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照



摘要:平面設計的版面編排與書法的章法雖然各出其轍,但二者不論是在其各自領域所體現的價值與意義,還是在其形式法則上都有許多相類之處。
關鍵詞:編排設計;章法;形式
眾所周知,平面設計與書法皆為視覺藝術,都由一定的視覺元素組成,都是在二維的空間里,對各視覺元素進行組合與排列。平面設計與書法藝術也一直在努力尋求一種最為有效地視覺形式:即尋求一種組合規律。這種組合是一種昂然有趣的手法,能使視覺藝術作品的格調更為高雅。在平面設計中,我們把這種昂然有趣的構成手法稱之為編排設計,而在書法藝術中,我們稱之為章法。編排設計與章法雖然各出其轍,但二者不論是在各自領域所體現的價值與意義,還是在形式法則上都有許多相類之處。
所謂編排設計,即在版面上將有限的視覺元素進行有機的排列組合,將理性思維個性化的表現出來,是一種具有個人風格和藝術特色的視覺傳達方式。它在傳達信息的同時,也產生感官上的美感。其作用是使各零散的部分最終聚合為一個有意味的整體。而書法藝術中的章法是處理字的點劃與字與字、行與行之間關系的技法的總稱,又稱“布局”。同一個字,同樣的書寫內容,章法不同,其作品的風格相貌也會大相徑庭。無論是編排設計還是章法,都是對各自視覺元素的一種用心經營與布置,形成個人的風格和藝術特色,最終給人以視覺的愉悅和美的享受。
編排設計是現代藝術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視覺傳達的重要手段。編排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平面作品的成敗,更可衡量出設計師設計水平的高低。而章法在書法藝術中的價值與意義也是尤為突出的,章法是構成書法藝術整體結構美的重要因素。唐代書論家孫過庭在其《書譜》中提到“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違而不犯,和而不同?!边@是對書法在分行布白上的形式美的高度概括。并且告訴我們,章法在下筆的一瞬間,就規定了一幅字的準繩。譬如,王羲之《蘭亭序》,(如圖1)全篇渾然一體,首尾相應,每劃筆意顧盼,各行貫氣連意,上下承接,意境完美。而米芾《苕溪詩帖》,(如圖2)字勢或正或斜,行間或左或右,或疏或密,氣勢貫注,深得自然樸拙之美。可見,章法的好壞也決定了一幅書法作品的成敗,同樣,對一幅書法作品章法把握的好壞,也反映了一個書家藝術修養的高低。我們很難想象,一個不懂得章法經營的人,他是如何進行書法創作的。
圖1 ? ? ? ? ? ? ?圖2
圖3
編排設計所追求的完美形式必須符合主題的思想內容,這是編排設計的前提,也就是說內容與形式需要和諧統一。只有將二者統一,設計者首先深入領會其主題的思想精神,再融合自己的思想感情,找到一個符合兩者的完美表現形式,編排設計才會體現出它特具的分量和價值。如圖3盡顯健美的男士,雙拳的作用力與夾在大標題字間的小文字相映成趣,并成同一視線的傾斜排列,體現了設計師在創意及編排上的獨具匠心。書法的章法構成也同樣追求內容與形式的高度統一。書法的內容涵蓋很廣,不僅僅是指書寫的文字內容,同時也包含了書法家傾注在其作品中的情感,以及書法作品的神采、風韻等。對于書法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我們不妨以五代書法家楊凝式的代表作《韭花帖》來予以詮釋(如圖4)。
圖4
《韭花帖》是楊凝式在晝寢乍起、腹中甚饑之時,得以珍饈充腹之后,為答謝友人饋贈美味韭花而信筆寫下的幾行字,蕭散閑適的心境溢于言表。寬疏、散朗的布白章法是其最先奪人眼目的特征。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留有大片的空白,這在行書作品中,可謂奇特之極。通篇形態宛若一個閑雅奇士,一舉手,一投足,無不雅逸風流,沉靜自若。無論是從書法本身,還是文字內容,你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這種散淡的心境。
對視覺元素的排列與組合,若要賞心悅目,給人以美的享受,就必須遵循一定的形式法則,如對比與調和、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虛實與留白等。
對比是指將相同或者相異的視覺元素作強弱對照編排所運用的形式手法,也是編排設計中取得強烈視覺效果最重要的手法。在編排設計中,無論字與字、形與形、形與字之間,無處不存在對比關系,這些對比關系主要體現在主次、大小、粗細、疏密、多寡、動靜、黑白、剛柔、虛實等方面。通常,在同一版面中多種對比關系交融在一起。在書法藝術中,對比也是重要的章法構成法則,書法作品生動與否,決定于對比法則的運用,對比關系主要有主次對比、大小對比、欹正對比、向背對比、疏密對比以及線條粗細、墨色濃淡燥潤等的對比。在一切優秀的書法作品中,書者往往根據內容,采用多種對比手段,加強整體效果。(如圖5)
圖5
圖6
調和是在類似或不同類的視覺元素之間尋找相互協調的因素,也是在對比的同時產生調和,常表現為既對比又調和,兩者相互作用(如圖6);在書法藝術中,我們可以把調和理解為“照應”的意思,對比與照應往往也結合使用,相輔相成,形成對比而和諧的呼應關系。唐張懷瓘提出的“抑左升右”“舉左低右”“促左展右”實左虛右“等,都是對運用對比照應法則以求結構多樣變化的具體要求。
對稱與均衡是一對統一體,實質上都是求取視覺心理上的靜上和穩定感。關于對稱與均衡可以從兩方面來加以分析,即對稱均衡與非對稱均衡。對稱均衡是版面中心兩邊或四周的形態具有相同的公約量而形成的靜上狀態,也稱絕對對稱均衡。絕對對稱均衡給人更莊重、嚴肅之感,是高格調的表現,是古典主義編排設計風格的表現(如圖7),非對稱均衡是指版面中等量不等形,而求取心理上“量”的均衡狀態,其相對于絕對對稱均衡更靈活生動富于變化,是較為流行的均衡手段,充滿現代感的特征(如圖8)。
圖7 ?圖8
書法章法也講究對稱均衡的關系,一幅完整的書法布局,由正文、款示、印記三要素構成,如何處理這三者的關系,大有講究。一般而言,書法作品要突出正文,以正文為主,以款識為輔,以印記反映和平衡全幅重心,這樣的空間布局,可以給人以主次有序,平衡勻稱的心理感受,如果題款喧賓奪主,而鈐印又無一定章法,很可能會使作品意趣大傷(如圖10)。書法中,對稱與均衡因素起著重要的作用,且對整體和諧產生重要的影響,如濃淡、疏密的不調、松緊、黑白和輕重對比嚴重失當,都會造成畫面失衡,影響整體和諧,自然也就減弱了審美愉悅。
圖10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現平面設計與書法藝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兩者作為人類文明發展的兩個重要藝術門類,在其發展過程中我們不妨嘗試著去互相借鑒、互相融合,一同隨時代發展而不斷向前演化,它們才能走得更遠更新。
【參考文獻】
[1]陳振濂.書法美學[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
[2]王岳川.書法文化精神[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蘆影.平面設計藝術[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