對石林風景區周邊路網交通起到較好的改善,有利于提升石林風景區品牌形象,有利于改善人民的生活環境,有利于改善當地人文環境,提高文化教育水平。使當地廣大人民和地方政府直接受益。建設帶來的負面影響,主要是施工過程中對交通的干擾,施工和運營中對環境帶來一定污染,但只要提前進行合理的施工交通組織,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是可以得到妥善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