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立亞
“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這一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是習近平同志治軍方略的集中體現,拎起了軍隊建設的總綱。在強軍目標引領下,人民軍隊統籌鑄牢強軍之魂、聚力強軍之要、夯實強軍之基各項工作,展開了一場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實踐,推動具有光榮歷史的人民軍隊走上嶄新的發展道路,開啟了中國特色強軍之路的偉大進程。
強軍目標引領人民軍隊向打勝仗聚焦
習近平同志深刻指出,能打勝仗是核心。要扭住能打仗、打勝仗這個強軍之要,堅持一切建設和工作向能打勝仗聚焦。這一重要指示,深刻揭示了軍隊建設的客觀規律,闡明了能打勝仗在強軍目標中的核心牽引作用,明確了加強軍隊建設的聚焦點和著力點。“能打勝仗”四個字,充分體現了習近平同志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和中央軍委主席以來的一貫主張,那就是一切向打仗聚焦的軍隊建設思想。
“打勝仗”成為最強音和全軍上下的共識。衡量一支軍隊的強與弱,標準何在?就是:能打勝仗。“戰場打不贏,一切等于零。”如果別的說得天花亂墜,一打仗就拉稀,就絕不是一支好的軍隊。強軍之“強”,必須體現在能打勝仗上。要把“能打勝仗”作為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出發點、立足點和著眼點,作為軍隊建設的中心。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我軍素以能征善戰著稱于世,創造過許多輝煌戰績。但以前能打勝仗不等于現在能打勝仗。特別是我軍已多年沒打仗,多數官兵缺乏實戰經驗,加之我軍建設的主要矛盾,仍然是現代化水平與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要求還不相適應,軍事能力與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的要求還不相適應等問題,客觀上要求人民軍隊建設必須扭住能打仗、打勝仗這個強軍之要,按照打仗的要求搞建設、作準備,確保部隊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這也成為全軍上下的共識。
一切向打勝仗聚焦,強軍目標凝聚磅礴力量。早在2012年12月,習近平同志考察廣州軍區時,特別強調強軍夢的具體內涵:“牢記堅決聽黨指揮是強軍之魂,能打仗、打勝仗是強軍之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是強軍之基。”在習近平同志深刻闡述“強軍夢”后,黨中央、中央軍委確立的強軍目標,展開的戰略布局,無不著眼于能打仗,無不聚焦于打勝仗。2013年“八一”前夕,習近平同志視察北京軍區時強調,要始終堅持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項工作向打仗用勁。
旗幟就是方向,目標凝聚力量。目標指向哪里,一支軍隊的未來和前途往往就在哪里。全軍官兵緊緊凝聚在黨的旗幟下,牢固確立聚焦打仗這個工作指導,無論從人才培養、經費保障,還是機關和高中級干部的工作重點,都向打仗聚焦。2013年解放軍四總部聯合印發的《厲行節約嚴格經費管理的規定》,要求按戰斗力標準花錢辦事,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在能打仗、打勝仗上。從修訂頒布《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到修訂實施《軍隊基層建設綱要》,再到中央軍委頒發《全面建設現代后勤綱要》等,一切都是聚焦打仗。聚焦,讓踏入新起點的全軍官兵,牢牢把握奔向“強軍夢”的正確方向。
練兵備戰形成氛圍,實戰化訓練已成常態。實戰化訓練是提升人民軍隊打勝仗能力的重要途徑。2014年中央軍委印發了《關于提高軍事訓練實戰化水平的意見》。《意見》緊緊圍繞實現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系統提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提高軍事訓練實戰化水平的指導思想、總體思路、主要任務和措施要求。全軍和武警部隊積極響應,按照能打仗、打勝仗的核心要求,瞄著“真打”練兵備戰,“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練”,“像打仗一樣訓練”。針對不同作戰任務,從難從嚴抓訓練,在實戰條件下摔打磨煉官兵,砥礪過硬的軍事素質,培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斗精神。三軍將士沙場亮劍、敢打必勝,歷難涉險、斗志昂揚,實戰化訓練掀起陣陣高潮。
強軍目標引領人民軍隊向提升核心軍事能力聚力
核心軍事能力的實質是信息化條件下的威懾和實戰能力。威懾力和實戰力是核心軍事能力的“兩大支點”,也是人民軍隊有效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歷史使命的基石。現代高技術戰爭,核心軍事能力是制勝之要、打贏之本,加強和提升核心軍事能力不僅是實現強軍目標的必然要求,也是軍隊職能所系、使命所在,是當務之急,刻不容緩。
核心軍事能力是強軍目標之“強”的重要體現。核心軍事能力,是站在時代軍事競爭最前沿的打贏能力。時移法變,勢來必乘,適應人民軍隊新的使命要求,瞄準打贏,成為加強人民軍隊核心軍事能力建設的強大引擎。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就是依據時代要求提出的。強軍目標,是一個深刻蘊含戰斗力標準的宏偉目標。強軍目標之“強”,說到底是戰斗力之強、核心軍事能力之強。一支軍隊可以而且應該具備多種能力,但核心軍事能力是基石,規定并制約著其他能力的提高和發揮,是衡量一支軍隊強大與否的根本性標志。習近平同志從強軍的高度,首次把戰斗力標準確定為軍事領域唯一的、根本的標準,鮮明地揭示了貫徹強軍目標必須提升核心軍事能力的本質要求。
提升核心軍事能力是實現強軍目標的強力引擎。軍隊是要隨時準備打仗的,核心軍事能力說到底就是打仗能力。實戰力是核心軍事能力之本,威懾力建立在實戰力的基礎之上,沒有實戰力,就難以產生威懾效應和達成威懾目的。能打勝仗是強軍目標的核心所在,也是軍隊的實戰力所在。只有具備了核心軍事能力,才能談得上打勝仗,實現強軍目標才有了穩固根基和不竭動力。抓住了核心軍事能力建設,就抓住了實現強軍目標的關鍵。軍事能力是動態的,變動不居是其基本規律。認識這一規律,是推進核心軍事能力建設的邏輯起點。為此,在實現強軍目標的征途中,必須遵循這一規律,各項建設圍繞打贏現代戰爭這個核心能力來展開,著眼提高核心軍事能力抓建,推動軍隊以適應“能打仗、打勝仗”的要求不斷加強自身能力建設。
做到“四個堅持”是夯實核心軍事能力的重要根基。2015年八一建軍節前夕,習近平同志在第16集團軍視察時強調:堅持思想領先,在固本培元、凝魂聚氣上下功夫;堅持練兵備戰,在提高本領、砥礪血性上下功夫;堅持嚴字當頭,在從嚴管理、依法帶兵上下功夫;堅持以身作則,在修身養德、正風肅紀上下功夫。習近平同志強調的“四個堅持”,是夯實核心軍事能力根基的關鍵所在。
提升核心軍事能力,基礎很關鍵。必須夯實部隊基礎、攢足發展后勁、激發內在活力。以提升核心軍事能力為著力點,切實鑄牢聽黨指揮的思想基礎。深入抓好軍魂教育,引導官兵堅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防線、增強政治免疫力,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牢牢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堅決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指揮。確保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的要求落到實處;以提升核心軍事能力為聚焦點,扎實打牢部隊戰斗力的基礎。針對不同作戰任務從難從嚴抓訓練,在實戰條件下摔打磨煉官兵,砥礪過硬的軍事素質,培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斗精神。認真研究解決訓練融合、訓練保障、訓練器材、訓練場地和組訓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像釘釘子一樣扎深、夯實核心軍事能力根基;以提升核心軍事能力為根本點,打造好支撐戰斗力的“人才方陣”。強化人才隊伍的作風建設和思想道德建設,把一線指揮部、一線戰斗堡壘、一線帶兵人隊伍搞堅強,激活核心軍事能力建設的內在動力。
強軍目標引領人民軍隊向深層改革推進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國防和軍隊改革是全面改革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標志。”軍委對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高度重視、抓得很緊,各級各部門迅速行動,全軍上下形成了擁護支持改革的濃厚氛圍。新一輪國防和軍隊改革也隨即拉開序幕。
實現強軍目標,動力在改革,出路也在改革。習近平同志強調,當前世界主要國家都在加快推進軍隊改革,我們不改革是打不了仗、打不了勝仗的。改革是實現強軍目標回避不了的一場大考。改革開放以來,我軍現代化建設雖然取得巨大成就,但領導管理體制不夠科學、聯合作戰指揮體制不夠健全、力量結構不夠合理、政策制度改革相對滯后等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從根本上制約著軍隊能力建設的提升,尤其在更加注重聯合作戰、體系對抗、信息優勢的現代戰爭形態下,一些問題顯得更加突出和緊要。
在這種情勢下,只有把握機會,順時以動,緊盯世界軍事前沿加緊推進改革,下決心突破長期積累的體制性障礙和結構性矛盾,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實現改革的新突破,整體提升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水平,才能形成制敵新優勢,掌握制勝主動權,在未來戰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實現強軍目標是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習近平同志在2014 年3月15日中央軍委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上強調,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中央軍委的決策部署上來,堅持用強軍目標審視改革、以強軍目標引領改革、圍繞強軍目標推進改革。強軍目標,緊緊抓住了新形勢下國防和軍隊建設全局中最具決定意義的根本問題,為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明確了目標方向,賦予了時代重任,提供了思想指引。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只有堅持以強軍目標為基本遵循,以強軍目標為思考改革的聚焦點、籌劃改革的著眼點、統一改革思想認識的凝結點,做到改革立之有據、破之有法、行之有效,才能確保國防和軍隊改革順利推進。
強軍目標的與時俱進是國防和軍隊改革持續深化的根本動力。強軍目標是一個開放的體系,隨著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的拓展、軍隊使命任務的變化,其內涵和要求會相應地發展和變化。強軍目標的這種開放性、持續性特征,必將賦予國防和軍隊改革不竭動力,為國防和軍隊改革提供不斷的目標引領,促使國防和軍隊改革不斷持續深化。
軍事領域本身就是一個最富于創新、最富于變革的領域。戰爭演變沒有完成時。戰爭樣式、制勝機理、構成戰斗力的因素時刻都在發生變化,能打仗、打勝仗的能力標準也在發展變化。這對軍隊的軍事裝備、兵種結構、指揮系統、訓練方法、演練樣式、兵員素質等都將不斷提出新要求。這就需要我們不斷適應新變化,不斷推動我軍軍事體系的優化升級,在持續深化改革中履行好強軍使命。
(作者:南京炮兵學院廊坊校區教授)
責任編輯:梁齊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