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



由湖南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辦公室和保利香港拍賣有限公司攜手舉辦的“湘繡湘瓷藝術精品”拍賣會,2013年6月20日在香港萬麗海景酒店海景廳舉行,一套五個釉下五彩雙面花薄胎瓷碗備受關注。在經數輪激烈拼搶后,這套由湖南醴陵特制的毛澤東生活用瓷,以1168.4萬港元的價格被臺灣買家拍走,成為全場拍賣價格最高的“標王”(圖1、圖2)。五個碗中除一個釉下五彩藍邊菊碗外,是一套四件雙面花薄胎碗,這是1974年湖南省委指示醴陵專為毛主席特制的生日用瓷,它的出現尤其引人注目。
1974年10月13日,毛澤東主席最后一次,也是他一生中第50次回到家鄉湖南,這一次與歷次不同的是,主席在省委九所賓館6號樓住下后一直沒有離去的跡象。11月4日,湖南省委書記張平化、萬達為慶賀毛主席82歲生日(湖南地方風俗做生日時講究男做進女做滿,毛主席時滿81周歲,按湖南的習俗省委給他做82歲生日)征求接待人員意見。負責生活接待的蕭根如處長向張平化書記建議,為毛主席做一套好一點的生日用瓷。得到張平化書記的支持后,蕭根如處長又請示全面負責毛主席保衛工作的汪東興副部長(汪兼任公安部副部長),得到批準后,這一空前的政治任務下達到曾多次生產國家用瓷和毛主席生活用瓷的醴陵群力瓷廠,具體由群力瓷廠試驗工場承擔研制任務。
湖南省委接待處蕭根如處長與毛主席生活秘書吳連登先后5次赴醴陵指導毛主席生日用瓷設計和生產,具體要求內外均要有釉下彩花裝飾,要體現當代最高制瓷水平,又要有湖南的地方特色和方便主席使用。群力瓷廠全力以赴投入研制,廠黨總支書記彭月泉和廠長巢豐鑫拿著省工交辦的介紹信,專程趕到懷化地區洪江市瓷廠,找到瓷廠廠長曾照鑫,要求洪江瓷廠給群力瓷廠支援產于懷化縣、溆浦縣、黔陽縣三縣交界處的青界山上全世界最好的瓷泥青界大球泥。曾照鑫廠長不但滿足群力瓷廠要求,而且將自己親自試制成功的9號配方交給彭月泉書記帶回,用這種瓷泥按9號配方生產出的瓷器無雜質,白度可達83度(當時出口瓷白度最高標準為70度)。群力瓷廠在洪江瓷廠支援下組成專門小組開展研制,技術科科長劉金堯、副科長劉建南,陶瓷工藝美術家林家湖、李小年、唐漢初、孫根生、孫新水、顧澄清、李人中、易炳萱、陳月華、周谷良等人組成的專門技術班子,負責器型和花面的設計。易炳萱大師設計的紅梅竹花面、紅菊花面;李人中大師設計的月季花花面、顧澄清大師設計的紅芙蓉花面被選中,經集體修改報省委批準后定為紅月季、紅芙蓉、紅秋菊、紅臘梅四季花花面為主席生日用瓷花面裝飾,用四種花色雙面裝飾的碗俗稱四季花薄胎碗。一為紅月季花碗,取名“月月紅”,意為“全國山河一片紅”。二為紅芙蓉碗,暗蘊毛澤東“芙蓉國里盡朝暉”的詩意,也有湖南人民為有毛澤東這位出自芙蓉國里的領袖而自豪的含義。三為紅菊花碗,取意毛澤東《采桑子·重陽》中的名句:“戰地黃花分外香”。四為紅臘梅碗,取意于毛澤東《卜算子·詠梅》的詞意,作為家鄉人民為毛主席82歲生日的特殊賀禮(史稱74毛瓷)。
除鑒定為一級品的上交湖南省委外,余下的成品、次品經劉金堯提議,醴陵縣委批準主要參加研制人員各分得一至兩件留作紀念(劉建南大師至今仍保留兩個薄胎碗,曾當面向筆者展示)。從開始試制到出成品經歷五次審查,這五次審查的產品或胎體較重,或汾水不勻,或有這樣那樣的瑕疵。對這些送審查的產品當時管理并不十分嚴格,一些參加試制的領導和技術人員、保衛干部都或多或少地拿了些做樣品和紀念。這也是“74毛瓷”有少數流入社會的原因之一。
毛主席對家鄉的這套極品瓷餐具十分喜愛,尤其喜歡“紅芙蓉”和“紅臘梅”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未曾離開過這套餐具。北京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呂濟民評價這套毛主席生活用瓷說:“做工精彩,巧奪天工。”著名陶瓷學家李知宴評價說:“代表了中國制瓷的最高水平。”吳連登說:“毛澤東在人生的最后幾年里,使用的是梅花碗,到他吃最后一口飯,用的也是湖南醴陵瓷。”圖3、圖4為東方紅博物館藏品,圖5為底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