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友者



在20世紀初,“嶺南畫派”誕生,它成為了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聲譽卓著、影響深遠的重要畫派。他們以廣州本地題材為主,主張“折衷中外,融匯古今”,倡導寫實并善于汲取外來技法,以獨特的表現手法、清新華麗的姿采,突破固有的陳規舊習,為中國繪畫開拓了廣闊的領域。也涌現出了眾多杰出畫家,如關山月、趙少昂、黎雄才、楊善深等,他們承其師業,銳意變革,成為畫派中第二代的佼佼者,被譽為“嶺南四大家”。其中趙少昂在近年來的書畫市場中后來居上,頻頻創造拍賣紀錄,成為藝術市場中的一匹“黑馬”。
獨特的藝術才能
趙少昂作為“嶺南畫派”的杰出代表,繼承該畫派的藝術創新精神,豐富了中國畫的表現技法。其花鳥畫充分發揮書法用筆的表現力,故其筆下無論是花花草草,還是飛禽走獸,都能揮灑自如,達到形神兼備的效果。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趙氏又吸取了日本和西洋技法的精華,著意表現生活,作品富有詩意。繪畫題材通常以嶺南風景與風俗人情為多,畫面工致秀氣,色彩豐富明麗,格調新穎而意境獨特。
趙少昂十分注重寫生,重視對物象的觀察及對大自然生命的把握,強調準確概括事物形神,并勤于寫生以充實畫材,勇于嘗試以體現自我,其藝術極具鮮明的個人風格。難怪徐悲鴻曾如此評價趙的花鳥畫藝術成就:“畫派天南有繼人,趙君花鳥實傳神,秋風塞上老騎客,爛漫春光艷羨深。”
從其一生的藝術歷程來看,早期畫風著重于寫生的真實感,勾線著色甚為工整細致;晚年多用墨色,老筆紛披,勢愈磅礴。而能于奔放粗狂之中見精細,可謂意趣動人。他寓情于景,強調神韻,創造獨特的藝術境界,所以能令人過目而歷久不忘。尤其是趙少昂畫筆下的蟬,是與徐悲鴻的駿馬、齊白石的蝦享有同等地位,并稱“中國畫壇三絕”。
趙氏還精于調色,他利用英國水彩造就純凈妍麗、對比強烈而不俗的藝術效果。更重要的是,還創造出調色與運筆相結合的過人技巧:將預先準備的幾種顏色按照想好的次序部位舔上毛筆的尖、肚、根部,一筆寫就。下筆時就墨色調合之時的微妙變化,完成于霎那間的一筆之中。榮枯畢具、深淺天然,一筆畫而具備了“形、神、質”的獨到技巧。
趙少昂所追求的生機靈動、逼肖傳神的藝術效果,已經在他筆下的自然景物中展露無遺。
走出地域限制 全面“北伐”
“嶺南畫派”具有強烈的廣州地域風格,以嶺南特有景物豐富題材,口味偏重于當地特色,因此其主要收藏群體集中在廣東一帶,存在嚴重的區域局限性。即便在2000年以后,北方市場雖有零星的“嶺南畫派”作品出現,如趙少昂的極少幾幅花鳥畫上拍,可是一直都像是在“坐冷板凳”。這也導致趙氏早些年市場并沒有形成全國性的效應。加上嶺南與北方以往文化溝通不多,畫風相異,使得繪畫風貌差異性較大,因此外地藏家不容易接受與喜歡。
但隨著近年來藝術市場的繁榮,趙少昂已慢慢走出了地區的限制。2010年,中國嘉德春拍首次推出了包括趙氏在內的“嶺南七杰”專題,近五十件的作品,嶺南名家開始受到北方的廣泛關注。同年,西泠印社在秋季藝術品拍賣中,也推出了類似的專場,引起了社會的極度關注。
通過這些拍賣情況發現,有突出地域特點和強烈藝術感染力的趙少昂畫作,卻驚奇地開始被各地區藏家青睞,如上海、北京各地拍賣都有其作品。從買家上來看,也不是廣州人才買趙少昂的畫。如嘉德2009年拍賣一張其《大利鳴蟬》,現場展開激烈爭奪,從22萬元起拍,最后以109萬元被一個上海客戶買走。所以只要是好作品,哪里都可賣出好價格,也說明趙少昂已成為一個全國流通的畫家。
然而對于剛走出地域限制的畫家,其畫價具有較大升值空間。況且在全國大炒書畫時,廣東依然“我行我素”,所以在其他地區看似高速發展時,相比之下,廣東畫家作品及藝術品市場整體顯得滯后,由于炒作較少,于是便導致現在是穩健上升。上海榮寶齋行家稱,現在無論上海還是北京,市場里最賣得動的就是“嶺南畫派”的書畫。尤其是趙少昂近年來勢頭強勁,盡管情況有好轉,但目前價位相比“海派”、“京津畫派”來說仍然偏低。
內外兩重天 低價中爬坡
事實上,趙少昂市場價位緣何長期走低也與另一種原因有關:就是之前多數作品長期在嶺南本地銷售,很少走出去,知名度不夠,缺少宣傳,沒有在全國范圍內形成大市場。拍品主要集中在廣東、香港地區,只有少數在北京幾家大型拍賣公司出現,并沒有引起市場的廣泛關注。
因此,趙少昂的作品價格在內地拍賣市場上并不理想,尤其是在2010年之前,其畫作在國內并未走紅,行情一直是外熱內冷。雖然其作品很早就進入市場,但高價均在境外創出,在國內并不被藏家看好,如2000年翰海拍賣會上,趙少昂的一幅《花鳥》只以1.98萬元成交;2002年他的《荷花》在廣州嘉德僅拍至2.86萬元;2003年,其《竹蟲》和《 柳枝鳴雀圖》在中國嘉德的成交價也分別只有1.54萬和3.08萬元。當年每平方尺均價為1.2萬元。看來價格相當低。
可以說這一時期,其作品在國內超過10萬元的寥寥無幾。我們從市場平均價格可見一斑。如在2001年春拍每平方尺1.6047萬元。至2004年,均價不升反降,為1.4701萬元每平方尺。趙氏《春水池塘處處蛙》以1.98萬元成交;《白梅引蜂》也僅以4.09萬元成交。直到2007年秋拍,每平方尺均價才猛翻倍至7.99萬元。到2008年又降到3.3665萬元,《花蝶圖》和《殘葉落煙風》分別以6.49萬元和5.5萬元拍出。
從中看出價格都只是在幾萬元間徘徊。只有一件大幅的精品力作《松花月影圖》在2005年廣州藝術品拍賣會上以605萬元成交,創造了其作品拍賣的最高紀錄。此件作品創作于1939年,正值趙少昂畫藝成熟和創作旺盛的時期。作品尺幅巨大,色彩鮮明,布局巧妙。上畫蒼松一株,其枝干強健,松花遍開。松花間月影如輪小鳥幽鳴,形成了一幅意境獨特、情趣動人的感人畫面。可算是趙氏目前見于拍賣市場中最大、最精的作品。
除了精品,一般作品價格并不高。特別是在普通人家手上還有以數千元或萬把塊價格能淘到貨的機會。究其原因,是趙少昂存世的作品還較多;另一方面是懂行的人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多。不過,拍賣市場就不允許買家能低價得手了。比如在2010年中國嘉德小拍中,一件趙少昂《珍珠魚》的估價僅為6000—9000元。由于藏友手中有一件趙少昂的花鳥,當時僅以3.5萬港元到手,折合人民幣還不到3萬元,因此這位藏家將心理價定在5.5萬元。沒想到競拍對手不斷追價,最后只好在5.9萬元價位上放棄了。
近幾年到底漲了多少倍
無論價格如何偏低,但畢竟比起十年前確實漲了許多倍。由于得到外省“掃畫團”的青睞;加之在齊白石、張大千等全國性大名家的引領下,嶺南行情得以整體上漲,趙少昂無疑成為了行情的“引爆者”。其作品屢屢成為拍賣場上的重頭戲,出現了一枝獨秀的局面,成為近幾年漲幅最突出的藝術家。
特別是2010年以后,趙氏的作品開始走出了盤整期。據雅昌藝術網拍賣指數顯示,2011春拍中趙氏作品成交額達5680萬元,每平尺均價近11萬元。而回首2006年的時候,其作品的平均市場價格卻僅在1萬元每平方尺,五年間價格漲了近十倍多。有的作品甚至近幾十倍。如2000年翰海拍賣會上,趙少昂的一幅《花鳥》以1.98萬元成交。但在八年后,此作在名家拍賣場上出現,卻以80萬元起拍,藏家多次喊價競拍,最終以高出起拍價近100萬元的價格落槌成交;更有甚者,2012年不到一平方尺的作品賣到50多萬元,而此前的價格大約在10萬元左右,升值潛力可謂巨大。
另外我們從拍場上趙少昂作品的成交記錄也可以看出,其價格前十名的作品大都成交于2010—2011年間。如2010年上拍的趙氏巨幅作品《日落歸飛急》,起拍價僅70萬元,最終卻以358.4萬元的高價成交。同年,其《雪滿橫塘》和《白虎》分別拍出了285.8萬和262萬元,后者拍品比十年前的75萬元價格,將近翻了三番。
同時,筆者查閱近年來南北拍場,發現短短幾年間,趙少昂行情一路飛漲。從并不被看好的畫家,到如今均價每平方尺已突破10萬元。精品價3萬元每平方尺漲到40—50萬元。到2011年達到市場頂峰,均價每平方尺為11.3476萬元,且成交率在90%以上,真可謂神速。比如在廣州藝拍的冬拍上,趙少昂的《日落歸飛急》,起拍價僅70萬元,最終卻以358.4萬元的高價成交。這為近年來趙氏作品的較高紀錄。至2012年秋拍,其作品《雄心百獸驚》在經過數輪激烈的競爭后以 602萬港元成交,遠遠高于200萬港元的估價。然而在當年春季,成交額隨著上拍量有所減少,但成交均價卻有所上升。這意味著其作品精品不斷析出,成交均價得以上漲。因為精品在拍賣會上被高價拍出,這樣便拉高了畫家作品的整體價格。
對此,廣州集雅齋經理鄺根明曾表示,前些年市場上推出的趙少昂作品多為應酬作品或教學所用斗方,精品難得一見,價格沒有太大起色,甚至部分應酬之作價格還低于當代年輕畫家。但近兩年以來,其精品價格保持較大的升幅,如前幾年一位廣州藏家在香港富得以110萬元買下趙少昂的一幅白老虎,目前市場價格已經翻了一番,達到220萬元左右。因此,隨著趙少昂的精品被不斷推向市場,其價格必定會不斷走高。就像其最精致的《花鳥百開冊頁》,就以1456萬元成交,刷新其作品的最高價。
除了國內,趙少昂的海外藏家在這幾年也越加熱衷于收藏其花鳥畫。目前,趙氏的總成交額居嶺南畫派第三,每幅均價為22.9萬元。成交作品中價格超過百萬元的有六十件。
不僅價格上漲,而且上拍次數也急劇增加。筆者通過近幾年已舉行的全國大大小小拍賣會的部分拍賣圖錄發現,無論是北京、上海、江浙還是山西的拍賣行中都出現了趙少昂的作品,連名不見經傳的外地小行也紛紛推出落款為“趙少昂”的拍品。一名廣東收藏者說,以前嶺南一線名家的作品價格大概5萬元每平方尺,2014年初也不過10萬元每平方尺,現在有些作品動輒到每平方尺20萬元,看來明年30萬元都不奇怪了。反映出趙氏的市場增長態勢。
據雅昌藝術網顯示,趙少昂作品市場均價已從2002年1.5956萬元每平方尺,漲到2013年秋的11.074萬元每平方尺。趙少昂的市場作品總體上拍數量達到1911件,但總成交率僅為76%。對于趙少昂作品的市場行情,市場人士提出,趙少昂是一名多產畫家,作品數量太多,有可能限制其作品流通的空間。不過,更多的行家對趙少昂作品未來的升值幅度充滿信心。也有收藏者認為,關注趙少昂的機構和收藏者越來越多,多方發力將促其作品價格再上臺階。
精彩的不只是花鳥畫
趙少昂擅畫花鳥、人物、走獸,同時也以山水見長。他的山水畫注重師法造化,尤其重視氣韻表現。其山水畫氣韻,除了雄奇峭拔的景象外,還有寓于當中的氣候時序變化。總之趙少昂的山水畫“能在輕描淡寫中將山光云影、日色水聲描于紙上,出神入化,嘆觀止矣”。達到雅俗共賞,頗受眾多海內外藏家的喜愛。1993年,他的設色紙本《峽江風景圖》在香港佳士得以27.6萬港元成交。
從市場行情來看,趙氏的山水畫目前為12—13萬元每平方尺,其他少數題材為6—7萬元每平方尺,精品力作每平方尺價格甚至高于30萬元,且近年來一直在升值當中。如早在2004年的上海敬華拍場上,趙少昂的《鼎湖補山亭》才以8.58萬元成交。而到了2011年,趙少昂創作于1948年的作品《桂林獨秀峰》與《三峽暮色》,則分別以163萬元和86萬元的高價成交。
更讓人驚喜的是,同年在廣東僑鑫年首屆藝術品拍賣會上,作品尺幅僅4.1平方尺的趙少昂山水畫《春山晚照》,由10萬元起拍,經過數十輪的競價,最終以130萬元響槌,折合傭金后成交價為156萬元,平均每平方尺畫價高達38萬元。其價格更直逼一線畫家。此幅《春山晚照》描繪的是春景,近處是幾棵鮮艷的楓樹,以墨的變化畫出枯濕濃淡效果,墨韻淋漓;淡墨繪出遠山峰巒,墨色柔潤;遠近山之間留白,云霧縹緲。四周是絢爛的夕陽,山下淡藍的湖面平滑如鏡,岸邊是一只正在飛翔的白鷺,一縷陽光照射下來,一派靜謐溫和氣息。
普通作品也有不錯表現。如去年趙少昂一幅《巫山十二峰》,以50.1萬元拍出。另一幅《夜月舟泊 》也以 73.96萬元落槌。因此,收藏趙少昂的山水畫作品也會有較大的升值潛力。
贗品影響行情 未來前景如何
“趙少昂作品市場充斥著眾多贗品,影響了其市場行情”,一名收藏其作品多年的藏家表示。事實上,很多藏家都非常喜愛趙少昂的作品,但卻不敢輕易下手,如果有辦法確定其為真品,則有無數藏家爭相競奪。這也是導致近年來趙少昂書畫成交率不高的原因。
所以鑒定真偽對于投資趙氏書畫非常重要。那么,怎樣才能更好地鑒定趙少昂書畫呢?主要還是應該從筆墨、印章、色彩、紙張和題跋等方面入手,也可借助正規出版社出版的權威畫冊。多看他不同時期的繪畫特點,熟悉他的繪畫特征,對于鑒定尤為重要。
而對于市場的前景,總體來看,趙少昂的市場沒有經過大肆炒作,表現平穩。目前趙少昂的精品價格較為穩定有序,與同時期畫家畫價上下浮動空間巨大不同,未來仍將在良性循環中穩步上升。
央美藝術品市場研究總監馬學東也指出,趙氏相對于京津等其他畫家來講,價格還是偏低,未來仍有升值潛力。實際上,隨著買家越來越成熟,擁有極高藝術價值的趙少昂書畫,價格會越來越高。尤其是趙的作品,由于接受東洋的技法,作品畫面看起來奔放疏淡,不像現在的水墨作品那樣鮮麗耀眼。相信隨著大眾對藝術的理解,喜歡的人肯定會越來越多,未來的價格勢必也會上漲。
從目前的市場行情來看,趙少昂的作品價格高低之間的差別比較大,這是因為他的精品與代表作絕大多數被美術館或博物館收藏,市場上較少見到,由此導致了其書畫價值相比較而言總體偏低,仍處在爬坡階段,可謂價值洼地,眼下正是收藏的時機。筆者建議藏家盡量選擇精品收藏,以花鳥草蟲題材為佳,并購買題字較多的作品,普通題材在3萬元每平方尺左右的價格仍可“趁低入市”。畢竟趙少昂在花鳥草蟲上的造詣在近代畫家中少人能及,尤其在草蟲動態方面不亞于齊白石,其作品有較高的投資性,現在投資收藏,后市升值潛力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