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成飛
富源縣煤炭工業局竹園分局 云南富源 655509
摘要:一般而言,導致煤礦通風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安全制度落實不到位、重效益輕安全、管理不善以及監管部門監督力度不夠等因素。針對此種現象提出預防措施與對策,能有效提高員工和領導的安全責任意識,處理好效益和生產的關系,從而在技術方面強化礦井通風的安全措施、強化監督力度與落實安全生產責任等。本文就礦井通風安全事故原因進行了探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措施,旨在促進礦井通風安全。
關鍵詞:礦井通風;安全事故;原因;措施
伴隨著科學技術和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煤炭開采過程中對于事故的防范和治理手段以及方法逐漸走向成熟與發展。因此,煤礦發生瓦斯和突出事故也在不斷減少,然而,依然對于重大通風事故和特大通風事故卻很難進行改善,這也是當前煤礦企業面臨的重要問題。本文就是針對礦井通風安全事故原因進行系統的探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和措施,從而對對煤礦企業的穩定發展提供理論和技術保障。
一、礦井通風安全事故發生的原因探析
導致煤礦通風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安全制度落實不到位、安全監管部門的監督力度不夠以及安全管理仍然存在漏洞等[1]。針對礦井通風安全事故發生的原因進行探析,能夠加強對煤礦通風安全性的認識、明確礦井安全事故發生的措施,以及提高對礦井安全事故發生的防護力度。
(一)安全生產制度不到位
企業、地方在安全生產制度和相關規定的制定上都非常充分,唯一不足就是很難做到落實。存在不明確的安全生產責任、不清晰的定位以及不嚴明的賞罰現象等,具體表現出表面一套實際一套,在通風安全管理與瓦斯治理上過于放松,存在極大的隨意性。所以,礦井通風安全事故發生的原因就在于安全生產制度的不到位,這就要求企業必須要在生產過程中保證生產制度,并積極的貫徹與落實,避免安全生產制度不到位的現象再次發生。
(二)監管部門監督力度不夠
近些年來,不少發生重大和特大安全事故的煤礦,都是被安全整改部門作出整改要求的煤礦。由于在監管方面的力度不夠強大,進而導致被要整改的煤礦不能按照煤礦安全監察部門的要求進行積極整改,出現較為嚴重的敷衍和拖延的現象。殊不知,就在這種敷衍結和拖延的情況下安全事故就隨之而來的發生了。由此可以看出,安全監管部門的監督力度不夠大,從而導致眾多安全事故的屢屢發生。因此,煤炭企業要對此種現象保持積極對待的態度,必須高度重視此種現象在礦井通風中造成的各種不利局面,并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得以解決,充分保障礦井通風安全。
(三)安全管理仍然存在漏洞
在煤礦及煤礦運行的過程中,局部通風存在管理上混亂的現象并致使氣體在巷道和空區進行匯集,在空區頂煤與頂板冒落的情況下導致有害氣體突然涌出,進而發生通風安全事故[2]。另外,煤礦內盲巷管理沒有做到實處,仍舊在采集區集中皮帶機器尾部盲巷密閉部分,沒有得到及時修復,進而導致密閉內瓦斯不斷的滲出,其濃度已經達到爆炸的界限。由于通風系統的不合理、不完善,礦井存在嚴重的漏風現象,在放炮之后接近作業點溢出的瓦斯,造成集聚并達到爆炸濃度的界限。然而,不可靠的通風設施阻礙了通風工作狀態,從而造成瓦斯的集聚并引起通風安全事故的發生。
二、針對礦井通風安全事故原因的措施
要想實現對礦井通風安全事故的有效防護,顯然要在對策和措施上下足功夫,具體包含三點措施。第一,必須提高領導者與員工的安全意識;第二,必須加強安全生產制度并明確責任;第三,必須強化礦井通風安全監督力度。具體情況,以下作出了詳細闡述。
(一)提高領導者與員工的安全意識
根據國內和國外的研究成果可知,如若每個人都能在工作中表現出注重、保護他人與自己,如若領導人真正能夠重視安全并積極做好錢與物之間的認識,那么事故是可以預防和控制的。對此,應該把提高安全意識擺在企業戰略的首要位置,并得到積極有效的踐行和落實。首先,領導者要以身作則起到模范帶頭作用,要切實根據企業的規章制度和各項條例的規定,積極帶領員工在提高安全意識等方面下苦功夫、做好認識并得以永久保持。另外,必須高度重視領導者與員工在安全意識上的培養及教育工作,積極培育領導者與員工的安全意識,并采取切實有效貫徹和落實,充分在礦井通風安全的基點上增強安全意識。
(二)加強安全生產制度并明確責任
針對企業的安全生產不到位的現狀,要建立健全安全生產制度并明確責任分工。要充分制定礦井綜合治理管理辦法、礦井安全監測管理機制以及綜合信息規章制度。不論什么級別的部門,都要嚴格按照規章制度的相關要求做好本職工作,更要明確責任,做到認真負責并切實完成本職工作。由此以來,礦井安全在制度上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并為礦井提供了安全穩定的環境,對礦井通風安全事故降低了發生頻率。與此同時,還能有效提高員工和領導的安全責任意識,處理好效益和生產的關系,從而在技術方面強化礦井通風的安全措施、強化監督力度與落實安全生產責任等,避免此類事故的發生,從而保障生命和財產安全確保煤炭穩定發展,其可行性是不言而喻的。
(三)強化礦井通風安全監督力度
各級煤礦安全監管部門,必須加強對區域內煤礦通風能力的審核工作,對其進行跟蹤、檢查、指導,并根據審核機構在審核過程中反應出來的問題作出及時的處理[3]。要對審核復查制度進行現場審核,在現場復查制度的數量與工作力度予以加大,及時進行跟蹤,提高工作效率。國家煤礦安全監察部門要按照法律的相關要求,增強事故責任追究制度的建設,履行好監管職責、強化礦井通風安全的監察和實施力度。在監督力度上對礦井通風安全進行強化以及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可以有效避免各類事故的發生,在保障生命、財產安全的同時也促進了企業穩定較快的發展,必須得到重視并予以實施。
結語
綜上所述,逐步了解了導致煤礦通風安全事故的原因,并針對此種原因提出了預防措施與對策。通過本文的闡述與充分研究,能有效提高領導者和員工的安全責任意識,處理好效益和生產的關系,從而在技術方面強化礦井通風的安全措施、強化監督力度與落實安全生產責任,避免此類事故的發生,從而保障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促進炭穩企業的較快發展。
參考文獻:
[1]林增勇.礦井通風可視化系統研究與應用[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008,04:11-13.
[2]裴羽.礦井通風安全事故原因與對策[J].內蒙古煤炭經濟,2014,01:69-70.
[3]程健維.礦井通風系統安全可靠性與預警機制及其動力學研究[J].中國礦業大學學報,2012,02:23-25.