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俊 王志剛



摘要 淮河源地處我國南北過渡地帶,生物多樣性豐富,被譽為天然的物種“基因庫”,也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淮河源人地關系矛盾日益尖銳,動物多樣性遭受嚴重威脅。利用GAP 分析方法,根據淮河源動物多樣性的空間格局及自然保護區的分布,研究淮河源物種豐富度、熱點地區及保護空缺,找出未被保護或未被充分保護的淮河動物多樣性,并提出對動物多樣性的構建網絡保護模式及可持續利用建議。
關鍵詞 GAP分析;珍稀瀕危動物;保護空缺;淮河源
中圖分類號 S759.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5)20-112-03
Abstract The Headwaters of the Huaihe River Basin is located in the transitional zone of north and south of China, rich in biodiversity, known as the natural species gene pool, and is also a national key ecological function region.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ontradiction of the manearth relationship of the Headwaters of the Huaihe River Basi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harp, leading to the animal diversity threatened seriously. This paper adopts GAP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nimal diversity and nature reserve of the Headwaters of the Huaihe River Basin, species richness, protection gaps and hot area of the Huaihe River Source was studied, so as to find out the animal diversity which is not or not fully protected.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constructing network protection mode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animal diversity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GAP analysis; Rare animal; Protection gaps; The Headwaters of the Huaihe River Basin
生物多樣性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石之一,但是由于目前人為活動對區域生境的干擾和破壞,從而導致瀕危物種的數量急劇增加,是目前世界范圍內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面臨的嚴峻挑戰。針對如何有效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生物學家借助于相關學科和技術手段的發展,找到了一種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地理學方法,即GAP分析。筆者利用GAP分析方法,根據淮河資源動物多樣性的空間格局及自然保護區的分布,研究淮河源物種豐富度、熱點地區及保護空缺,找出未被保護或未被充分保護的淮河動物多樣性,并提出對動物多樣性的構建網絡保護模式及可持續利用建議。
1 GAP分析
1.1 GAP分析的內涵
GAP分析,即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地理學方法 (Geographic approach to protect biological diversity)[1]。GAP分析的基本假設如下:GAP分析主要通過一種粗過濾器的方式,在某一個州、區域、國家乃至全球尺度上進行快速地概括生物多樣性的幾種要素分布及保護狀態,尋找保護區系統中沒有被代表或充分代表的物種及植被類型(Gaps),進而確定其所在區域的過程[2]。GAP分析強調至少應該使區域內每個物種和植被類型在己有保護區系統內出現1次,沒有出現的植被類型或“熱點區”就是Gaps(空白點),而這些Gaps正是未來瀕危的對象[3]。
我國GAP分析目前主要應用于自然保護區設計、規劃和管理,而對大范圍的主要動物物種的GAP分析還沒有開展[4]。目前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仍處于探索式階段,尚未形成適合我國國情的GAP分析技術與方法。
1.2 GAP分析的基本過程及技術路線
GAP分析的基本過程就是將所要考查的瀕危動物的分布與保護區分布進行比較。首先繪制動物群落分布圖,然后結合其他資料來模擬物種分布[5]。在GAP分析中,瀕危動物分布圖與保護現狀圖結合起來就可以很好地顯示瀕危動物在現有的保護區網中的表現情況,那些既不適應人為環境又沒有在保護區內得到充分表現的物種和植被類型就被認為是Gap,或者說它們是非常脆弱的。因此,這些物種或植被就是下一步保護工作的焦點[6]。GAP分析的技術路線如圖1所示。
2 淮河源動物多樣性的現狀
2.1 淮河源的自然保護區概況
淮河源生物多樣性就地保護主要是以各種類型的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的方式,保護過渡帶森林生態系統和濕地生態系統及其珍稀野生生物資源。從圖2可以看出,淮河源區域建有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12個,包括雞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浉河區)、河南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羅山縣)、新縣連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新縣)、 商城金剛臺省級自然保護區(商城縣)、桐柏太白頂省級自然保護區(桐柏縣)、淮濱淮南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 (淮濱縣)、信陽天目山自然保護區(平橋區)、商城鯰魚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商城縣)、信陽黃緣閉殼龜省級自然保護區(浉河區、羅山縣、新縣、商城縣、固始縣)、信陽四望山省級自然保護區(信陽市浉河區)、桐柏高樂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桐柏縣)、固始淮河濕地自然保護區(固始縣)[7]。保護區內重點保護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帶森林生態系統及珍稀瀕危動植物,其中珍稀波瀕危動物有白冠長尾雉、黃緣閉殼龜、小靈貓、大靈貓、商城肥鯢等。
2.2 淮河源動物的物種多樣性
淮河源位于北亞熱帶向暖溫帶的過渡地區,屬于典型的過渡區域氣候,使南北物種都能在此生存繁衍,是我國南北過渡地帶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8]。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又是許多候鳥春冬遷徙的中轉站,因此被譽為天然的物種“基因庫”。該區域內動物資源豐富,其中鳥類19目、44科、396種,占河南省鳥類總數的56.6%;白冠長尾雉是國家二級保護鳥類,因其瀕危程度而被專家提名為河南省省鳥,在該區域分布面廣,數量多[9]。該區域內有獸類6目、18科、45種,占河南省獸類總數的61%,最常見的種類有靈貓、野豬、草兔、黃鼬、巖松鼠等,較為罕見的有金錢豹等;在河南省已知的19種兩棲類中,該區域就有15種;河南省有37種爬行類,該區域28種,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種類有2種,具有較為重要經濟價值的兩棲、爬行類10余種,省級重點保護動物23余種。該保護區水熱條件優越,生境多樣化,食物資源豐富,為昆蟲的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因此昆蟲種類豐富,已記錄昆蟲5 600種。該區域魚類資源豐富,有魚類81種,隸屬9目14科,其中鯉科魚類最多,且81種魚類全部都可食用[10]。
2.3 淮河源珍稀瀕危動物的選擇
淮河源優先保護珍稀瀕危動物物種類群的選擇主要基于以下方面: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物種、IUCN 標準的瀕危物種和CITES 附錄物種[11]。結合《河南省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與保護》、《河南自然條件與自然資源》、信陽市政府關于淮河源物種保護的文件及信陽各縣志,并綜合考慮物種的珍稀瀕危程度、受威脅因素、地區代表性、經濟用途、科學研究價值、分布數據的可獲得性及在淮河源的分布數據的可獲得性等標準,篩選出淮河源優先保護珍稀瀕危動物(表1)。
3 淮河源珍稀瀕危動物保護的GAP分析
在對物種的GAP分析時,根據淮河源珍稀瀕危動物在淮河源的分布數據,分別利用各縣級行政區的物種數據,分析淮河源珍稀瀕危動物是否存在重復。根據GAP 統計分析相關理論,確定為動物多樣性保護熱點地區,各縣級行政區中的重點保護物種皆分布于轄區范圍內的自然保護區中(圖3)。
通過對動物分布圖、淮河源行政區劃圖、各級自然保護區圖等圖層的疊加分析發現,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有:①動物保護不完善,雖然該地區已經建立了自然保護區,但保護范圍的覆蓋面太小,有許多珍稀瀕危動物依然未受到保護,處在保護空缺中,比如桐柏縣大河鎮的大鴇、白冠長尾雉、領角鸮、斑頭鵂鹠、鴛鴦;平橋區東雙河鎮的白冠長尾雉;羅山縣楠桿鎮、子路鎮的大靈貓、白冠長尾雉、大天鵝、領角鸮、領鵂鹠、斑頭鵂鹠、縱紋腹小鸮、長耳鸮、赤頸鸊鷉、小葦鶿、鳳頭鸊鵜、拉步甲;新縣蘇河鎮的大靈貓、白冠長尾雉,吳陳河鎮、沙窩鎮和八里昄鎮的大靈貓、白冠長尾雉、大鯢等珍稀瀕危動物未受到充分保護。②該地區尚未建立自然保護區,該地區存在的珍稀瀕危動物需要及時采取保護措施,建立相應的保護機制,比如桐柏縣平氏鎮的大鴇、白冠長尾雉、領角鸮、斑頭鵂鹠、鴛鴦;羅山縣楠桿鎮、子路鎮的大靈貓、白冠長尾雉、大天鵝、領角鸮、領鵂鹠、斑頭鵂鹠、縱紋腹小鸮、長耳鸮、赤頸鸊鷉、小葦鶿、鳳頭鸊鵜、拉步甲;商城汪橋鎮、武廟集鎮的大靈貓、白冠長尾雉、領角鸮、斑頭鵂鹠、大鯢等珍稀瀕危動物目前尚未受到保護。
4 小結
(1)應該在關鍵性地區重現建立針對性的保護區,針對不同地區不同的珍稀瀕危動物采取不同的保護措施。雖然近年來淮河源地區已經建立了各種類型、不同級別的自然保護區,初步形成了覆蓋面廣、類型多樣、功能齊全的自然保護區體系,但是大部分具有相同的模式和相同的保護方法,并沒有因為珍稀動物的不同而進行針對性地保護。
(2)應該在原有保護區的基礎上加強各保護區之間的聯系,使自然保護區的分布呈現區域化和規模化等特點。雖然隨著國家保護力度的加大,保護面積有所擴大,但是自然保護區的布局仍然不盡合理,保護區孤島與破碎化的現象較為嚴重,已經影響到自然保護區整體效果的發揮。因此,在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建立自然保護區群,已成為優化自然保護區網絡體系的主要途徑之一。
參考文獻
[1] 劉吉平,呂憲國,殷書柏. GAP分析: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地理學方法[J].地理科學進展,2005(1):41-51.
[2] 肖海燕,趙軍,蔣峰,等.GAP分析與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 153-158.
[3] 楊娜,王正軍,張向新,等.GAP分析的方法及研究進展[J].生物技術通報,2008(1):100-107.
[4] 王棒,關文彬,吳建安,等.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區域生態安全格局評價手段——GAP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6(1):192-196.
[5] DIETZ R W, CZECH B.Conservation deficits for the continental United States: an ecosystem gap analysis [J].Conservation Biology, 2004, 19(5):1478-1487.
[6] 李迪強,宋延齡.熱點地區與GAP分析研究進展[J].生物多樣性,2000(2):208-214.
[7] 信陽市志編纂委員會.信陽市志[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116-118.
[8] 信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信陽市政府文件——關于淮河源物種保護[R].2009-10-29.
[9] 甘雨,方保華.河南省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與保護[M].鄭州:黃河水利出版社,2004:11-49.
[10] 時子明.河南自然條件與自然資源[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3:181-184.
[11] 曾巖.爬行動物寵物國際貿易與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J].水族世界,2011(1):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