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會會
摘 要: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是與稅法密切相關的一項嚴肅性工作,由于農村信用社稅務從業人員對新稅法知識欠缺,給信用社造成很大的涉稅風險。本文從應納稅收入總額的確定、稅金調整、資產損失的扣除、營業外支出調整和資產損失準備金調整五個方面對信用社所得稅匯算清繳工作予以探討,以達到依法合規納稅的目的。
關鍵詞:企業所得稅; 匯算清繳; 探究
前言:
隨著深化農村信用社體制機制改革日益深化,各項業務快速發展,信用社正迎來一個良好的發展時期,所得稅作為信用社作為納稅人所應盡的義務,其在信用社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影響。為了有效控制納稅風險,增強農村信用社抵御風險能力,促進其穩健經營發展,根據本人多年來的工作經驗,現就在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中應注意的事項,總結以下幾點。
一、應納稅收入總額的確定
信用社在進行匯算清繳時,應對自身收入予以確定,做好對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以及征稅收入的匯算區分,以確保自身能夠在充分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基礎上足額繳稅。農村信用社作為以主要為農民提供服務的金融機構,其在為農戶提供小額貸款的同時,要根據稅收規定對所獲得利息進行收入定性,農戶小額貸款的利息收入本身屬于應稅收入,按90%計入收入總額,按10%做為免稅收入,不征收企業所得稅。
二、成本、費用、稅金扣除的調整
成本的扣除要以權責發生制原則作為基礎,若行為發生但并未支付,其也計做當期成本費用,同理即使當期支付,但其并不屬于當期行為,那么也不計為當期成本費用。成本當中的業務、管理費等內容要著重關注稅法當中有稅前列支標準和范圍的內容,例如業務招待費用、職工工資、職工福利費用、職工教育經費等。在成本扣除時,要核實準予扣除項目的真實性。應重點關注“手續費及傭金支出”科目。目前農村信用社存在的問題主要是職工取得的攬儲和收貸收息報酬通過“手續費及傭金支出”科目核算。按日正常上班按月固定取得工資收入的職工屬于全日制職工;全日制職工正常上班后又在其他單位任職的,屬于兼職,取得的報酬屬于勞務費收入。農村信用社的職工屬于全日制職工,其在正常上班之余又為本單位攬儲和收貸收息的,不屬于兼職,取得的勞動報酬也不屬于勞務費收入,而是信用社對其延長工作時間工作和額外勞動給予的補償,屬于職工工資中的加班工資和獎金,因此,農村信用社將發給職工的這些報酬列入“手續費及傭金支出”科目核算是不準確的,正確的做法是通過“職工工資”或“短期合同工工資”科目核算。已經在手續費科目列支的在納稅申報時應做納稅調增處理。
三、資產損失的扣除
按照所得稅當中對資產損失扣除的規定,信用社所產生的資產損失應通過向主管稅務機關申報來完成扣除。其中,信用社可申報資產損失的類型有兩種,其申報方式也分為兩種。
1.信用社資產損失類型
信用社的資產損失均在年度申報當中才能予以扣除,其兩種類型分別為“實際資產損失”和“法定資產損失”:(1) 實際資產損失,是指信用社實際發生并在會計中已做損失處理的資產損失內容;(2) 法定資產損失,是指信用社根據資料向稅務機關證明資產損失,且這些證明符合資產損失確認條件,并以由信用社會計完成損失處理的資產損失內容。
2.信用神資產損失申報方式
信用社資產損失申報方式包括“清單申報”和“專項申報”:(1) 清單申報方式需要信用社根據會計核算科目對資產損失進行分類匯總,然后將匯總清單報送稅務機關;(2)專項申報方式要求信用社對每一項資產損失進行單獨申請資產損失,同時附送會計核算資料及其他相關的納稅資料。相比之下,專項申報方式適用于單項資產損失較大的內容。
四、營業外支出調整
信用社的營業外支出類型有很多種類,例如非流動資產處置損失、公益性捐贈支出、罰款支出等。在信用社營業外支出環節當中,稅務機關對其扣稅內容有非常明確的規定,例如信用社違反法律法規的行政性處罰及公益性捐贈超過企業年度會計利潤總額的12%的部分不得稅前扣除,而捐贈金額未超出扣除標準,不做納稅調整。此種情況會對信用社的稅費清繳帶來難度,為了足額繳納稅費,避免遺漏,信用社有必要對營業外支出予以調整。
五、資產損失準備金調整。
現行財稅政策下,計算貸款損失準備的方法有三種,其中財金[2012]20號規定的貸款損失準備的計算方法被稱為“標準法”。
1.財稅[2012]5號規定的貸款損失準備的計算方法
財稅[2012]5號規定,金融企業準予當年稅前扣除的貸款損失準備金。
其計算公式如下:
若金融企業所得數額為負數,應當相應調增當年應納稅所得額。
2. 財金[2012]20號第九條規定的貸款損失準備的計算方法
財金[2012]20號第九條規定,金融企業應按內部模型法或標準法計算資產減值準備。所謂標準法,就是根據正常類貸款1.5%、關注類貸款3%、次級類貸款30%、可疑類貸款60%、損失類貸款100%計算貸款損失準備的方法。本辦法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3.財稅[2015]03號規定的貸款損失準備的計算方法
財稅[2015]03號規定,按照關注類貸款的2%、次級類貸款25%、可疑類貸款50%、損失類貸款的100%計算的貸款損失準備,準予稅前扣除。本辦法自2008年1月1日起至2018年12月31日止執行。
綜上所述,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工作主要是確定應納稅收入總額、準予扣除項目、適用稅率及優惠政策的合理性、合法性和真實性。因此,我們要特別對包括企業成本、收入、資產損失等項目予以關注,通過科學、合理的核算,實現對相關項目的調整,以實現對稅收風險的降低。以上涉稅應注意的事項,是我本人在工作中積累總結,僅參考探討。
參考文獻:
[1] 梁仁瓊. 企業匯繳納稅調整解讀.《財會通訊》, 2012年07期
[2] 趙國慶.金融企業貸款損失準備稅前扣除政策. 中華財會網 ,2014-07-08
[3] 王旭明. 企業所得稅納稅輔導 .陜西信合內部輔導教材,201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