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聯網時代,“糾客”已經成為了一種廣受歡迎的網絡文化形態,其傳播對于受眾尤其是青少年受眾的價值觀、人生觀和生活方式的影響日益凸顯。通過影視糾錯行為,糾客體現出承擔社會責任,提高公眾對大眾文化審視品味的正面效應,但為關注度和點擊率的過度娛樂,長時間的投入阻礙了同現實世界的交往等負面效果也開始出現,如何實現糾客的良性傳播是當下網絡大眾文化需要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糾客;傳播效果;良性傳播
一、糾客現象
“糾客”主要指的是在影視劇中尋找穿幫鏡頭的這一類人,他們在意細節,能發現常人所不知或忽略的錯誤,一旦發現錯誤,就會進行加工制作,并毫不留情地通過網絡公之于眾。
早在 2007年我國就已經有了專業的“糾客”網站——穿幫網,糾錯愛好者以影視劇以及其他媒體穿幫找茬進行分享交流。隨著這種行為的影響加大、參與人數的逐漸增多,糾客開始成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信息共享的網絡媒介,為糾客現象的傳播搭建了一個自由的信息平臺。隨著網絡上糾客聲勢愈演愈烈,傳統媒體也開始關注這一現象。2013年,一檔電視節目《糾客來了》被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影視劇頻道委員會評為優秀節目二等獎,認為其創新性、知識性、趣味性,具有教育和娛樂雙重功能。糾客的社會價值開始被發現。
二、糾客的傳播正負面效果
(一)提供群體歸屬感和身份認同
糾客文化的傳播最直接的效果就是使得糾客群體獲得了歸屬感和身份認同。糾這種行為在糾客文化被廣泛傳播之前就已經存在,但更多是以個人化和松散化的形態存在。伴隨著糾客文化的傳播,糾客開始集合,在基于共同興趣建立的公共空間中議事,成員在群體之間找到了文化身份的認同,從而獲得了一種群體歸屬感。隨著糾客傳播的擴大和人員的不斷加入,這種歸屬感和身份認同會更加強烈。拉扎斯菲爾德和默頓的功能觀中的社會地位賦予功能表明“任何一種問題、意見、商品乃至人物、組織或社會活動,只要得到大眾傳媒的報道,都會成為社會矚目的焦點,獲得很高的知名度和社會地位。”糾客的曝光度使他們開始意思到自己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在對自我的行為上會感覺到被認同和鼓勵。
(二)糾錯行為推動社會責任感
影視劇盛行的時代,大眾對影視文化開始出現基于享樂主義的快餐式消費,隨之而來的是影視劇粗制濫造情況嚴重。對影視作品糾錯,反映出“糾客”作為會公民的社會責任意識,也是時代的價值要求。曝光錯誤是提醒大眾細心審視當下大眾文化,避免走入“娛樂至死”的盲區。以糾客為代表一大批的網絡“客”用自發的行為和自主的意識,對社會事務形成自由表達和評價,客觀上會促進公眾對精神健康和文化自覺的追求。從現實來看,糾客已經成為了一種廣受歡迎的客文化形態,糾客現象的傳播對于受眾尤其是青少年受眾的價值觀、人生觀和生活方式的影響日益凸顯。青少年作為網絡的主要人群,每天接收和傳播著各種各樣的糾客信息,這些信息會對青少年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影響青少年的行為,使他們正確客觀地看待錯誤。
(三)易過度娛樂化
馬洛斯需求層次理論在生理、安全、歸屬與愛、尊重、自我實現等五種需求的基礎上還提出了第二類需求層次,就是認知與審美的需求。娛樂在很大程度上是對人們認知和審美需求的滿足。對處于現代高節奏生活狀態的人來說,娛樂是心理按摩的一種放松途徑是生活調劑的一大法寶。“糾客 ”挑錯最初多少帶有娛樂、調侃的成分,但在大眾演繹中,糾錯的娛樂被泛化了,伴隨的是帶有惡搞成分的低俗性內容。這種泛化從信息制造的角度來說,容易讓制造者陷入到唯刺激、唯點擊的低俗生產之中,而且隨著媒體的廣泛傳播,容易造成一種錯誤價值觀的引導,也貶低了糾客的形象。
(四)弱化現實交往能力
一個影視劇錯誤鏡頭的找出需要花費糾客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糾客們必須利用網絡工具逐幀發現紕漏。而信息的交流與分享同樣是在網上進行,這就容易導致網絡糾客弱化了與現實世界交流的能力。糾客群體在虛擬世界吹響集結號,在虛擬世界相互獲得身份認同和歸屬,也反襯出其在現實世界中的迷茫和困惑。在現實和虛擬之間的交錯,容易讓糾客陷入到從虛幻中求得精神慰藉的惡性循環。從某種程度上說,增加了網絡成癮或者網絡依賴癥形成的幾率。
三、糾客文化需良性傳播
(一)創造積極的傳播環境
要想引領糾客文化傳播朝著健康良性的方向上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對糾客文化傳播的價值引導,依賴于構建大眾媒介與糾客文化的良性互動體系,這就要求必須創造一個積極地糾客文化現象傳播環境。雖然大眾接觸相同的媒介渠道,接受相同的媒介信息,但是由于所屬社會階層的不同,由于各自興趣愛好的差異,大眾中存在著形形色色的客文化群體。因此,媒介力圖界定和創造出以生活方式和傳播理念為界定標準的客文化群體,并通過這種方式來確定潛在的媒介消費者。
網絡媒介對于糾客的傳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沒有網絡媒介就沒有糾客的廣泛傳播。媒介應為糾客提供更多的技術支持,促進糾客的快速發展。像微博,它有自己獨有的技術傳播平臺,方便快速,這種即時的信息發布形式為微博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戶。如若糾客也有自己專業的技術平臺,會更有利于糾客的發展壯大。與糾客網站合作的媒體應積極需求各種方法為糾客的傳播方式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
糾客的傳播平臺擴大為糾客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舞臺,除了網絡媒體平臺,電視媒體傳播平臺近年來也發展起來,更多的電視媒體愿意為糾客的傳播提供條件。像河南的電視節目《糾客來了》為糾客的爭取了更多的肯定。未來會有更多的媒體愿意參與到糾客節目制作當中。電視媒體要想在利用好糾客這塊資源的同時,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則需要不斷探討研究發展多樣化的糾客節目,從節目內容方面尋求突破。
(二)理性消費糾客文化
在網絡互動過程中,受眾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信息。受眾在信息傳播過程中雖然也具有互動反饋的權利,但更多的是作為接收和受影響的一方。許多信息會對受眾的認識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錯誤引導。受眾在消費受眾文化成果時,也會面臨著形形色色的信息,過度娛樂化或惡搞的糾客作品會對受眾產生錯誤的引導。受眾應該提高自身的媒介素養,理智看待糾客群體及其行為,對糾客信息內容進行正確的辨析能力,有效地過濾掉垃圾信息。
【參考文獻】
[1]鄧愛華.糾客--我就是找碴兒的科技潮[J].科技潮,2010(12)
[2]岳瑤.網絡新群體——糾客[J].商業文化(上半月),2012(02)
[3]曹華.專業“糾客”:網絡商業模式下的新群體[J].新聞愛好者,2011(23).
作者簡介:柯藝(1981-),湖北沙市人,長江大學文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媒介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